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讓大腦靜一靜——你可知道寂靜對自己有多麼地重要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被暴露在成千上萬種聲音中。我們習慣與聲音作伴,安靜似乎讓我們難以忍受:走在路上我們帶著耳機聽歌,在家休息時我們打開電視作為房間里的背景聲……
然而,一系列的研究顯示,這個無時無刻充滿了聲音的世界,可能已經極大地影響到了我們的大腦功能和心理狀態。安靜、平和或許才是我們更需要的,也是對健康更有益的。
寂靜促使腦細胞再生
在發表於《大腦結構和功能》雜誌上的一項小鼠研究報告中,美國杜克大學的生物學家英姆科·克瑞斯汀使用了不同類型的聲音環境實驗研究其對小鼠大腦的影響。結果發現,當小鼠每天處於2小時的寂靜環境後,它們的大腦會在海馬體內形成新的細胞。海馬是與記憶、情緒和學習相關的大腦區域。
在清華大學有一個零分貝實驗室,那裡曾經開展過一個叫作「安靜一日」的實驗。研究者讓不同的志願者在裡面工作、休息、午睡。結果顯示,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下,那些被分配去工作的被試者專註力顯著提升,幾乎沒有人意識到時間的飛速流逝。而被分配去休息的被試者雖然只是坐著什麼也不幹,卻在幾個小時後表現出聽力的顯著提升,心理壓力水平降低。而進行2小時午睡的人,深度睡眠時間顯著加長,睡眠質量立刻大幅上升。
開啟大腦「默認模式」
事實上,當你處於完全安靜的狀態時,你的大腦內部有豐富的事情在發生。多年前,一篇開創性的論文定義了大腦功能的「默認模式」,被激活的大腦默認模式網路,科學家稱之為「自我認知」,如白日做夢、冥想、幻想未來、讓思想自由馳騁。
當你不被噪音或目標導向的任務分心時,大腦閑置下來,脫離了外部的刺激,就可挖掘內心的思想、情感、記憶和理念。在進入大腦的默認模式後,可以幫助人們獲得超脫的體驗,更加真實地反映自身的精神和情感狀態。此時,你的想像力會提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速度也會大大提高。同時,你也能夠進行更好的自我反思:2013年的一項實驗證明,安靜的大腦會處於更自覺、更有意識的狀態里,這有助於對你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評價進行客觀和深入的思考。
安靜能夠讓人更放鬆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可能會經歷長期高水平的壓力激素。有研究顯示,雜訊可激活腦杏仁核,刺激應激激素的釋放,拉高應激水平。
《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項報告研究了德國慕尼黑機場搬遷對兒童健康和認知的影響。美國康奈爾大學人類生態學教授加里·埃文斯指出,暴露於噪音中的兒童會產生壓力反應。他說:「這項研究顯示,噪音即使在不產生任何聽力損傷的水平下也會導致壓力並對人體有害。」
與過高的雜訊可導致緊張和壓力相對的是,靜默可釋放大腦和身體的壓力。發表在《心臟》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通過對血壓和大腦血液循環的監測,2分鐘的靜默遠比「聽放鬆音樂」更讓人鬆弛。
看到這裡,如果你想要用一種最低成本的方式,改善你的壓力水平、睡眠質量、工作效率,那麼,請試著在一天之內,給自己安排一段獨處的時間吧——一個人安靜地散步、發獃,或許是個不錯的新嘗試。
(據技術力量、Know Yourself微信公眾號等)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把這些時令蔬菜端上夏季餐桌,清熱解暑好養生
※又到吃瓜的季節,這5種瓜讓你吃出清涼一夏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