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一首禪詩,昨夜月明雲散後 西風一樹木樨香
人生在世總要經歷無數挫折,從懵懂無知到看清世態炎涼,最後變得恬淡豁達,這既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跋涉,也是自我提升、人生淬鍊的過程。而禪意的人生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當人們看淡名利、喜歡清凈時,便可以隨遇而安,遵從大自然的規律,不再有更多的妄念。北宋詩人黃庭堅就體驗過這個過程,最終通過感悟理解了禪意的生活,並寫了一首偈頌。
偈頌
北宋:黃庭堅
說是還家未到家 水邊林下舊生涯
昨夜月明雲散後 西風一樹木樨香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他自小聰慧,看書可以過目不忘,7歲就能作牧童詩,中了進士後曾為國子監教授。蘇軾偶爾讀到他的詩作,稱讚他的詩文超凡絕塵。但是這樣的飽學之士並未能成為北宋的柱國大臣,反而受到蘇軾的牽連而多次遭到貶謫。宦海風波、人生失意,各種打擊接踵而至,詩人一度非常萎靡,感覺生活已經沒有了盼頭,前途也更加渺茫。
處於這種困境的黃庭堅開始轉而接近佛教,做出這樣的選擇當然也與他兒時的經歷有關。黃庭堅的家鄉就有很多寺院,他經常到禪院中聽經,雖然只是覺得好玩,但耳濡目染之後,對他的一生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後,黃庭堅曾悲吟,「在世崇名節,飄如赴燭蛾。及汝知悔時,萬事蓬一窠」,說明他早已有心向禪,他雖然悟性很高,由於無人指點,內心的苦悶依然無法排解。
有一年春天,黃庭堅去拜見黃龍晦堂禪師,希望他能指點一二。禪師與黃庭堅交情深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心,禪師非常清楚詩人內心的苦悶,但禪師一直在等待機會,所以面對詩人的追問,他只是默不作聲。黃庭堅雖然能夠理解,但心裡的疙瘩卻始終無法自己解開。
時光荏苒,黃庭堅再次來到寺院早已是金秋季節,寺院里的桂花飄香,沁人心脾。值此秋高氣爽的時刻,禪師此時心中舒暢,與山谷道人很久不見,立刻上前與他攜手走進寺中。禪師微笑地問他是否聞到了花香,黃庭堅反應極快,知道這話里有機鋒,沒有立即接話。禪師見他沒有回答,便接著說,「花香四溢,不可隱藏!」黃庭堅正在納悶,聽見這句話,忽然就知道了大師話中的真意,原來是在點撥自己。
黃山谷經過一夜的思索,第二天一早就興沖沖地向大師呈上了這首偈頌。大意是,走在回家的路上,但還沒有到達,我一直在水邊林下修行。昨夜雲散明月現,西風送爽,滿樹的桂花飄香。黃庭堅果然有慧根,大師稍微點撥,他就領悟了禪理。黃庭堅把參悟過程比作走在回家的路上,將桂花飄香比作悟道。迷途之中,多數人無法感知自有佛性,大師瞅准機會,一語點破,黃庭堅才懂得佛性在自心,莫向外馳求。
讀完這首禪詩,讀者朋友一定會深受啟發。相傳唐代有一位居士去禪院拜訪仰山禪師,看見禪師在那裡閑坐,居士上前禮拜畢,便好奇地問道:「禪師還持戒、坐禪否?」仰山說「不持戒、不坐禪!」居士沉思良久,禪師知道他心中的疑問,繼續說:「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三兩碗,意在钁頭邊。」黃庭堅雖然沒有進入禪門,但依然可以悟道,真理向所有人敞開懷抱,只看你願不願意接近它。
※王安石的一首禪詩,全文28字不著1個禪字,卻極富禪意
※三首婉約情懷的蝶戀花,讓讀者既愛不釋手,又為之動容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