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勸阻劉邦出征,結果被關進大牢,劉邦兵敗後卻說:封千戶侯
公元前202年,發生了一場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即垓下之戰,雙方首領分別是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最終結局大家都非常清楚,項羽戰敗後自刎於烏江,劉邦成為勝利者,不久後登基稱帝,建立西漢王朝,登基的地點在定陶氾水之陽。既然如此,為何西漢都城不是定陶,而是陝西的長安呢?關於此事,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婁敬。
翻閱西漢史書,婁敬的名字並不顯然,即使對漢代歷史相當了解的人,都未必清楚他的事迹,與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相比,簡直毫無名氣,但並不能否認婁敬的能力和重要性。婁敬出生於戰國末年的齊國,沒有顯赫的家世,也缺少一定的人脈,就是一介布衣,後來之所以被封侯,全憑敢為人先、毛遂自薦的勇氣。
劉邦稱帝後,對於定都於何地並未確定,絕大多數大臣傾向於洛陽,因為洛陽曾是周朝都城,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史書記載:「高帝問群臣,群臣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有一天,劉邦帶著群臣親臨洛陽,而當時婁敬只是個小卒,恰好在此當兵,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婁敬決定拜見劉邦。
按照他的身份,如果通過正常方式,根本沒有資格和機會見到劉邦,只能獨闢蹊徑。婁敬膽子很大,直接來到劉邦暫時的住處,穿著一件破棉襖,對守衛的將軍說:「我要面見皇帝,有大事跟他商量。」(臣願見上言便事)將軍沒有把婁敬轟走,而是將此事稟報給劉邦,因為他知道劉邦求賢若渴,萬一錯過賢才,這種責任他擔不起。
劉邦屬於布衣天子,沒有瞧不起婁敬,而是立即召見他,看他是否有真才實學。婁敬沒有拐彎抹角,直接說道:「臣認為,定都關中才是上上策。」聰明的人,不僅能給出自己的建議,還能說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婁敬就是這種人才。他勸說劉邦定都關中,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有充足的準備,給出讓劉邦無法反駁的理由,《史記》對此有明確記載。
「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聽完婁敬的分析,劉邦茅塞頓開,猶如醍醐灌頂,認為他說的非常有道理,回去跟張良商量一番,果斷定都於長安。由此可見,長安之所以能成為千年古都,婁敬的功勞不可磨滅。經此一事,婁敬的才能得到劉邦的認可,從無名小卒連升數級,直接被提拔為郎中,並且被賜「劉」姓,改名為劉敬。
為了對付匈奴,劉邦先後派遣多人,以使臣到匈奴打探情況,那些使者回來後,都說匈奴兵少將寡,跟大漢沒得比,打敗匈奴輕而易舉,史書云: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過了一段時間,劉邦又讓婁敬出使匈奴,他的觀點跟其他人相反:「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
婁敬反對攻打匈奴,因此惹怒了劉邦,劉邦怒斥道:「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劉邦親自率軍向匈奴進發,臨行前把婁敬關了進來,想班師回朝後再問罪。婁敬百口難辯,沒想到因勸阻劉邦出征,結果被關進大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好心被當成驢肝肺,比竇娥還冤。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劉邦不但沒打敗匈奴,反而輸得很慘,被圍困在白登山很多天,差點命喪於此,幸虧陳平巧施妙計才脫險。劉邦兵敗來之後,親自為婁敬鬆綁,慚愧地說:「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另外,劉邦為彌補過失,除了認錯之外,還封婁敬二千戶,為建信侯,名副其實的千戶侯,並且採納婁敬的建議,與匈奴和親。
※此人白手起家,當了四年皇帝,留下千古罵名,一首詩卻霸氣無比
※朱元璋衣錦還鄉,是如何對待昔日仇人劉德的?答案只有4個字
TAG:異樣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