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孟浩然求仕不成,臨別時贈詩王維,王維回贈一首,卻禪意濃濃

孟浩然求仕不成,臨別時贈詩王維,王維回贈一首,卻禪意濃濃

王維和孟浩然都是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的詩清淡自然、別有妙境;而王維的詩靜謐恬淡、詩畫融合。孟浩然曾經對仕途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經過一次次打擊後,他的熱情逐漸冷淡,最後終於下了決心要歸隱。而王維精通佛學,詩歌中蘊含禪意,經常在潛移默化中,就讓人感到了一種寧靜和悠然的氛圍。下面精選兩人的詩作,感受古人的情懷。

留別王維

唐代: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孟浩然游京師應進士試,由於沒人引薦,一個人在他鄉缺少知音,於是決定歸隱山林。但他不忍心與朋友分別,臨行前就寫下了這首詩。孟浩然腹有詩書氣自華,可是卻不適應這皇家的科考,落第後門前冷落,車馬稀疏。落魄的士子誰人理睬,更無人來陪伴,長安雖好,卻不是他的溫柔鄉。既然無可留戀,不如早日回鄉,落個瀟洒自在。首聯虛實相間,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頷聯寫惜別之情,詩人含蓄地說「欲尋芳草去」,估計他也曾經有過心理準備,不然也會學杜甫十年長安羈旅生涯,但最後不過還是一場空。「惜與故人違」,表明了他同王維深厚的友情。一個「惜」字,展現出作者的矛盾心情,可是無奈之下必須要做出抉擇,長痛不如短痛。

孟浩然長安之行雖然空手而歸,卻看清了世態炎涼,更嘆息「知音世所稀」。他雖然羨慕王維的地位,但也知道他有難處,何況在這離別之際,王維還親自為自己送行,已經心存感激,再無怨恨。只可惜聚少離多,不知何時才有再見的機會。詩人語氣沉痛,充滿了怨懟之情,尾聯抒發歸隱的決心,來長安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從此將毅然決然地與青山綠水為伴。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好朋友馬上就要離開,自己卻無法挽留,更不能提攜和幫助他,王維心裡覺得有點愧疚,但臨別之際,與其彼此都熱淚沾襟,不如兄弟痛飲一番!「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看似有心之問,實際上作為知己,王維早就猜出了孟浩然的心思。他知道這位知己性格執拗,不願受人約束,詩人也是逐漸地看淡名利,說不定哪天也會步他的後塵。

他們騎馬並轡走了一段路,然後下馬設酒,餞別友人。「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王維清楚孟浩然心中的「不得意」,既愧對十年寒窗,又辜負了家人的熱切盼望,更覺得前途渺茫。友人胸中鬱積不平,詩人心裡也情緒不定,唯有多敬一杯酒,少說幾句牢騷話。

一杯一杯接一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明知多說無益,詩人還是要多勸一句,「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詩人說,只管去吧,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有盡頭,只有悠閑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可以一直陪你排遣憂悶。詩人以禪入詩,將自己複雜的內心感受凝縮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的藝術效果。

縱觀這兩首詩,孟浩然求仕不成,臨別時贈詩王維,王維回贈一首,卻禪意濃濃。孟浩然的詩中充溢著對「當路誰相假」的憤懣,並用「獨尋芳草去」自我解嘲,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悠然不盡。而王維的這首詩近乎口語,毫無斧鑿痕迹,但詩人希望用禪理開導友人,忘記煩惱,過一種寧靜而淡泊的隱居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同樣描寫五原春色,這位詩人名不經傳,卻絕不遜色於大曆才子
韋莊的兩首謁金門,隱約的敘事,毫無痕迹的抒情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