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60多歲火箭軍老兵與爺爺的跨時空對話:祖國一切都好

60多歲火箭軍老兵與爺爺的跨時空對話:祖國一切都好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7、9、54、63、22995、1、89……這些數字見證著烈士陳毅安的故事。陳毅安的孫子陳正烈與爺爺完成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請關注《解放軍報》的報道——

跨越時空的信

董雪丹

7、9、54、63、22995、1、89……這些數字出現在江西衛視《跨越時空的回信》第一期節目里,意味深長。

數字見證著烈士陳毅安的故事:他與妻子李志強相識相知7年,在一起短短9個月。在沒有他的日子裡,54封家書一直深情地陪伴著妻子63年、22995個日日夜夜,直至她走後與他一起安葬在他犧牲的地方——井岡山的蒼松翠柏之中,再也不分離。自1930年一封無字家書輾轉寄到李志強手中,夫妻天人兩隔,至今已89年。陳毅安烈士的孫子陳正烈——這名60多歲的火箭軍老兵與爺爺跨時空對話:「奶奶經常會拿出信來反覆地讀,讀著讀著就會淚流滿面……還會對著照片說上很長時間的話。」他告慰爺爺:「孫兒很自豪地向您彙報……那個列強欺凌、內亂不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請您放心,我們一切都好,祖國一切都好!」

看到這個節目,除了感動、激動,還有著更多的熟悉和親切感。我曾把陳毅安的故事寫成一篇散文《英雄的情話》,也因此結識了烈士的後代。

這篇散文是前年我在井岡山學習期間,看到「紅色家書」後的感悟。當時是第一次了解:陳毅安,湖南人,參加秋收起義後隨部隊到井岡山。1930年在長沙戰役中任前敵總指揮,在掩護軍團機關轉移時犧牲,年僅25歲。1951年3月,毛澤東親自簽發全國前十名革命烈士的榮譽證書,陳毅安排名第九,遂稱「共和國第九烈士」。我讀陳毅安寫給李志強的信,感覺英雄不是一個標籤化的稱呼,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同時,又從英雄的情話中看到一種堅守的信仰。

文章刊發幾天後我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陌生號碼,一個陌生的聲音說:「你好!」我回復一句「你好」之後問:「您是哪位?」

電話那端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一句反問:「你前幾天是不是在《人民日報》發了一篇文章?」「是呀!」答應的同時,以為是同樣喜歡寫作的文友。

「我是你文章中寫到的陳毅安的孫子,我叫陳正烈,正義的正,烈士的烈。」「哦……」我一時愣住,不知該說什麼好。從曾經查閱過的資料里我知道陳毅安去世後,他的兒子出生,但我怎麼也想不到一根電話線,讓我在瞬間感覺到了一種歷史與現在的聯結。

放下電話,從網上查到一篇陳毅安之子陳晃明寫的《松柏林間憶彭伯伯》,發表於2015年7月9日《解放軍報》,文末有這樣幾句:「尤為欣慰的是兒子正烈,這個彭伯伯最為喜歡的『小同志』走上了和我父輩一樣的道路,從軍38年已從一名小戰士一步步成長為共和國將軍,正在盡心竭力地為黨和國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也算是告慰彭伯伯的在天之靈了。」

幾天之後,我收到一個快遞,都是有關陳毅安的書報……不能不想起在井岡山時常聽到的一句話: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這甚至讓我聯想到,我小時候在部隊大院里長大,家屬院馬路對面就是「井岡山小學」,那裡盛著我的少年時光。如今再想起,感覺與井岡山的情緣彷彿有一種冥冥之中的註定。

有一種懷想,留在了井岡山。井岡山上空的雲,一直飄在我的記憶里,永不散去。

後來這篇在井岡山上寫的小文獲獎了,去北京領獎,真的見到了烈士的後代陳正烈。聽孫子講爺爺的故事,讓我又一次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了一次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對話……而今,這封跨越時空的回信,讓我忍不住再一次翻看在井岡山學習時拍下的一些照片,感覺井岡山的青青翠竹和血染的杜鵑花,一直沒有淡出我的記憶。有些生命的存在,就是為了見證一種精神。歷史會銘記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甲狀腺、乳腺微波消融技術專項能力培訓班在東部戰區總醫院順利開班
追蹤一個營黨委的「一號文件」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