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來佛祖為何命文殊菩薩獅子殺死烏雞國國王,縱容伽葉索要錢財?

如來佛祖為何命文殊菩薩獅子殺死烏雞國國王,縱容伽葉索要錢財?

整部《西遊記》都圍繞著「取經「展開,按照如來佛祖的說法,取經的目的是為了教化大唐所屬的南贍部洲,因為該區域的居民犯了如下三大罪責:

1,南贍部洲之人多貪多殺,多瀅多誑,多欺多詐;

2,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

3,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

作為佛界的大佬,連玉帝這位「大天尊」都要尊稱一句「佛老」的人物,他的話自然要有人去辦。於是乎,他的大弟子金蟬子便因為他講話時,開了小差,就被貶下凡去,要歷經十世修行,才能回返佛界。當然,有取經這個大任在身,這個責罰就更像是外派出差去了。

有了領頭的人,剩下的就是守衛他的徒弟了,這件事就落得了觀音的頭上,他先是點化了被關押500年的孫悟空,往後依次是紫薇大帝座下二把手輔助玉帝的天蓬元帥豬八戒、捲簾大將沙和尚。

這個陣容不可謂不強,用來走一遭西遊路,顯然凡間能夠傷他們的存在不多了。這似乎透露出了佛祖迫不及待想要拯救世人的心,通過傳播他的信仰來擺脫超脫輪迴的目的。至於東土大唐的人有沒有他所說的那樣十惡不赦,或者評判標準究竟是什麼,我們先不談。

但下面兩件事情,卻無疑說明了《西遊記》里的如來佛祖,顯然沒有他自己所說的那般光明磊落,正義善良。

1、佛祖命文殊菩薩座下獅子殺死烏雞國王事件

受害人:烏雞國國王

犯罪者:如來佛祖、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座下獅子精

動機:因為如來佛祖覺得烏雞國王這個信徒不一般,決定提前招他來西天做羅漢,但由於佛祖可能讓文殊菩薩順便考驗一下國王,便令文殊菩薩化作凡間的僧人去考驗一下這個國王。哪成想文殊菩薩的考驗方式國王受不了,因為他「幾句言語相難「,讓國王以為他不是個好人,就略施懲罰,放入水中泡了三天三夜,但未曾害他性命,以此作為欺君之罪的懲罰。

犯罪過程:如來佛祖聽到這個消息後,就覺得不樂意了,於是讓文殊菩薩的坐騎變成「終南山」的道士殺死了烏雞國國王,並且暗示仙佛不準為他伸冤。事情了結之後,又讓獅子變成了國王,取而代之。

《西遊記第三十七回》:烏雞國王是這樣哭訴的「自從害了朕,他當時在花園內搖身一變,就變做朕的模樣,更無差別。現今佔了我的江山,暗侵了我的國土。他把我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宮皇后,六院嬪妃,盡屬了他矣」。

章節:《西遊記》第36回——40回

針對某些朋友認為這個國王會是十惡不赦大奸大惡之徒,那就錯了,在文殊菩薩事件發生後,如來佛祖先是讓玉帝手下禁止在這兒降雨,導致烏雞國「我這裡五年前,天年乾旱,草子不生,民皆飢死,甚是傷情「,而國王的做法卻很符合他可以當羅漢的仁義形象:我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只幹得河枯井涸。

也正因為幾年乾旱,才有了後來獅子精化作全真道士前來降雨的事情。

在這次事件中,起因是佛祖想招國王當羅漢,結果用的方法比較過激導致國王反感,對文殊菩薩化作的凡僧施以懲戒。而後來的懲罰,顯然是佛祖覺得自己大佬的面子被傷了,決心用最殘暴的方式去解決這件事——還是借用道士的名頭(有點不地道了)。

2、迦葉、阿儺受賄,佛祖包庇事件

大家應該記得在大聖到達西天后,曾經取得過一次無字真經,至於西天極樂世界為何兜售假貨,原因全在於:

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二尊者笑道: 「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

當時玄奘認為自己沒有錢,又是奉旨取經,這一定只是迦葉、阿儺個人收受賄賂的行為,就沒有理會他們。於是他倆便故意給了唐僧師徒無字真經,幸好燃燈古佛明事理,發現了這件事,他卻自笑云: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

說完,燃燈古佛便差遣座下白雄尊者: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真經。

幸好有燃燈古佛的提醒,悟空師徒才免得白走這一遭。當悟空一行人到如來座下,責問阿儺、伽葉貪財之事時,如來佛祖卻說:「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可見,如來佛祖在《西遊記》中的形象並不是一味善良、高尚地,他更像一位凡俗的將相、諸侯一般,在玉帝手下任職,然後一心經營自己的事業。他有著自己的野心,他貪戀權力,容不得別人挑釁自己的尊嚴,在手下犯錯的時候,他又逃避規則,選擇偏袒手下的行為。

佛祖這一複雜的人物形象,或許源自於明代儒釋道三教合流、商品經濟繁榮,這種特殊環境下市民文化的發展有關。

由於朱熹理學和重農抑商文化的影響,封建社會始終處於禮教的約束下,在人性這一塊,社會整體氛圍都比較忌諱,認為那是違背禮制的行為。王陽明心學加上經濟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開始重視人性本身,而不是一味的服從於王權,所以這個時代的作品人物形象都顯得更加豐滿、複雜,不再是老套的教育人們忠君了,如來佛祖多樣化的性格也反映了這一社會環境。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社說書人 的精彩文章:

他六歲才進宮,十七歲繼位,當了十八年皇帝,被評明朝完美好皇帝
射鵰從江湖到朝堂格局的升華:郭靖殉國,楊過歸隱,朱元璋稱帝

TAG:茶社說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