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醫案|秦亮甫:老年便秘、術後呃逆的治療
本文介紹了上海市名老中醫秦亮甫的老年便秘案、術後呃逆案臨床驗案。其中老年便秘案運用肺與大腸相表裡之原理,針刺瀉肺經的尺澤、魚際、以潤腸通腑。術後呃逆案:證屬肝氣犯胃,故針取肝經的行間、太沖二穴、加足三里、內關以取平肝降逆止呃之功。
秦亮甫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醫,擅用針灸或針葯結合,通過經絡辨證和臟腑辨證綜合治療疾病。
經絡理論臨床上廣泛用於辨證和取穴用藥,是針灸和其他各科理論基礎。不論內外婦兒各科,都可用以指導實踐,而非針灸所專用。秦師認為經絡學說包含著哲理、物質、現象、實踐等內容,如同臟腑學說。歷代名醫如扁鵲、張仲景、華佗、李時珍等非常熟諳經絡學說。明代喻嘉言說:「不明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歷代醫書中經絡學說貫穿在辨證論治中,指導臨床實踐,例如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六經分證論治。
老年便秘案
馬××,男,75歲。主訴:便秘數月,長期服用水果、甜杏仁、蜂蜜,大便仍覺困難。有慢性支氣管炎史。舌苔薄白,舌邊齒痕,舌質正常,寸脈浮弦滑,關尺軟滑。
診斷:老年便秘。
辨證:肺氣失於肅降,肺陰失於潤腸。
治則:清肺養陰,使肺氣得以肅降,陰液可以潤腸。
針刺取穴:尺澤(雙)、魚際(雙)。此2穴均用瀉法,每天針刺1次,連續2次後大便已通;3次大便正常。仍囑服杏仁、蜂蜜。
按:便秘多由大腸積熱、或氣滯、或寒凝、或陰陽氣血虧虛,使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所致。《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也。」從臟腑病機的角度來說,便秘之病機,主要在於肺、脾、腎。秦師在治療時運用肺與大腸相表裡的原理,瀉肺經的尺澤穴、魚際穴,是因為肺氣壅塞,當瀉其子,肺屬金,金之子為水,尺澤是肺經的合水穴,魚際是肺經的滎火穴,以清肺經的內熱,使肺氣得到肅降,使陰液得以潤腸,以達到通腑的作用。
術後呃逆案
馬××,男,65歲。主訴:呃逆10天。因心臟手術後引起血胸,再次手術止血,發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進食,用鎮靜葯無效,靠補液維持,已有10天。他醫針刺內關、足三里,加耳針:膈、神門,呃逆未止。呃逆時頭脹痛,口苦。苔淡黃膩偏干,脈弦滑數。
診斷:心臟術後呃逆。辨證:肝氣犯胃,胃有濕熱。
治則:平肝和胃,降逆化濕。
針刺取穴:行間(雙)、太沖(雙)、足三里(雙)、內關(雙)。均用瀉法,用電針留針20分鐘,呃逆突然停止,30分鐘後起針。呃逆停止6小時,至夜間呃逆又出現,但程度較前減輕,已能稍進流質。以後每天針一次,治法按原,共針4次而愈。
按:呃逆俗稱打嗝,古稱「噦」,是胃氣上逆,失於和降所致。《靈樞·口問篇》云:「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秦師在治療時根據癥狀,認為此病屬肝氣犯胃,由於肝氣偏盛見脈弦;肝氣上逆見頭痛、嘔吐;口苦、苔淡黃膩,為胃中濕熱。肝氣犯胃是肝之經脈夾胃故也,此病人當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針取足厥陰肝經滎火穴行間,及肝經原穴太沖,該2穴以挫肝氣橫逆之勢,瀉足三里以清胃中濕熱,加內關以降逆,理氣寬胸。
好文!---點贊、留言、分享!
世針針灸交流中心(國家民政部註冊、業務主管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一級行業學會)中醫針灸線下課程:針灸全科班、三甲醫院臨床實習班、針灸名家傳承班。
微信公眾號:培醫教育。高端學習平台提供免費視頻、音頻中醫課程,精品文章,免費打卡學習,在線試題,歡迎查看!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