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坊村的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千年紅豆杉和萬壽宮
多年前,筆者尚是青年時曾數次往來宜黃縣神崗鄉,登軍峰、魚牙嶂諸峰,觀雲海、望日出、聽松濤、賞奇峰。歲月如流,如今人至中年,又訪神崗,隨同逍遙諸君到楊坊村田野調查傳統村落保護現狀。
楊坊村,位於江西宜黃縣神崗鄉南部山谷,舊時屬仙桂鄉十三都,宜水自南而北從村前流過,多姓雜居於此,以周姓為主。《宜黃縣地名志》載:「楊坊原為楊姓開基,後絕村廢。明萬曆年間(1573--1619),周姓從霍源村遷此,沿用舊名。」
查閱有關楊坊村早年 攝影記錄顯示,楊坊村曾是一座保存較好的傳統村落,屋舍鱗次櫛比,青石小道上下相連縱橫交錯,然而時至今日古村肌理格局已經蕩然無存,村中僅剩宏偉的周氏宗祠、千年紅豆杉和古老的萬壽宮等少數遺迹。
周氏宗祠,位於村莊南邊,又是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為兩進兩天井式磚木結構的贛派風格建築。在宗祠內部牆上保留紅軍革命宣傳標語:「窮人不打窮人,士兵不打士兵。活捉二十八師副師長……」據有關資料顯示,在第三次反圍剿時期,紅軍曾抓獲國民黨二十八師副師長王慶龍。在第五次反圍剿的「大雄關戰役」中,紅一軍團指揮部又設在楊坊村周氏宗祠內。大雄關位於神崗鄉東北部,因山陡地險,隘口有一關而得名,是當時宜黃通往南城、南豐縣的必經之地,至今由石塊壘砌的關樓依然聳立於群山之中。1933年11月中旬,中央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五次「圍剿」,在大雄關至宜黃圳口鄉麻坑村雲蓋山一帶,與敵人5個師發生過一場激烈戰鬥,史稱「大雄關戰役」。因此,2017年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被列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項目,獲得上級資金實施整體修復。
千年紅豆杉,位於村莊北邊萬壽宮旁,筆直挺拔,高聳入雲,枝繁葉茂,鬱鬱蔥蔥,與古色古香的萬壽宮相依相伴相守,猶如一道綠色古樸亮麗的風景線。紅豆杉在人們心目中是一種神奇古老的植物。它從遠古而來,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珍稀樹種,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250萬年,享有植物王國「天然活化石」之美譽,被列為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荷花鷺鳥替木
萬壽宮,位於村莊北邊,始建年代大致是明末清初,供奉江西地方保護神許遜,尊稱「許真君」。許遜(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東晉道士,道教凈明派祖師。萬壽宮整體平面布局為一進一天井,大門上方有「萬壽宮」堅額,學者劍川認為「萬壽宮」三字乃集朱熹字,外牆以夯土砌築為主,輔以少許青磚,內部為抬梁式木結構,梁枋上的雕刻裝飾圖案內容豐富、樣式精美,獨具宜黃古建築特色,如明堂屋檐裝飾有碩大的替木,採用荷花鷺鳥樣式,下金枋雕刻有雙龍戲珠等等。
往期回顧:
彭家嶺印象:土坯房村莊的最後守望者
宜黃余氏大宗祠
宜黃邱氏節孝「聖恩」牌坊
戚繼光最親密戰友兵部尚書譚綸的牌坊和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