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劉伯承罕見誇一名士兵:蔣軍拿一個旅也不換的好戰士!

劉伯承罕見誇一名士兵:蔣軍拿一個旅也不換的好戰士!

作者:魏士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解放戰爭初期,蔣軍無論在武器裝備,還是軍隊人數規模上都全面優於我軍。但我軍卻在戰鬥中由弱變強,由少變多,蔣軍則完全相反。造出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民心向背,又有指揮員的才能、部隊的戰鬥素養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在戰爭中有大量的蔣軍起義投誠,成為我軍的戰鬥員。這既包括蔣軍部隊的集體起義,也包括大量被俘官兵脫胎換骨。這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原因:為什麼蔣軍不可能將我軍「轉變」,而數以百萬的蔣軍卻轉變為我軍的英雄戰士,這其實蘊涵了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密碼。

造成大批蔣軍倒戈成為我軍,是由於我軍強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這個法寶。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創造性發明了一系列改造被俘蔣軍的方法,其中有一個非常鮮明獨特而高效的「王克勤三大互助」,起到非常神奇的效果。

王克勤本身就曾經是一個蔣軍士兵。王克勤18歲時,被地主保長用一根繩子捆著「抓了壯丁」。他曾三次試圖逃跑都被抓回來,每次都被打得死去活來,但蔣軍抓得了他的身,卻抓不住他的心。王克勤充滿了對蔣家王朝的仇恨,最後隨部隊起義,王克勤成為一個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接受我軍的教育轉化後,王克勤明白了我軍作為人民軍隊的涵義,他第一次有了人生方向,也有了歸屬感。他決心要把軍隊當作自己的家,把解放事業當做自己的使命。

把大量的蔣軍官兵從「名稱」上轉變成我軍容易,這種官兵被稱作「解放戰士」,但要從精神上真正轉變就不容易了。所以,這些「解放戰士」身上還存留著許多蔣軍部隊的一些壞習氣,與我軍格格不入。如何讓「解放戰士」真正轉變為「解放軍戰士」,是當時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沒想到,這個難題卻被曾經的「解放戰士」王克勤解決了。

也許因為王克勤也曾經是一個「解放戰士」,所以他格外了解這些人的內心,知道應該從什麼地方著手進行教育,為此他有針對性的總結出「三大互助」的方式。

首先是「思想互助」。王克勤知道蔣軍士兵大多是貧苦出身,所以首先就要讓這些戰士們明白自己是什麼人,應該怎樣做。於是他就在自己管轄的班裡開展「訴苦運動」,王克勤主動講述自己自幼乞討要飯的悲慘身世,然後又講我軍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是為了讓天下窮人不受壓迫的隊伍。真實而淺顯的道理,讓戰士們很開悟,也紛紛講述自己的身世,表明自己的覺悟,迅速找到自己的立場方向,整個人像脫胎換骨一般。

其次就是技術互助。許多蔣軍甚至解放軍的新戰士,都是剛剛參軍,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王克勤提出技術互助,讓戰鬥經驗豐富的老戰士幫助新戰士和解放戰士。掌握技術不同的戰士之間也要相互學習,比如機槍手可以教炮手機槍,炮手則可教機槍手操炮技術,這樣人人都是多面手。

第三是生活互助。就是大家平時相互服務,相互幫助。

王克勤的「三大互助」被我軍迅速推廣,成果非常顯著,「解放戰士」體會良多:「老話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我看不如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互助!」

王克勤「三大互助」非常成功,許多蔣軍士兵「既俘既轉」,迅速由一個蔣軍士兵轉變成解放軍戰士,我軍不斷增添了新血液,而依靠「拉壯丁」維持兵員規模的蔣軍,焉能不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對越作戰兄弟連:排長為戰士擋子彈,指導員當人梯「底樁」
對日軍,別喊繳槍不殺!聶榮臻險被傷兵擊殺,宣布八路軍軍規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