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國作為常任理事國,為何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連國名都想好了

法國作為常任理事國,為何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連國名都想好了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國際組織就是聯合國,而聯合國中最核心的機構當屬安全理事會。在安理會中,又屬美、俄、中、英、法五個常任理事國最為重要,對全球事務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說起來,五國之所以在世界政治舞台擁有如此大的話語權,主要是因為這五國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領域,相比其他國家都具有壓倒性優勢。鮮為人知的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的英、法兩國曾商議過合併為一國,甚至連國名和國家元首都想好了。

按理來說,英法兩國在歷史上本就素有恩怨,合併一事可能性極低。不過客觀而言,兩國在語言和文化等方面都有許多相似之處,彼此距離也不過是一個英吉利海峽,所以有了合併的可能性。反觀美、中、俄三國,不僅疆域遼闊,而且民族和語言方面差別巨大,除去武力征服以外,是不可能有其他合併方式的。歷史上,英法兩國統治者都想兼并對方,兩國曾進行過長達百年的戰爭,英王愛德華三世更是同時擁有英王和法王的雙重身份。

到了近代,由於國力相差不大,同時擁有相同利益,英法兩國在一些國際事務中基本持相同立場,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英法兩國一起侵略中國併火燒圓明園的。第二場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兩國雖然都因為戰爭產生了巨大損耗,但畢竟底子厚,工業基礎也還在,加上還有美國力挺,因此在聯合國成立之時,兩國也獲得了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按理來說,兩國政府應該對自己的現有地位心滿意足,那麼合併一事又從何說起呢?事情還要從1956年說起,英法兩國在這一年曾經兩次商討有關合併的事項。

這一年的9月10號,時任法國總理居伊·摩勒訪問英國,雙方首次就合併事宜展開探討。摩勒提出這一構想時,甚至連兩國合併後的名字都想好了,叫做「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英國人主體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如果此事成真,那麼世界格局將為之改變,美蘇兩極爭霸或將變為三強鼎立,誰知英國人對此並不動心,當場就表示拒絕,不過法國人沒有死心。9月28號,英國首相羅伯特·安東尼·艾登應邀訪問法國,法國方面再次向英國政府提出這個驚世駭俗的建議,英國人這次同樣沒有考慮,直接表示拒絕。自此之後,也就再也沒有人提起,「英法合併」最終不了了之。

從這來看,此事似乎只是法國人的一廂情願,那麼國土面積、人口都比英國大的法國,為什麼這麼想要謀求合併,甚至願意奉英國女王為主呢?兩國感情深肯定不是理由,事實上,當時的法國會提出如此建議,並沒有安什麼好心。法國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國內形勢嚴峻、經濟下滑,海外殖民地紛紛要求脫離獨立,面對如此危機,法國政府才想到與英國合併,希望能夠藉助英國的力量穩定局勢。

另一方面,由於英國體量比較小,法國政府覺得合併後也可以逐漸通過「蠶食鯨吞」的方式,掌握更多話語權。很顯然,英國人不是傻子,深諳老鄰居心裡的那點小九九,所以這才明確表示拒絕。對英國人而言,他們的小日子過得挺好,何必與麻煩纏身的法國合併?退一步來說,就算真的願意合併,美蘇兩國會袖手旁觀?不想惹事的英國索性乾脆利落地拒絕此事,「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因此至今沒有出現。

參考文獻:

《全球通史》《列國志:法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姜維作為諸葛亮傳人,為何感覺沒有太大功績?從費禕之死可見端倪
關羽千里走單騎受後世稱頌,此人有同樣經歷,為何反被嘲笑千年?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