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閑讀:「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有朋友點標題進來,就會發問:一篇文章看懂李商隱,別逗了,李商隱怎麼能看得懂!所以,這個標題是個偽判斷,但既然來了,不妨往下看——
(徐州詩博園的李商隱畫像)
從今天開始,我們系統地讀一下李商隱的詩,跟讀杜牧的詩一樣,也得先從這個人的人生經歷講起,這很正常,所有詩人的詩都是詩人人生經歷沃土上開出的絢麗之花。
李商隱的詩是個謎
之所以起這樣一個小標題,多緣於李商隱的詩,特別是一些《無題》詩,雖則情思婉轉,辭藻精麗,但卻總是將人帶入一種朦朧不清的情緒氛圍之中,史上最好的注家也無法拿出讓所有人滿意的注釋,往往一首詩讀完,你可能完全說不清詩人要表達什麼,但卻感動的一塌糊塗,沒辦法,這是李商隱獨有的本事。
(李商隱《錦瑟》詩像)
其實,關於李商隱人生的隱約輪廓,大概在前面讀李賀和杜牧時,已略有顯露了,因為李商隱為李賀寫了《李賀小傳》,他是李賀的超級粉絲,給李賀的傳記文字雖然不長,但卻給我們留下了活靈活現的李賀,我們現在的文學作品也罷,繪畫作品也罷,提到李賀,常從李商隱的《李賀小傳》中取資。這也是李商隱的本事,李賀距他不遠,他怎麼知道這個人會流芳千古呢?
讀杜牧時,我們又說,如果用受「牛李黨爭」對人生的影響程度相比較,李商隱比杜牧更嚴重些,「牛李黨爭」已經讓杜牧鬱郁不得志了一生,但這次黨爭幾乎消磨了李商隱的一生。
李商隱出生於約811年,故於858年,為什麼他的生年我們標上了「約」呢,因為也有很多版本說他生於813年(很多石像上也這樣標),沒辦法,歷史的網眼太大,他父親的官職太小,我們只知道他出生時父親在獲嘉縣令任上,縣令是一任三年(811-813),我們無法確定準確年份,相比之下,第一年的可能性大,所以我們選了811年,標以「約」字,其實他的出生地也有爭論,有說獲嘉,有說滎陽,好在這對於我們來說,無關宏旨。
(李商隱像)
李家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具體的出生地是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往上翻查,李商隱一支李氏乃是李唐皇族姑臧房一支的後裔,所以我們讀李商隱的詩,他有一句「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孫。」(《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但到李商隱的高祖李涉時起,他們這一支落籍於懷州河內的李氏家族,已經查不到任何與皇室或宰相有關係的線索了。
晚唐著名詩人中,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相對於李白、杜甫的「李杜」),又與李賀、李白都姓李,所以合稱「三李」,他跟晚唐另一位大詩人溫庭筠同時期活躍,又合稱為「溫李」,又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看上面的簡稱,李商隱已經很牛了,但我們願意再給他貼個標籤: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這一點很可能是學李賀,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卻過於隱晦迷離,難於清晰理解,所以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語)之說,言下之意,誰也不能像鄭玄做《毛詩》箋注一樣清晰注釋李商隱的詩作。
(李商隱詩意圖)
有可能的家族遺傳病
一個人無法選擇他的父母和家庭,李商隱的命運,或許在他出生時就已經確定了。這跟杜甫一出生就要把做官和做詩當成使命一樣,因為他認為「詩是吾家事」,跟李賀因為父親的名字而不能參加進士考試一樣,甚至跟杜牧很容易就能拿到進士試資格一樣,出生之前,早已註定。
這麼說吧,李商隱出生於衰門弱族之中,「衰門」指的是這一支李氏家族,到李商隱時,早已沒落到了塵埃里,朝中無人做官,商界沒有富親,充其量算是小官僚家庭,這跟早一點的杜牧(爺爺是宰相,堂兄是駙馬)相比有天壤之別。「弱族」是說李商隱這一支李氏,很可能有家族遺傳病:
據資料顯示,李商隱的曾祖李叔恆十九歲中進士(這很牛,杜牧二十六歲啊,這才氣,跟李賀有一拼),詩名跟劉長卿相比並,絕對的詩壇翹楚,但可惜只活了二十九歲,官位做到安陽縣令(如果活得久些就好了,但也不一定)。
(李商隱畫像)
叔恆妻盧氏,艱難地撫養養孤子李俌成人,這是李商隱的爺爺,順利進入仕途,但又因病早亡,死在了盧氏之前,官職做到了邢州錄事參軍(從七品上),不過總算血脈未斷,他給盧氏又留下了一個孤孫李嗣,李嗣就是李商隱的父親,前面說了,李嗣在李商隱出生時,正在獲嘉縣令任上。
很可能是因為縣令收入微薄,又或者是縣令做得不順利,總之,到李嗣縣令期滿時,他答應了浙東觀察使孟簡的邀請,入浙東幕,這個轉變很不易,因為這是放棄了正宗的朝廷命官而去他人的文職人員,揣測一下,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經濟原因。且不管這個,總之李嗣又死在浙東幕中,死時約五十六歲,這個歲數雖然比父、祖都長壽,但與常人比,總歸不算長壽,很大可能也是因為遺傳病的原因。
也正是這個原因,李商隱後來在給令狐楚」投書「時說:「思遲已過於馬卿,體弱復逾於王粲」,才思不如司馬相如,既謙虛又自傲,體弱短壽可以跟「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相比,倒很可能是實情,因為王粲堪堪只活了四十歲。
為什麼叫商隱?
李商隱出生時,李嗣將近五十歲,前面生了三個女兒,始終未獲一子,將近半百,終獲麟兒,實在是喜事,於是,他給兒子起名商隱,字義山。據李商隱專家劉學鍇先生分析,這個名字很有講究,他說:
「商隱之名,當是取義於秦末漢初隱於商山的四位高士,即後世所謂的『商山四皓』,古人名與字義每相關,商隱的一位堂兄字讓山,李嗣給商隱取字為『義山』,也是取義於四皓之高義如山之意。商山四皓後來因為張良的推薦,出來輔佐漢高祖的太子,安定儲位。李嗣給這個孩子取名商隱,自然不是希望孩子隱居不仕,而是企盼他如四皓之待時而出,成為帝王之佐。」
(商山四皓圖)
我們認為這段分析很有道理,但或許還有另一層深意:即李嗣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活到像四皓一樣的年歲,既是皓頂,當然是高壽了。這一點,從李嗣給李商隱的弟弟起名再次得到印證,因為弟弟的名字更老氣橫秋,初生兒子的大名叫「羲叟」,可見李嗣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兒子們能夠活到「老頭」一樣的年歲啊!
可是很不幸,李商隱只活了48歲,在長壽這一條,他甚至沒能超過他的父親,據說弟弟也短壽,生命何其無奈!
十歲,撐起一個家族
我們說過,杜牧在年少的時候,曾經跟弟弟有整整三年的吃野菜度日的苦日子,李商隱比他更苦。
前面說了,李嗣不管什麼原因吧,總之去了浙東幕,帶著他將滿三歲的兒子李商隱和一大家子人。大概到李商隱九歲半的時候,李嗣病故,這對於李商隱來說,是塌天之難!我們可以想見:身在異鄉,上有老母、下有弱弟,整個一家人的生活擔子就這樣無情地落在了不到十歲的李商隱肩膀上。
據李商隱後來回憶:「某年方就傅(古時十歲外出拜師讀書,叫「就傅」,)家難旋臻,躬奉板輿,以引丹旐。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祭裴氏姊文》)一個年將十歲的孩童,身穿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一路幾千里,水陸兼程,悲悲切切,恓恓惶惶地走在回鄉路上的情景讓人淚下。
好在祖屋雖然破敗,總算仍有容身之所,於是李商隱「及裳外除,旨甘(指美好的食物,常指養親的食品。)是急,乃占數東甸,傭書販舂。日就月將,漸立門構。……」父喪剛滿,脫了孝服,李商隱就要急著謀求生路,奉養母親(肯定還有弟弟妹妹啊),於是就在家鄉滎陽替人抄寫文書,舂米稗販(就是所有的低級體力勞動)來掙錢養家,由此可見,他過得是多麼清貧苦寒的日子。這跟杜牧差相彷彿,所不同者,杜牧身在長安,還有堂兄,李商隱已經舉目無助了。
(李商隱詩意圖)
屢試不中的科舉與恩師令狐楚的提攜
可以相信,李商隱少年時期受過良好的教育,父親在世時至少讓他有很好的讀書機會。因為他自己給別人寫信時說自己「愚生二十五年矣。五年讀經書,七年弄筆硯……」(《上崔華州書》)五歲就開如讀經書,七歲已經開始寫文章了,早教啟蒙足夠早,到底是書香之家。
也可以相信,李商隱少年時期也很有才華。因為他在後來編輯文集時說:「樊南生十六有著《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這兩篇文章沒有留下來,但足見他的驕傲之情:我大概十六歲時候,寫的文章已經很有名了!
但他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其實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杜牧因為是京兆杜氏的孩子,很容易就獲得了進士第五名,甚至在考前就定下了名次,這是潛規則;而生於小官僚家庭的李商隱僅僅活著,就用盡了所有力氣,那裡還有力量謀得好的人際。
不是一次考不上,是屢試屢敗(到底幾次,無法確認),但李商隱並不懷疑自己的才學,因為跟他一起遊學的令狐綯很快就考上了,原因很簡單,他的父親令狐楚是在唐憲宗朝當過宰相的人,現在也是吏部尚書,在「牛李黨爭」中,他是典型的「牛黨」人物,地位足夠高,影響足夠大。
李商隱大概很清楚令狐綯的水平,因此他只怪塵世的無情,只怪有人阻擋了他的上進之路,他寫詩說:「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
(越劇《李商隱》劇照)
大概是令狐楚也覺得考官對李商隱不公平,開始替他謀劃,向朝中施壓。當然,同學令狐陶也出了力,當時的知貢舉高鍇在考前幾次問令狐陶:「朋友中誰最善?」,令狐陶再三地說李商隱的名字。這果然有效,李商隱在二十七歲這一年,終於通過了進士試(這比杜牧晚了一歲),而這時的令狐楚,在山南西道任節度使,還很有份量,你看,這就是晚唐,國家取士,不論才力,論的是人情世故。
還有一點,與令狐楚相識,使李商隱獲得了向他學習今體文(駢文)的機會,令狐楚不僅是他仕途的襄助者,實質上也是他文學上的恩師,從某種程度上說,李商隱前幾次應試不第,很可能是因為他潛在的「牛黨」身份,而後來獲得進士資格,很大程度上也是「牛黨」得勢的時間段。如果李商隱一直保有這個身份,跟杜牧一樣是牛黨,或許他的人生會順利很多,但人生做不得假設。
夾在牛李之間
偏偏李商隱中進士不久(就在同一年),令狐楚就去世了,到第二年,也就是838年,李商隱參加制舉博學宏辭科考試,考官是兩位,一位是主考李回(李黨重要人物);另一位是副主考周墀(牛黨重要人物,講杜牧時提到過他),這顯見兩黨相爭的情況:兩黨正在較力,李黨稍佔上風。本來李商隱已經錄取了,名字在冊,但複審時,他被一位「中書長者」以「此人不堪」為由抹掉了名字(歷史上沒有記清這個「中書長者」是誰,但可以肯定是李黨人物,很可能就是李德裕本人),這原因不說也很清楚,如何「不堪」,其實就是李商隱的老師令狐楚是「牛黨」的人唄。
沒有辦法,李商隱只能去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中討了一份差事。也是命運使然,王茂元一見之下,甚愛其才,索性將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了李商隱,這一次,李商隱的命運徹底改變了,王茂元是「李黨」人物,「牛黨」老師的學生,現在成了「李黨」岳父的女婿,於是,流言四起,大致流言的方向就是:李商隱這個人,人品有問題,道德敗壞,是牆頭草,首鼠兩端,說他是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他辯解,但誰肯聽?
實質上,他畢竟是李黨人物王茂元的女婿,而李黨此時正當權,有嫌疑也正常,他在839年正式釋褐,走上了仕途,起點跟白居易、杜牧一樣,都是秘書省校書郎,不同的是那幾位後來都高升了,而他不久就被趕出了京城,調任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尉。雖然縣尉與校書郎的品級差不多,但遠離權力的中心,這是看似平調的暗貶,理由不言自明,他「李黨」的「血統」不純正。這樣的縣尉他當然也不會做得開心,於是到到840年,他便辭去了職務,這時,他三十歲整,正當華年。
(李德裕像)
他先到周墀華州刺史幕中做了一段幕僚,他死去的老師畢竟是牛黨的人,周墀給他面子,但顯然做得並不開心,因為不久,他就又到岳父王茂元忠武軍節度使幕中做事,苦熬了兩年,李黨的「血統」越來越純了。
到唐武宗會昌二年,李商隱又參加書判拔萃科考試,二入秘書省,為秘書省正字,官品之低到幾乎看不見的地步,說白了,相當於一個低級校對工作人員,但此時仍有機會,因為這時朝中大權在李德裕手中,舉凡國事,李德裕完全一個人說了算。
李黨當權,「李黨」人的女婿就在朝中,又很有才,這應當是李商隱的機會,李德裕應當很快就會發現他,也很可能他這次能留京就是李黨的手筆,畢竟人才難得啊。
可是偏偏就在這時,李商隱的母親亡故了,他需要守喪,只能回鄉,這一去,就是三年,更致命的是,他的岳父王茂元也在這三年(具體是844年)之中去世了,這三年,恰是李德裕如日中天的三年,李商隱錯過了最好的飛騰機會,母喪過後,李黨依然當權,因此,當母喪過後,李商隱得以三入秘書省,職位仍然是正字,只要在朝中,就還有機會,他等著呢。
但這一次,機會錯失了,因為唐武宗很快因為服食丹藥死掉了,唐宣宗繼位,他討厭李德裕,於是牛黨反彈,李黨人物被大清洗。李商隱沒得一點李黨的實惠,卻被定性為李黨之人清理出京(又或者,他的身份,很可能連被排擠的資格都沒有,他是自己感覺在京無趣,所以離京的),這次,他隨著李黨人物鄭亞去了桂州,此一去,幾千里開外,李商隱等於放棄了任何升遷的機會,他對仕途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隨後的幾年,有一次他在失意之際,還給好友令狐陶寫過信,請求幫助,令狐陶沒有原諒他。再往後,他又參加考試,又考了個縣尉……兜兜轉轉,左不過是混口飯吃,此後,他又到過徐州,到過梓州,一路南北往來,仕途基本乏善可陳。
(李商隱詩意圖)
綜而言之,李商隱一生的最高官職,可能就是他起點處的秘書省校書郎,其他職務,一直沒有高過這個。夾在「牛李黨爭」夾縫之中的李商隱,一生很不得志,抑鬱寡歡,到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
人生就是這樣,被無形的手操控著,南北西東……
一首人生寫照詩
李商隱在守母喪時曾寫過一首《春日寄懷》,基本可以算是李商隱的人生寫照,今天順帶讀一下,全詩如下: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青袍似草年年定,白髮如絲日日新。欲逐風波千萬里,未知何路到龍津。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 世間人們的榮顯和衰落都在瞬息萬變之中,而我卻一個人在家中呆坐了四年。為什麼是四年呢,不是守喪三年嗎,因為詩人會昌二年母親去世,服喪閑居,到五年春上,已是第四個年頭,他是兩頭都算,不是記周年期。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有花有月,春光無限,卻沒有人跟我一起欣賞,也極言自己的才能不被人賞識,得不到重用。細細思量,有花有月卻無人,還不如無花無月,落個乾淨,自己一肚子錦繡才華,卻扔在白地無人提起,還不如沒有學問和才華。細想只是普通的怨念,但細思卻足夠沉痛!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髮如絲日日新。青袍:唐時官員衣服顏色有定規,八、九品官皆穿青袍。詩人居喪前任秘書省正字,系正九品下階,故穿青袍。青袍顏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詩》也有「青袍似春草」之句。「年年定」指年年如此,照應前面的「四春」,居喪期間離職家居,但原職仍在,所以詩人仍可著青袍。青袍如舊,但頭頂的白髮卻一天一天地增長了,其實,這時他還只有三十六歲,遠不到生白髮的年歲,說白髮是說他對時光的感嘆。
(李商隱公園的巨筆)
欲逐風波千萬里,未知何路到龍津。龍津:就是龍門,也叫禹門口,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北。《三秦記》中載:「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龜魚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就是跳龍門的典故,詩人一心想去追逐風波千萬里,卻不知哪條路才能見龍顏獲得機會!
事實上,很有可能,李商隱一生都沒有見過皇帝的面,官品也只在九品左右,想想杜牧做官做到中書舍人,刺史做到正三品,想想,杜牧真的已經夠幸運了,但他自己覺得不幸。
(李商隱之墓)
這首詩里,最沉痛的是「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這一句。萬般傷心,盡在這無酒無人之中,萬般寂寞孤獨,也在這有花有月之時,每讀此句,我都不禁要想著,如果小說里寫的穿越是可以實現的,一定要穿越到大唐末世,去跟這位寂寞而又深情之人,當春對飲,一醉千年。
(【唐詩閑讀】之205,圖片引自網路)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說文解字》第168課:「嘒彼小星,三五在東」,「嘒」是何義?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