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文/鍾離櫟

電影《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是一部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丹尼·德維托等主演的劇情電影。影片講述了邁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於是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的故事。時隔50年,這部美國70年代社會政治電影的代表作仍然無人敢翻拍。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

編劇: 勞倫斯·奧邦 / 博·古德曼 / 肯·凱西 / 達爾·瓦瑟曼

主演: 傑克·尼科爾森 / 丹尼·德維托 / 克里斯托弗·洛伊德 / 路易絲·弗萊徹 / 威爾·薩姆森 / ...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75-11-19(美國)

片長: 133分鐘

又名: 飛越杜鵑窩(台) / 飛越喜鵲巢

Nov. 19

1975

+

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2)

最佳影片 索爾?扎恩茲/邁克爾?道格拉斯

最佳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

最佳男主角 傑克?尼科爾森

最佳女主角 路易斯?弗萊徹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經典辣評

60年代美國社會的縮影

影片《飛越瘋人院》改編自肯·克西的同名小說,原著小說《飛越瘋人院》發表在60年代,而60時代正是美國社會動蕩不安的年代:二戰結束後的東西方冷戰、麥卡錫主義、馬丁路德金倡導的黑人民權運動、肯尼迪總統被暗殺等等,都是小說創作的社會背景,於是坎·凱西便藉助文字來表達對60年代美國體制的失望和不滿。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而影片《飛越瘋人院》的導演米洛斯·福爾曼,是「捷克新浪潮」的中堅分子,自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後流亡歐洲,1969年才重回美國。遭受過壓迫與逃亡的相似經歷,讓米洛斯·福爾曼找到了小說里傳達的那種自由精神的共鳴。《飛越瘋人院》宣揚的美國式自由精神,和《肖申克的救贖》中傳達的反抗壓抑的個人主義一樣,都是一種絕對理想化的自由主義。在飽受精神壓抑的民族面前,這樣一部電影的誕生,猶如上帝的福音。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肖申克的救贖》海報

世間萬物都有追求自由的權力

乍一看,影片中呈現的精神病院的生活安靜又舒適:溫暖的陽光,舒緩的音樂,嬉鬧著的牌友,按時提醒病人吃藥的護士,帶領病人做健身操並和他們談心的護士長等等,讓這個精神病院宛如人間天堂。而這寧靜的一切都被突然到來的邁克墨菲打破了。於是,在邁克墨菲把醫院搞得天翻地覆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隱藏在精神病院詳和表象下的波濤洶湧,暗無天日。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在這個精神病院,病人們根本沒有尊嚴與自由。在鏡頭語言的訴說下,屏幕內外都實現了情感的互通:以黑白色調為主的影片色彩,精神病院里封閉的空間和重重設置的鐵絲網,充斥整個屏幕的護士長拉齊德小姐面無表情的臉,以及病人們麻木無神的雙眼,使得影片營造的壓抑感撲面而來。在這個鐵絲網與高牆隔離出來的醫院裡,護士長拉齊德和所有的醫護人員構建了一個新的體制世界,而在這個體制里,病人們是絕對的服從者與被管理者,拉齊德等醫護人員則是站在食物鏈頂層的統治者,他們掌管著病人的生活起居以及生死,病人們只要稍有抵抗,迎接他們的就是精神與肉體上的加倍壓迫。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於是,遊離在這個體制之外的精神正常的邁克墨菲就成了精神病院的異類,這種特殊一方面體現在他並沒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卻偽裝成精神病患者,另一方面則體現在他從不會像醫院裡的其他病人一樣遵守規則。從為了看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播大鬧醫院,到藉助印第安人酋長翻出圍欄,再到帶領一眾患者劫船出海捕魚,再到帶著自己的女友和其同伴公然在醫院辦Party……邁克墨菲對自由的追求早已經超出普通人的標準,這種近乎瘋狂的行為不僅讓他得不到社會的認可,也無法讓他得到社會體制的保護,更難以給予他心靈與肉體上的滿足。最終,他只能走向滅亡,脫離肉體與社會對他的束縛。在反抗與壓迫的對抗中,邁克墨菲無疑成了犧牲品。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雖然邁克墨菲所有的奮起抵抗,多以悲劇收場,但是抗爭播撒下的自由之種,卻如星星之火般足以燎原。他喚醒了印第安人酋長,將他從父親病逝的自責與悲痛的過往中拉扯出來,所以最後,印第安人酋長那句「我現在感覺跟山一樣壯」,正是邁克墨菲帶來的奇蹟。追求自由沒有錯,雖然當個人力量無法抗衡施加暴行的統治者時,抵抗只會以悲劇收場。但是抵抗給世人帶來的精神啟迪,實質上也是另一種勝利。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一心要逃離出精神病院的邁克墨菲最終還是死在了這個他最痛恨的地方,但是印第安人酋長實現了他的計劃,用水台砸爛了窗戶,幫助所有的精神病人逃離出這個黑暗的世界。或許,印第安人酋長已經帶著邁克墨菲的靈魂去了他最嚮往的加拿大。

「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次奮起抵抗,還是一場自我消亡?

破爛的窗戶外,一切都是希望,眾人嚮往的自由,也終究都會實現的。細細品讀這部電影,才能讀懂影片中傳達出來的人性拷問與生活哲理。最後,再次致敬這部誕生於半個世紀前的不朽名作,以及影片中傳達的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

-END-

文 | 鍾離櫟

審核 | 亦安 編輯 | 茹果

版權歸鍾離櫟所有,辣評社整理髮布

轉載請聯繫辣評社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