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結婚後2年完成了二胎計劃,大寶二寶相差1歲,我卻慌了!

結婚後2年完成了二胎計劃,大寶二寶相差1歲,我卻慌了!

阿美32歲結婚後,和老公很快有了孩子,寶寶十分健康。阿美就想繼續生二胎,但是聽閨蜜說孩子之間差幾歲好一些,不會太累。阿美正猶豫的時候,沒想到意外懷孕了,於是決定順其自然。

她努力告訴自己,一定要扛下去!可是大寶還需要哺乳,胎兒又需要營養,這艱巨的挑戰讓她慌了。好媽也為她捏了一把汗,為了想要的幸福,要堅持哦~

「趁年輕,儘早生完孩子!」這句話是許多過來人的經驗談。在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之前,兄弟姐妹之間的年齡相差1歲至1歲半的情況並不少見。但產後立即懷孕,一邊哺乳一邊照顧大寶,難免會讓媽咪擔心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狀況能否同時肩負「哺乳」和「懷孕」這兩個重擔。

通常產後立即懷孕並不影響胎兒的發育、生長和出生狀況。但是母體第一次懷孕與生產所造成的傷害或生理變化,在懷二胎時可能尚未完全恢復,流失的營養素可能還未補足,再加上照顧第一胎寶寶需耗費大量的體力與精神,身心皆需承受著雙倍負擔,所以此時更應小心看待。

//

產後恢復性生活 惡露為重要指標

//

寶寶出生後,傷口的恢復、哺乳、學習照顧新生兒,都是媽咪必須面臨的新課題。此外,何時可以毫無顧慮地和另一半重拾性福,也是夫妻間的一件大事。

產後恢復性行為的時間應視母體恢復狀況而定。身體恢復狀況的觀察指標有二:第一,自然產會陰傷口或是剖宮產傷口;第二,子宮。

自然產會陰傷口由於裂傷程度、個人體質及術後護理狀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恢復狀況也會因人而異,通常產後3~6周可完全恢復。剖宮產傷口相較會陰傷口大,術後1~2周傷口才會漸漸結痂,完全恢復需3~6個月。

此外,寶寶出生後,胎盤從子宮壁脫落會在子宮壁留下傷口,而判斷子宮傷口是否恢復的關鍵為「惡露」是否排乾淨,通常產後惡露會持續4~8周。

產後進行性行為除了要評估傷口是否恢復到一定程度、是否還會痛之外,最重要的是惡露一定要排乾淨。如果惡露沒排乾淨,子宮壁傷口尚未完全恢復,進行性行為可能會增加感染與發炎的概率。因此,惡露排乾淨且會陰傷口或剖宮產傷口不疼痛時,恢復性行為理論上是安全的。

通常情況下,女性產後哺喂母乳會受激素的影響,陰道會變得比較乾澀,性慾可能不強,而且會陰傷口就算恢復了,短時間內疤痕組織仍會帶來緊繃不適感。因此,性行為不應只配合另一半單方面的需求,而應該是夫妻雙方達成共識,共同享受其中的樂趣。

//

無懷孕計劃就應避孕

//

研究指出,未哺乳的女性最早可能在產後3周左右恢復排卵,平均約45天,而恢復排卵便代表能再度受孕。雖然哺喂母乳時所分泌的泌乳激素會抑制排卵,但泌乳激素濃度不足,卵巢便隨時可能復工。因此,若無懷孕計劃,產後恢復性行為皆應採取避孕措施。

通常有98%全母乳哺喂的媽咪在產後6個月才恢復排卵,但全母乳的定義不僅是不添加配方奶,而是不論白天或夜晚,只要寶寶想吃就喂,至少每4小時喂1次,且一天規律哺乳的時間加起來要有6小時。奶量減少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如無規律哺乳使得刺激泌乳強度不足等狀況,都可能使泌乳激素分泌減少。因此,不應將全母乳哺喂與避孕畫上等號。

//

懷孕間隔視狀況

//

研究指出,兩胎之間年齡相差2歲半至3歲會較理想,這樣主要是為降低母體生理和心理負擔,將哺乳和嬰幼兒護理問題考慮其中。也就是說,當大寶1歲半後,再懷孕會較理想。

一般定義懷孕時間間隔太短是指懷孕間隔在18個月以內,有些媽咪希望能趕快生完一起帶,但專業的醫師則建議自然產後至少12個月後再懷孕,剖宮產兩胎間至少間隔2年,一切以媽咪身體恢復狀況為前提。

產後需要時間恢復的不只是生產傷口、子宮、激素、情緒,另外母體提供給胎兒的營養如鐵質、鈣質等,也必須從飲食中慢慢補回來!

//

產後短期懷孕的風險

//

產後第二個月發現懷孕,該繼續懷孕嗎?產後立刻懷孕是否會對母體、胎兒及哺乳造成影響是很多媽咪關注的話題。若產後骨盆尚未完全恢復就很快懷孕,可能會增加子宮脫垂或尿失禁的概率。當剖宮產子宮傷口未完全恢復,再度懷孕將子宮撐大,會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另外母體所儲存的某種特定營養素尚未補足,就必須大量供應給胎兒時,便會產生其他癥狀或疾病,例如缺乏鐵元素造成缺鐵性貧血、缺乏鈣質造成骨質疏鬆等。此外,還可能造成胎兒體重偏輕或提高早產概率。

但是,雖產後短期懷孕有一定的風險,但若產檢醫師評估懷孕是安全的,並把控好營養、睡眠、壓力、體重等細節,保持健康的體魄,寶寶都可以順利誕生,不需過度驚慌。

//

懷孕可以哺乳嗎?

//

正常懷孕的狀況下,是可以哺乳的,只要不是大寶選擇離乳,就可以持續哺喂到小寶寶出生後。

高達75%的媽咪,在懷孕初期會覺得乳頭敏感,寶寶吸吮會更痛,也有媽咪在哺乳或奶陣來時,覺得特別噁心,這兩種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激素變化。隨著懷孕周數增加,激素變化漸趨穩定,保證充足休息並放鬆心情,身體會慢慢適應,不適感也會得到改善。

有些媽咪擔心懷孕時哺乳,初乳會不會都被大寶喝光而小寶沒得喝。雖然初乳通常在懷孕5個月左右便已形成,但在新生兒出生胎盤剝離子宮的那一刻,初乳會大量增加,因此不需擔心小寶沒有初乳喝。

母乳成分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改變,小寶出生後母乳成分會變得比較適合新生兒,抗體成分較多,相對大寶來說營養價值沒那麼高,但仍然能增加其免疫力。研究指出,同時哺喂大寶與小寶,奶量會猶如生雙胞胎一樣的豐沛。不論在孕期或產後,都鼓勵媽咪在身心平衡的狀態下哺喂寶寶。

//

孕期哺乳會影響母乳的質量嗎?

//

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多從飲食中攝取,因此女性在懷孕及哺乳階段,要特別注重飲食。我們都知道懷孕中、後期,為了給胎兒的成長提供足夠的能量,必須增加蛋白質及熱量的攝取。哺乳期為分泌充足的母乳,除均衡飲食之外,也應特別增加某些營養素的攝取。

但是,媽咪通過飲食所獲得的營養並不完全會直接增加母乳質量。有些營養素吃得再多,也不會大幅改變母乳的營養成分,如熱量、鐵、鈣等。通常媽咪會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甚至補充鈣片,希望寶寶可以攝取足夠的鈣質,但是當鈣質進入母體,並不會直接增加母乳中鈣質的含量,而是先經過母體吸收,轉換成骨鈣,才會變成製造母乳的原料之一。

另一方面,母乳成分隨寶寶成長會有所變化,所含成分具有一定的比例,就算媽咪鈣質攝取不足,母體骨骼中的鈣質就會被自然分解並運用,母乳營養成分不會打折。但媽咪可能會因為骨鈣流失而出現骨質疏鬆等問題,因此,孕期哺乳應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並依照產檢醫師或營養師的評估與建議,增加熱量攝取。

骨鈣快速吸收 產後1年或寶寶斷奶後1年

人體99%的鈣質存於骨骼和牙齒里,剩下的1%則存在於血液中,鈣質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懷孕時期,建構寶寶骨骼與牙齒的重要原料——鈣質,都是來自母體。若母體本身鈣質攝取不足或身體無法有效吸收,為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並保證胎兒所需,母體骨骼中的鈣質就會被分解或流失。

人體生理機制相當奇妙,研究指出,若沒有哺喂母乳,產後12個月是身體骨鈣吸收最快速的時期,如哺喂母乳,媽咪身體則會在寶寶斷奶後的1年內快速吸收飲食中的鈣質,此階段更應注重維生素D的攝取,並保持適度運動,都可幫助鈣質更順利被身體吸收並利用。研究還指出,鈣質流失是很多女性都會面臨的問題,但經過產後的調理,骨本會比生孩子前還要高,這也是建議媽咪最好在產後1年再懷孕的理由之一。

//

早產經驗孕期哺乳注意宮縮

//

通常在懷孕36周前,子宮收縮不會很強烈,因為子宮表面的激素接收器沒那麼發達、敏感,孕媽咪僅會感到輕微收縮。但愈接近預產期,孕媽身體為提高生產警覺,子宮表面接收器會變得愈趨靈敏,孕媽咪對哺乳時的宮縮反應會愈趨明顯。

若有早產經驗,孕期哺乳要仔細觀察宮縮問題。如果覺得宮縮強度變大,可減少哺乳的次數。若媽咪覺得前胎早產而壓力很大,擔心會有問題,也可試著讓大寶自然而然慢慢離乳。

//

生產方式

//

在短期懷孕的狀況下,若前一胎為自然產,第二胎無其他無法自然產的因素,則同樣採取自然產。但如果前一胎難產而剖宮,因難產風險相對提高,第二胎便不會建議自然產。若前一胎為剖宮產,子宮傷口沒有足夠的恢復時間,相對較容易因為子宮被再度撐大而產生其他風險,因此剖宮產會較理想。

也就是說,生產方式的選擇,不僅要視媽咪的意願,更重要的是以母胎安全為首要目的。相信專業醫師的判斷與建議,保持愉悅的心情,多能安度孕期。

*本文知識由好孕媽媽採訪諮詢/幸福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祝怡麟,與好孕媽媽共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別笑上海人了!「垃圾分類」北上廣深馬上就要來了……
今年超流行的「萌萌鹿角杯」,你確定六一不給寶寶來一個嗎?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