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竊聽風雲」自古有之,甚至比現代竊聽更加精確

「竊聽風雲」自古有之,甚至比現代竊聽更加精確

竊聽風雲系列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裡邊的各種竊聽手段讓人眼花繚亂,無論你是在卧室、辦公室、野外、打電話甚至是一個打火機都能被人裝進竊聽裝置而你自己卻察覺不出來,可謂無孔不入,看過這部電影讓人覺得哪裡都不保密了,擔心會被人竊聽。

竊聽器,1876年貝爾發明出有線電話之後就隨之出現的一種電子監聽裝置,專門用於進行各種間諜活動、機密刺探、軍事情報竊取等方面,也有商界人士來藉此刺探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而現在隨著手機的普遍使用,針對智能手機的各種竊聽裝置也是層出不窮,

大家知道最早的監聽裝置出現在哪個國家嗎?

沒錯,我要是這麼問了,那這個東西就肯定出現在中國,在古代雖然沒有電子竊聽的裝置,但是這不影響竊聽活動的進行,聽瓮,一種古代的監聽器,它利用聲音振動傳播的原理製成,將一個大瓮埋於地下,在翁口蒙上一層皮革,需要監聽時伏耳聽之,可辨別遠處監聽人員活動的聲音,更加專業的就是讓訓練過的人員坐入翁中,以便更加準確的獲取情報,盲人對聲音的敏感程度遠遠大於常人,聽瓮之人大多選擇此類人作為信號傳遞者,可以清晰的分辨出來者的人數,馬匹和行軍速度等信息。

沈括夢溪筆談器用里有這麼一段描述,古法以牛革為矢服,卧則以為枕,取其中虛,數里內有人馬生,則皆聞之,蓋虛能納聲也。

翻譯過來就是古人用牛皮做的箭筒當枕頭,利用箭筒中空的特點緊貼地面,幾里外的人馬走動聲音都可以聽到。

此方式名為「矢服」,這也和聽瓮是一個原理,只不過是將瓮換做箭筒而已,接收聲音的效果相同。

聲音這種東西就是靠物體的振動傳播的,傳播的媒介也叫做介質,聽瓮利用類似共鳴箱原理的收集器將聲音收集放大,在由專業人士加以仔細辯聽而來。

公元546年發生的玉璧之戰可謂是將聽瓮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守將韋孝寬面對高歡重兵攻城,隨機應變,正面戰場與之周旋,地下戰場亦是進行的如火如荼,這其中韋孝寬就命人設立多處的瓮聽裝置,監聽高歡的地道攻擊,並採取相應的應對之策,將其徹底擊潰。

在清末太平軍慣以地道爆破的方式攻城,清軍著以應對之策就是設立瓮聽裝置,派人日夜監聽,一旦有異常聲音立即反向開挖地道,接通後下以炸藥濃煙將太平軍的掘子軍徹底封殺於地下。

另外隨著竊聽活動的頻繁進行,各個朝代也有自己鮮明特色的竊聽裝置,唐代出現了一種名為胡鹿也叫地聽器的裝置,和聽瓮原理類似,一個葫蘆形狀的空心豬皮枕,主要的作用是預防大軍野外紮營時敵人偷襲,可監聽數十里範圍內的人馬走動聲響。

在宋代還有一種名為聽管的竊聽裝置,這個就比較高級了,利用中空的毛竹製成,連接至想要竊聽房間內,可以清楚的聽到裡面人的交談信息,這種裝置和現代的電子竊聽裝置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處。

當然了,在厲害的竊聽裝置也是一種輔助設備,古代最生猛的竊聽就是人肉竊聽了,明朝的錦衣衛是歷朝歷代中竊聽最專業的,也是最恐怖的,朱元璋利用這支間諜部隊掌握著所有大臣王公的一舉一動,甚至是吃幾口菜、上廁所用那隻手擦的屁股都查的清清楚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風蒜瓣 的精彩文章:

蘇聯進行的一場史無前例的核試驗,史上威力最大的核彈

TAG:墨風蒜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