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樂山大佛被修繕成「小鮮肉」? 別信!

樂山大佛被修繕成「小鮮肉」? 別信!

最近,各種關於「樂山大佛修成小鮮肉」的文章及圖片在網上瘋傳,且被不少自媒體轉載而引發關注。7月4日,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負責人彭學藝回應,網傳的「小鮮肉」大佛圖應為電腦處理過的圖像,與事實不符。

樂山大佛被修繕成「小鮮肉」? 別信!

據了解,樂山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完工於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距今已1216年,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佛教造像。

然而,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環境下,屹立千年的大佛也有「身體不適」的時候。史料記載,歷史上有證可查的大佛本體保護次數達12次,即宋代2次,民國3次,建國後7次。而最近的一次修繕啟動於2018年10月8日——「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

樂山大佛被修繕成「小鮮肉」? 別信!

修繕後的樂山大佛

今年4月6日,在歷時逾半載、整整200天「體檢」修繕後,樂山大佛正式「出關」。樂山大佛「花臉」狀況明顯改善,胸部開裂殘損區域也得到排險加固。

但此後,不斷有自媒體發文稱,修繕後的樂山大佛「美白加高光」,變成了「小鮮肉」,並配上大佛修繕前後的對比照。記者翻閱相關文章後發現,引發爭議的是一張被稱為「小鮮肉」般的大佛圖片。

樂山大佛被修繕成「小鮮肉」? 別信!

修繕後的樂山大佛

對此,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負責人彭學藝表示,經過觀察,網傳圖片應為電腦處理過的圖像,尤其是臉部、胸部非常「白嫩、光滑」,這和現實中的大佛差距很大。

在此次大佛「體檢」修繕工作期間,記者進行了全程採訪、拍攝報道。記者將大佛「出關」後的照片與網傳圖片進行比對,確相差甚遠,也應證了彭學藝的說法。

而針對網友「修復去掉了大佛表面的『包漿』,讓大佛失去了千年滄桑感」的說法,彭學藝表示,大佛因常年暴露在外,加上氣候潮濕、植被侵害,佛身多處都風化滲水,這些所謂的「包漿」其實是傷口、病害。

樂山大佛被修繕成「小鮮肉」? 別信!

修繕後的樂山大佛

彭學藝表示,石質文物保護至今仍是世界難題,石窟滲水更被公認為石窟文物的「癌症」,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樂山大佛本體出現風化滲水、胸腹部氣鼓崩裂、危岩體發育等嚴重病害,這些破損部位隨時有墜落可能,不僅危及大佛本體還危及下方遊客遊覽安全,為此才啟動了修繕工作。

彭學藝說,修繕大佛的相關方案經過了多次專家評議、嚴格審查,且有報批程序,最終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才進行的。此外,修繕工作也是嚴格按照文物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進行的。

科學推進 大佛保護任重道遠

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遺產保護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景區將成立大佛石窟研究院,充分運用本次勘測成果,深入開展樂山大佛遮蓋物、樂山大佛滲水治理等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通盤考慮、長短結合,科學有序推進樂山大佛保護工作。

今年4月,樂山大佛景區與上海大學(上海大學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簽訂遺產保護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更為科學有效的手段對樂山大佛進行保護。

同時還成立了樂山大佛日常維護專業隊。這支由樂山大佛景區工作人員和此前參與過樂山大佛修繕的工作人員等10人組成的隊伍,將不定期開展大佛周圍垃圾清理、面部清潔保養等日常維護工作,為保護大佛出力。

來源:四川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