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篇文章看完之後,懈怠的人都精進了!

這篇文章看完之後,懈怠的人都精進了!

這篇文章看完之後,懈怠的人都精進了!

01.

看看每天的新聞讓我不能生存僥倖,無常大鬼不期而到,現在做的,就是和無常賽跑;

災難頻發,無常如影隨形,明天我們能否再活著起來,趁著還有機會,快快拜佛;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生不將此身渡,更待何生度此生;這個世間沒有什麼是可以依靠的,唯有三寶;

人生無常,不知道下一秒我在哪裡,我只想珍惜這一秒,至誠的去精進修行。越是艱難時,越要挺過去,心的力量才能提升,佛菩薩的慧光和德光才可以照進來;

精進修行消除業障,讓我們身心清凈、健康,家庭團隊幸福和睦,修行增上!

不精進,我們就被毛病習氣業力轉;精進能得到佛菩薩的不可思議加持;

精進還是精進,我們自己選擇。平時不是喜歡較勁嗎?這次就跟自己的習氣毛病業障較較勁!佩服精進的同修們嗎?他們可以,我也行。

02.

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不要退怯,不要厭倦。

彼其號呼於地獄之下,宛轉於餓鬼之中,苦痛誰知?飢虛安訴?

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

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今天得做功課,你都承諾了的,你看著辦吧,不精進就別睡覺,別吃飯;

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勿畏難而退怯,勿視易而輕浮;勿欲速而不久長,勿懈怠而無勇猛。

03.

我們是積極勇猛精進的接受佛力加持,還是消極地等待業力的增長,取決於我們的心力,不是此消彼長,就是彼消此長。

多一分鐘賴床,就是來供養昏沉散亂,多念一聲佛號,多拜一下佛,極樂世界就多一朵蓮花。

假如你拜佛手上起一個泡,不管它;腳上起一個泡,不管它;膝蓋起一個泡,不管它;最消智朗!

要想福慧增上,花開見佛,就要精進的斷惡修善,勤修戒定慧,不精進不行呀;

誦經拜懺苦不苦?沒有三惡道眾生苦。

拜佛累不累?很多眾生都比我們更累。

越是在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是突破,心的力量就能提高,我們要提高我的心力!

真懺悔修行,不用眼淚,不用語言,用行動!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穫。

04.

以下為精進修行的成就公案,願大家看完之後,向古大德學習,精進修持,修持有所成就!

▌精進持誦《心經》

陳泰和,鄉試時生病,夢見兩隻貓、三隻鼠、八隻蛤蟆前來索命。陳許願念誦《心經》超度它們。有公差說:「我稟告上級奉復。」後來,夢見公差說:「文昌帝君初說陳泰和是今科解元,為什麼如此暴戾?

如果託付蒼生給他,豈不荼毒生靈?如果允許他入場參加考試,實在太寬待縱容他了。本官再四請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裁判說:『天地好生,何殊卵胎濕化?聖賢樂善,豈容暴戾恣睢!陳應許願念誦《心經》五萬卷,超度怨命十三條。』」

原來,陳小時候做遊戲,作假官,命令奴婢們掠貓、老鼠、蛤蟆等,像審問犯人一樣,導致斃命。這些,都是小時候無心之過,沒想到陰司鑒察,竟是如此之嚴啊。——《守一齋記》

▌沈善月

清時,沈善月,陳氏的妻子。她修念佛三昧,持齋、放生,每天念誦《行願品》一卷、大悲咒十五遍、佛號三萬,數十年如一日。她去世後,桌上現出蓮花,影像不滅。《聖賢錄》

▌道宣律師

唐時,道宣律師,每天誦大悲咒一百零八遍。夢見觀音大士脫袈裟覆蓋他身體,放光奪目。《高僧傳三集》

▌道喻法師

道喻法師平日居住開覺寺,持念阿彌陀佛,以栴檀木建造佛像,只有三寸高。後來他在禪定中見到佛,佛問他:「你建造我的身像,為何那麼小呢?」

道喻法師回答說:「心大即大,心小即小。」說完便見佛身廣大,遍滿整個虛空,佛告訴他說:「你去澡浴清凈,等到天上的明星出來時,我就來迎接你。」到了約定的時間,果然見到阿彌陀佛前來相迎,光明照耀,充滿整個寺院,道喻法師入寂往生。

▌唐吳氏

清時,唐吳氏,山東濟寧人,客居上海松江。起初,性格暴躁,不能容人。四十三歲時,開始持長齋,在小樓中每天念誦《金剛經》,長達六年。四十九歲時,忽然對人說:「我某天將離去了。

佛經中說『金剛不壞身』,我去後可留身三年,可驗證經言不虛。」說偈而逝。過了三年,啟龕,身軀果然不壞,頂上頭髮長出半寸提督梁公,為她漆身,建庵供奉她的金剛不壞肉身。——《現果隨錄》

▌契嵩禪師

宋朝杭州靈隱寺的契嵩(音氣松)法師,廣西藤縣人,7歲出家。法師常帶著觀音聖像,每日念誦觀音名號十萬聲經論傳記及其它雜書,博學遍覽,而且記得很清楚。作了許多論著,以破邪顯正。大師名震海內。

仁宗皇帝下詔把大師著作編入大藏經,並賜法師號,稱為「明教大師」。熙寧四年六月圓寂,火化後眼睛、舌頭和童真不壞,舍利子有紅色、白色,晶瑩亮潔,形狀如大菽(音叔豆)一樣。(出宋《佛祖統紀》)

▌洪滿法師

隋朝時代有個和尚名叫洪滿,安定地方的人。出家前15歲那年患腳病,雙腳不能行走長達3年。3年中他一直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有一天,忽然看見一個僧人,拿著一個罐子站在他面前。洪滿問:「師父從哪裡來呀?」僧答道:「因施主你常呼喚,所以我才來。」洪滿叩頭問:「弟子往昔造作什麼罪業,使今天兩腳這樣?」

僧人說:「這是你前生捕殺生物遺留下來的禍殃啊!你將眼睛閉上,我為你治療。」洪滿閉目,但覺兩膝上,好像都拔去個幾寸長的釘子。完了,當他睜開眼睛正要謝恩,僧人卻不見了;而兩腳卻能像過去一樣站起來行走了。洪滿這才悟到剛才眼前的僧人是觀世音。

因此他更加精誠信奉,發誓不娶妻室。後來忽然自通禪觀,安坐7天不動。開皇初元年他舍俗出家,住在救度寺。貞觀十三年逝去,世壽83歲。——(出《高僧傳二集》

▌精誠禮念 感應殊特

清朝有個尼師法號等齡,是廣東省番禹縣的人,俗家姓鄧,禮佛誦經非常精進勤奮。自早至晚毫不懈怠,誠懇切念凈土。

尤其持誦大士洪名(即南無觀世音菩薩),不停於口。庚寅年7月23日禮拜持念至半夜,四壁寥然,空空如也。惟獨有自己一個身體,恍忽之間,好像手中拿著東西在掌心裡,不知不覺的納入口中吞下。

打開手掌一看,尚剩餘有3顆,其色鮮紅有如硃砂。從此絕食,了無饑渴,禮佛念經如平常一樣。

後來稍為吃點時令水果,而人間煙火食物,不再沾唇,不但身體皮膚如平常一樣,而且精神反轉為健旺,住在廣州嚴凈庵。——(清釋弘贊《觀音慈林集》)

▌長安大寺比丘尼妙法

長安大寺比丘尼妙法,俗家姓李,母親閔氏,生妙法前夢到一位梵僧,手拿三支蓮花,說:「給你良種,要好好保護。」從此懷孕,孩子出生後起名叫蓮花。小孩漸漸漸長大,不願意在家,樂意出家。

十二歲時,姐姐教授她誦《法華經》,看經文,感覺好像以前讀過。一天能誦八頁,一個多月就能背誦全經了。妙法在佛前焚香發願,願誦八千部《法華經》,還誦通《無量義經》和《普賢觀經》三支蓮花的夢,莫非指的是這事么?

妙法夜晚誦經的聲音,方圓百里都聽得到,而且聲音沒有遠近大小的差別。

她臨終的時候告訴徒眾:「普賢菩薩在我面前,安慰我的心,就要往生凈土了。」說完就去世了。座位邊生出三支白蓮花,像池水中生的一樣,七天不敗。——《法華傳記》

▌孝子王圭

宋朝元豐年間,孝子王圭在鄉試中失意,為了埋葬死去的父親,把自己賣給了別人作為奴僕。每天僅僅只能吃拳頭大小的食物,饑寒困擾的很厲害。有一天在田邊遇到了一位僧人,也是饑寒交迫,王圭分了半分的食物給他。

僧人感激他,拿出一卷《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說:「每天持誦,可以得到富貴」。

王圭於是每日讀誦後來出外經營,得到了價值連城的錢財,錢財和富貴一起降臨,繼而娶妻生子,所謂吉星高照,祥瑞之雲普覆,王圭成為了吉祥的表證,伴隨他的是繁盛華麗的景象,五福也同時雲集。

▌妙凈法師

明朝宣德年間,有一位法名妙凈的僧人。在江南雲遊,善治各種疑難雜症,與人治病每次都念誦《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誦完之後祝禱說:「愈!」疾病應聲即愈。

有以上案例可知,無論修持哪一部經典,哪一個法門。貴在具足信心,要嚴持凈戒,深信因果,長時間至誠恭敬專註修持,就像挖井見水一樣,又如同鑽木取火,一點一滴的累積修持下去,必定功不唐捐!

尤其是這個時代,眾生的業力很重,我們要想圓滿解決子女、疾病、事業、婚姻,運勢、財富,家庭等方面的現世間問題,還有臨命終時自在往生,都需要精進修持!

有些同修今天聽別人說這個法門好,修這個明天有聽說這個法門好,又換法門,四處飄蕩,幾年過去了,改變還是非常的微小,家庭關係不好的還是如此,工作事業依然沒有起色,依然再奔波勞累!至今還在求殊勝的法門!

希望從今天開始,不要好高騖遠,老老實實的去修!堅持1年,2年,3年下來,命運沒有不改變的!長時間專註至誠恭敬修持,求世間和出世間法,沒有不圓滿了!

05.

想想三惡道,再想想極樂世界,是精進還是不精進?想想是受苦多生,還是勤奮一世,是精進還是不精進!

我們的宣言是:我們要嚴持凈戒,我們要精進修行,我們要依教奉行,我們要真修實幹,我們要回家!

我們不知等了多少生,多少世,多少劫,今天才從地獄爬到人道,可以站在佛前,恭敬地拜上一拜;我們不知被地藏菩薩撈了多少次,救了多少回,流了多少淚,今天終於有了機會,可以跪下來懺悔無始的罪業。

我們要精進,不願再讓菩薩痛心流淚;就算為了好好地感恩累劫勤苦的諸佛菩薩菩薩;

佛菩薩彷彿總是慈悲的對著我們說:孩子,起來別哭,擦乾眼淚,等你回家!

一輩子沒做過幾個承諾,一輩子也沒實現過幾個承諾,今生,我要成就一個承諾:做個聽話的孩子,精進去修行;

我要脫離六道,我要去那清凈的國土,我要回家,加油,那就來精進修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佛知識 的精彩文章:

飯前念供養偈,竟可積累無量福報!
看完了,你就什麼都想通了!

TAG:學佛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