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蘇軾第一次離開親人,寫了一首史上題目最長的詩篇,備受讀者讚賞

蘇軾第一次離開親人,寫了一首史上題目最長的詩篇,備受讀者讚賞

宋仁宗嘉佑六年,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同時在科舉中高中,當時的仁宗皇帝十分高興,他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之後不久,蘇軾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也就是以京官的身份充任州府的佐官,主要負責文書檔案等工作。

在蘇軾離京赴任時,留守在京城侍奉父親的蘇轍送兄長到離京一百四十里的鄭州,相別於鄭州西門外。這是蘇軾從政的開始,也是他第一次離開親人遠行,蘇軾的心潮激蕩,寫下了一首吟詠手足之情的詩歌佳作,並且給詩歌起了一個堪稱史上最長的題目:《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開篇的四句寫離別之苦,因不忍離別,不飲酒就精神恍惚,一顆心已隨著弟弟的「歸鞍」而回京了。弟弟很快就回去見親人了,而自己今後就要遠離家人,這孤獨寂寞該如何打發!「登高」四句寫方別之境況。登上高處,久久地回望歸去的弟弟,無奈弟弟的身影被坡壠遮擋,能夠看見的只有弟弟頭上戴的午帽時出時沒。既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又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惆悵與不舍。他又擔心弟弟衣服單薄,歸途孤單受涼,那份牽掛與體貼讓人怦然心動。「路人」四句寫自己悲苦的原因。別人不理解自己為何「凄惻」,自己也努力以人都有悲歡離合來寬解。可想到未來歲月盛時難再,分散聚合難以把握,便不由得悲從中來。

最後四句寫和弟弟的約定,包含著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望。是年秋天參加科考時,兄弟倆寓居汴京懷遠驛。一天夜半風雨大作,他們正好讀到韋應物的《示全真元常》詩,其中「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兩句,正對應了眼前情景。二人感慨不已,對從宦之後可能造成的離別充滿了惆悵,便「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好長久享受聯床對話。

這首詩歷來受讀者讚賞,不僅在於它是蘇軾寫兄弟之情的第一篇,更在於這是「夜雨對床」之典在詩中的第一次出現。從此之後,「夜雨」成了觸發兄弟手足之情的媒介,「夜雨對床」也頻繁的出現在蘇軾的詩詞之中,成了他一生的期望和未了的心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蘇軾思念妻子的一首詞,和杜甫名作《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洵的一篇文章,寫出了蘇軾兄弟的不同性格和差異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