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無爭,不是不做事,做到這7點,才是真正的無爭

《老子》:無爭,不是不做事,做到這7點,才是真正的無爭

有的人說,國學只有審美價值,沒什麼用。這是一般人的偏見,認為國學就是書法、字畫、唐詩宋詞,在牆上掛上「厚德載物」、「上善若水」之類的字畫,就認為有文化素養。其實不然。

很多人不了解「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更加談不上把國學的智慧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今天解讀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善的最高境界,像水一樣,潤物無聲,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水潤萬物,無聲無息。

上善若水。

善的最高境界,像水一樣,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一離開水,就會失去生命,包括人,普通人體重的70%都是水。

水,是萬物的生命源泉,但是並沒有引起人的重視,因為水不爭,潤物無聲,所以日常生活中,人們只覺得鑽石、珠寶、黃金,珍貴,從來沒覺得水珍貴,所以浪費水,污染水。

本質上,人最需要的是水,而不是金銀珠寶。人不能一天沒有水,卻能一輩子沒有珠寶。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自遠道,水幾近道。

人喜歡高高在上,喜歡駕馭萬物,水正好相反,水往低處流,水潤生萬物,萬物自由生長。

老子說:「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眾人喜歡高處,厭惡低處,而水偏偏往低處流,水處眾人之所惡,幾乎接近道。

道,順其自然而行,不控制萬物,讓萬物自生自滅,春夏秋冬,反覆循環。水,順其自然而不爭的特性,幾乎近於道。而人喜歡用心智去控制他人,控制萬物,所以人自遠道。得道之人,不過是放下自我,放下控制,回歸自然本性,並不高深莫測。

無爭,不是不做事,做到這7點,才是真正的無爭。

很多人對道家和老子的思想,理解有偏差,經常把「無為」、「無爭」、「清靜」,解讀為消極、什麼都不做。

老子的思想,怎會如此膚淺?

老子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居善地:

水往低處流,低處是善地。居善地,並不是叫你真的搬到低洼的地方住,而是指人要放低自己的身段,保持謙卑。只要你有真正的涵養,把自己擺得很低,並不會卑微,反而會讓別人尊重你。把自己抬得很高,反而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心善淵:

深淵之不見底,容量之大。如果心的容量像淵一樣,則能容納萬物,氣量之大,深不可測。

與善仁:

與人為善,仁者無敵。一個人對別人仁,反過來,別人也會對你仁。一個人對別人不仁,別人也會對你不客氣。

言善信:

言而不信的人,只能騙到別人的一兩次信任,時間長了,別人就會提防他。真正會做事業的人,都是言而有信,把誠信擺在第一。

正善治:

人間正道是滄桑,只有正,貞,才是善治,走歪門邪道,遲早會亂。

事善能:

做事要能幹,拿得起,放得下,只要功夫深,再難的事,都可以做成。

動善時:

做事不可輕舉妄動。凡事總是有最佳時機,時機沒到,需要忍耐和等待,而時機來了,就要準確把握,一躍而上抓住。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同時做到這7點,就能不受環境干擾,不受他人影響,按自己的節奏做事,真正地做到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也就不會有過失。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別人都很拚命,你應該冷靜,過一種生態平衡的生活!
莊子:「敬之不喜,辱之不怒」的人,可以得到最大的自在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