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蘭州:白塔山對蘭州城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尋白塔寺的古老白塔
蘭州不同於南方的城市,這裡沒有江南的婉約秀麗,只有屬於大西北的粗獷豪放,如果說南方的城市是小家碧玉,那麼西北的城市就是遛馬的漢子,兩者之間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在沒來蘭州之前,我只是在網上看了一些有關於蘭州的資料,其中提到了蘭州市的象徵之一:白塔山上的白塔。這次來到蘭州以後,我就有意在尋找這座傳說中的白塔。
據說要想去白塔山遊玩最好是在夏天去,你會看到非常美麗的風景。山頂的海拔大概是一千七百多米,跟山下的蘭州城高度比起來只有二百米左右,山沒有很高,登上去也非常的輕鬆。在路上還可以看到很多非常古老的建築物和寺院,還有各種美麗的花草樹木,看上去非常的秀美。到山頂之後你還可以看到白塔,可以用相機拍攝蘭州的整個景象,然後繞到山背後面的蘭州碑林後面就可以下山了,基本上大概兩三個小時就可以游完。如果體力不夠,你也可以在黃河對岸乘坐黃河索道,索道穿過黃河,最後到達白塔山山腰。
一、白塔山簡介
白塔山公園位於蘭州市中心周圍的黃河北岸,入口和中山橋連接在一起,是蘭州市內非常重要的一個景點。白塔山最出名的時山頂有一座非常古老的白塔,山上還有很多座宮殿式的建築物,在建築物的周圍種了很多的樹木,人們可以在這裡登山鍛煉,也可以在這拍照記錄。登上白塔山可以看到整個蘭州市區,視野非常的寬闊。
白塔寺原有「鎮山三寶「: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象皮鼓傳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時所贈,現今這裡僅有仿製品;青銅鐘為清康熙年間鑄造,重為153.5公斤,現存寺內;枝繁葉貌的紫荊樹系後人重載。北端山頭有牡丹亭,亭內有一碑,據說原碑在湖南衡陽市北的趄嶁山上,字形怪異難辨,後人附會為大禹治水時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於嶽麓書院。蘭州此碑,系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寬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蔥鬱,朝陽山、馬頭山、冠雲山、環翠山峰巒層疊。濃蔭深處,有休息亭,供遊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這裡山高林密,是登山遠眺,避暑納涼的好地方。
站在黃河南岸,舉目北望,黃河鐵橋,白塔山公園建築群,白塔寺渾然一體,盡收眼底,有「河橋遠眺」之稱。穿過黃河鐵橋,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築群,迎面聳立,飛檐紅柱,參差綠樹叢中,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圓時在坍塌的古建築廢墟上重建的 ,總建築面積八千餘平方米。這個建築群把對稱的石階、石壁、亭台、迴廊連貫一起,上下通達,層次分明,結構嚴整,是中國古代建築中別具風格的建築形式。如重疊交錯的重檐四角亭、對立式的二台碑廈、磚木結構的三台大廳等,所有建築物都配飾磚雕、木雕和彩畫。
白塔寺在山巔,白塔八面七級,高17米,各級每面都有佛像。角檐有銅馬,微風吹過,清脆動聽,上冠綠頂,下築圓基。清人秦維岳有詩云:「北上環擁勢嵯峨,塔影巍然最上坡。布地散金名寶剎,擎天一柱俯黃河。」描繪出了白塔雄姿。
出白塔寺門西下右轉,有水濂觀音洞。在洞西北台上,建有關帝廟、駐春亭、蘭台,至山巔處建有一亭曰「牡丹亭」。白塔寺西南稍低處,有峰突起,號稱鳳嶺山,清康熙時在上面修建了三官殿和觀音洞。嘉慶時又添建了藥王殿和財神殿及三間靈官樓等建築。寺東南有三教道統祠,祠東為三皇殿,祠前有石拱橋,石拱為門,可通來往。過牌樓而下,便是羅漢殿,殿前有懸樓10餘間,供遊人憑眺及休息。 三教祠再東南另一山峰有三星殿,出殿是「鳳林香裊」牌樓,其背面是「秀映三台」,大約是指東有鳳林古關,南望皋蘭山三台閣之意。沿曲徑南下直達四台大廳,這也是上山最主要的一條道路。山下東側原有文昌宮,中為魁星閣,是舊時秀才們祈禱登科的去處,現改為百花茶廳,為遊客飲食休息之處。從白塔寺南直線下山,昔人就山勢分為十級,每級有一小小的殿宇,統稱「十王殿」。十王殿南為四聖宮,宮南有拱橋,橋南便是玉皇閣,閣南是祖師殿。在改建中十王殿多已拆除,唯在崖頭上尚存一個。山頂的古建築物還有迎旭客閣,東、西、北三山之巔還有有東風亭、喜雨亭。登臨諸殿閣,可憑欄遠眺日出,放眼黃河,氣象萬千。
白塔山樹高林密,曲徑通幽。站在山上,便可一瞰全市景觀及九曲連環的母親河。又因有一元代白塔而成為蘭州旅遊的必游之地。每年6月初到9月中旬是避暑、休閑的最佳時節。逢至周六、周日,更是人們聚集之地。
二、白塔寺為誰所建?
白塔山位於甘肅省蘭州市黃河北岸北濱河中路,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勢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白塔寺,始建於元代,白塔寺原有「鎮山三寶「: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並且還是蘭州八景之一。
據記載,白塔寺,始建於元代,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對大元帝國疆域統一過程中,曾致書西藏擁有實權的薩迦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稱花教)。當時薩迦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是到了甘肅蘭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就下令在蘭州修塔紀念。只可惜在歷史的變遷中,元代所建的白塔已經不存在了,現在我們看見的白塔是明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為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的。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撫綽奇補救增新,擴大寺址。寺名為慈恩寺。寺內白塔身為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築圓基,高約十七米。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故俗稱白塔。白塔建成以後,幾經強烈地震,仍然屹立未動,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智慧與才能。
古代,這裡是軍事要地,山下有氣勢雄偉的金城關、玉迭關、王保保城;山上有層層峰巒,其中「白塔層巒」為蘭州八景之一。
三、重修後的白塔山
白塔山公園於1960年建成開放。公園開放50年來,園內基礎設施落後,上水管網嚴重老化,古建築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傾斜、塌陷等情況。從2014年開始,白塔山開始修葺修繕。經過多次大規模的修整,現在,白塔山越來越美了。
從2010年起,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白塔山公園整治改造工程開始開展了,這八年陸續在進行。改造範圍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花崗岩石材鋪裝、透水磚鋪裝、鵝卵石鋪裝、漢白玉欄杆、櫻花紅花崗岩欄杆等;同時對園內上下水管網、電路、語音播放系統、監控系統、太陽能路燈等進行了改造。在古建築修繕方面,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一台至塔院的所有古建築進行了修繕。包括一二三台建築群、五角亭、喜雨亭、六角亭、東風亭、塔院前樓、塔院長廊、文昌殿、三星殿、三官殿等古建築;新建了三台牌樓、地藏殿等。包括一二三台庭院綠化改造、景觀大樹的栽植以及面山裸露坡面的綠化治理等。
站在白塔山上,蘭州市盡收眼底,九曲黃河蜿蜒壯觀。白塔山夜晚的燈火通明,金城關的燈火通明,蘭州市的夜色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