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哈佛新研究:做好這3件事,可避免9400多萬人早亡

哈佛新研究:做好這3件事,可避免9400多萬人早亡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循環》雜誌上發表一項全球性研究稱,如果通過公共衛生措施進行有效干預,將高血壓治療率提高到70%、鈉攝入量減少30%、避免攝入人工反式脂肪酸,會大幅降低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到2040年,可避免9400多萬人早亡。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前主任費和平曾致力於慢性病防控近30年,還最早在美國推行了餐館禁用反式脂肪酸的政策。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國內外權威專家,解讀如何從個人和政府層面採取行動,為健康負責。

受訪專家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前主任 費和平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

本文記者 | 王冰潔

本文編輯 | 任琳賢

控壓:基層醫療服務最關鍵

費和平說,過去,中國在應對麻疹、脊髓灰質炎、肝炎等傳染病方面大獲成功,但目前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均已轉變為心臟病、卒中及癌症,中國亟需在高血壓防控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中國因高血壓而死亡的人數明顯高於其他慢性疾病,但沒人想患上這種終身性疾病,因為從確診的那一刻起,他們的生活就變成了每天吃藥、定時監測、留意血壓波動、定期隨訪……因疾病導致的「種種瑣事」會困擾每一天。

血壓相關疾病佔全球每年直接醫療支出的10%,中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3.2%(2.45億),但患者控制率卻僅為15%。也就是說,每7個高血壓患者中,僅有1人病情得以控制。

費和平表示,問題並不僅僅在患者或大眾身上,而是整個醫療衛生系統。最關鍵的是,必須提高基層醫療高血壓防控的服務水平。

在所有成人基層醫療干預中,改善高血壓管理能挽救最多的生命,但大多數國家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太過薄弱,無法建立有效的高血壓治療管理。

因此,需要有足夠的鄉村醫生,發展社區衛生系統,讓當地居民敢於相信並使用附近可及的醫療服務;加強護士、藥劑師的介入,從不同層次處理基層患者的健康問題,拓展醫生力不能及的領域。

此外,患者就診率低、依從性差也是高血壓防治所面臨的障礙。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提出三點建議:

必要時到醫院「報個到」

高血壓初期癥狀並不明顯,即使有,也比較輕,如果不及時監測,人們很難意識到。

建議肥胖/超重及患有腎臟、心臟或神經內分泌等疾病的兒童,若出現頭疼、眩暈、呼吸急促、視力受影響、疲勞等癥狀,家長要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血壓檢查。

成年人血壓非同日連續3次超過140/90毫米汞柱時,應及時就診。

研究還發現,中青年血壓在130~139/80~89毫米汞柱者,在15年後有65%可能進展為140/90毫米汞柱,也就是高血壓。中青年人血壓非同日連續3次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上,要儘早干預,必要時可以採用藥物治療。

小習慣提升用藥依從性

設定手機鬧鐘,提醒每日按時服藥;藥物可按天、按頓提前分好,放於家里的餐桌表面醒目位置(尤其是水杯旁)。

在外出的背包和辦公室等地方,備好少許藥品,以防藥物漏服後能及時有「替補」。

高齡、健忘者建議在藥物旁邊放一個台式日曆和筆,服藥後立即在當日勾畫標記,以免漏掉或重複吃藥。

如果不小心漏服,不要盲目補服或加量。

補服前,患者需測量血壓值,根據血壓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尤其是夜晚,血壓會慢慢降低,夜間必須補服藥物時最好減半劑量,以免夜間血壓過低導致心腦血管事件。

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

除遺傳因素、高血壓家族病史這一內因,高血壓發病還和多鹽多油、吃太多、運動太少、精神壓力大、睡眠差等外因密切相關。

此外,高血壓不是中老年人「專利」,我國大約有3%~4%的兒童已患上高血壓,兒童期血壓偏高,成人後會比血壓正常者更容易發生高血壓。

因此,血壓干預要覆蓋所有人群,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種危險因素,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減鹽:主戰場是每家的廚房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高血壓患者應控制在1.5~3克。但是,我國居民平均每日鹽攝入量為10.5克。

相關數據表明,中國每年有300萬例死亡與高鹽飲食有關。鹽攝入量過多會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腎臟疾病的風險。

數據表明,減鹽干預每投入1美元可節省19美元醫療成本,是世衛組織推薦的最佳人群干預措施之一,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改善人口健康的方法之一。

壞廚子用鹽,好廚子用香料。費和平說,減鹽的主戰場在廚房。

食物並不是放鹽才好吃

如果腎功能正常,人們可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

用一些香料來替代鹹味,炒菜時,加入青椒、蕃茄、洋蔥、香菇等食物一起烹煮,可增加菜肴的口感,胡椒、芥末也有相同的增味效果。

可合理搭配食物顏色,看起來更有食慾。

此外,甜味會降低味覺對鹹味的感知,但酸味卻會放大鹹味。烹飪時,可嘗試加適量醋。

階段性減鹽

費和平說,事實上,日常鹽攝入量減少20%,大多數人不會感受到太多口感上的差異。如果感覺一次性減鹽太過痛苦,可以嘗試階段性減鹽,即每月或每年減少5%的鹽攝入量。

長此以往,人們就會逐漸適應清淡口味,這時再進食重口味食物,反而不適應。

避免日常「藏鹽大戶」

加工肉製品、腌制食品、果脯類、腐乳等都是高鹽食品,要少吃。

醬油、番茄醬、甜麵醬、味精、雞精等含鈉量較高的調味品也要少放。

白麵包片、速食麵、披薩餅等也是隱形藏鹽主食,不可大量食用。

消除人造反式脂肪:其實很簡單

世界衛生組織計劃,在2023年之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主要來自兩類:

一類是主要存在於牛羊肉和牛羊奶中的天然反式脂肪,其含量並不高;

另一類則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人造反式脂肪,主要存在於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等之中。

對蛋糕等烘焙食品來說,人造反式脂肪是「好夥伴」,可幫助其「造型」,延長保存期限;對人體來說,即使添加量極小,也是一種危害心血管健康的人工化學物質,每年可導致全球50萬人死亡

食物中完全可以用健康的油脂取代人造反式脂肪,對食物口感也不會有太大影響,總體而言,與其他慢病防控措施相比,消滅人造反式脂肪是最簡單的,所有國家都能成功擺脫其危害。

政府制定禁令大有可為

人造反式脂肪的最主要來源是食品企業。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出台禁令或限令,從食品企業下手。

例如,泰國自今年1月9日起開始「禁反式脂肪」,他們只有3家工廠生產反式脂肪,所以成功可能性很大。

美國則在餐館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使得居民體內反式脂肪水平大幅下降,自2018年6月起,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要求,所有加工食品中必須去除部分氫化油。

政府的禁令必須嚴格實施,一般可以給食品企業1~2年的時間去適應,讓他們尋找可替代供應鏈。

少吃相關食物

含代可可脂巧克力、薯條、冰淇淋、蛋糕等含有氫化油的食物,能不吃盡量不吃。

長時間高油溫烹飪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所以油炸食品盡量別吃。

烹飪時,避免油溫過高和反覆煎炒烹炸,別等油鍋冒煙了才開始炒菜,可將筷子插入熱油中,如果開始冒小氣泡,就說明油溫已足夠。

消費者看清食品標籤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如果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3克,就可標為「0」。

消費者可仔細查看配料表中,是否有「氫化、精鍊、起酥、植脂、奶精、代可可脂、人造奶油」等字樣,如果有,盡量少買。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10件事摧毀一顆頑強的心臟!醫生勸你做到6個細節
今日垃圾分類挑戰:過期葯應該扔到哪個桶?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