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者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發掘定陵時,一隻公雞被扔進地宮7天

老者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發掘定陵時,一隻公雞被扔進地宮7天

「明十三陵」是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相信很多朋友都去參觀、遊玩過,而定陵作為唯一一座被發掘的「明十三陵」皇帝陵墓,自然是主要的景區。然而定陵發掘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一位親身經歷的老者講述,一隻公雞曾被扔進地宮七天,這是為什麼呢?

「明十三陵」是由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於永樂七年,也就是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經歷了230多年,先後葬入了十三位皇帝,因此而得名「十三陵」。

而定陵則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皇帝的陵墓,建於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裡面同時還陪葬孝端、孝靖兩位皇后。

定陵的發掘是在1956年開始,當時的主要負責人是北京的副市長和郭沫若,最初的主要發掘目標是「長陵」,也就是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的陵墓,但在實際的勘測過程中,發現長陵有塌方的危險,便改為發掘「定陵」。

而考古工作在當時的年代,並沒有太多先進的設備支持,只能靠人工一點點發掘,所以,定陵初期的發掘進展是極為緩慢的。

再加上皇帝的陵墓肯定隱藏得極為隱蔽,在當時缺少專業探測設備的情況下,發掘工作開啟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甚至連地宮的入口都找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人海戰術」來進行排查,於是在當時招募了很多的青壯勞力來配合考古工作的進行,而孫憲寶就是當時的一個重要的參與村民之一。

當年19歲的孫憲寶應徵加入了考古工作隊伍,他當時給一位叫白萬玉的考古專家打下手,這個老者教會他如何在墓碑上拓字,然後讓他去各個陵中,只要發現墓碑就拓字下來,以此來尋找地宮的線索。

年輕的孫憲寶腿腳勤快,整天在各個陵墓中穿梭尋找,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讓他「拓」回來了重要的線索。

原來孫憲寶拓回來的紙上寫著「隧道門」的字樣,這樣考古學者們為之一喜,要知道隧道門就意味著離地宮的入口不遠了。於是又經過在周邊的仔細發掘,陸續發現了「右道」、「大中」和「左道」字樣的刻石,讓考古專家們欣喜若狂。

最後考古隊歷時了三個月挖到了一個小石碑,上面寫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也就是說離地宮口終於有了線索。

之後考古隊的人員繼續挖掘,發現了金剛牆的位置,本以為會給挖掘工作帶來困難,結果卻發現上面有活磚,就這樣,金剛牆被打開了一個「圭」形的洞口。

隨著洞口的打開,一股腐臭、發霉的氣味也噴涌而出,對於皇帝陵墓這樣大規模的發掘,專家們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反而擔心會有一些機關、暗道在裡面,同時也害怕有毒氣等危險環境而不敢冒然進入。

據孫憲寶回憶,當時有人提出放一隻雞進去試探,便知道有沒有危險了。於是孫憲寶便回村裡買了一隻公雞仍進金剛牆內,結果這個公雞在地宮裡待了七天還能打鳴,說明地宮內沒有太大的危險,考古工作便積極向下一步進展。

進入地宮後便面臨第一道石門,石門異常沉重,大家合力也只推開兩尺多寬,需要有人進去移開頂門石,這時身材較小的孫憲寶鑽了進去,努力推開頂門石,隨著石門的打開,孫憲寶也成為進入地宮的第一人。

地宮的發掘順利進行,陸續發現了皇帝與皇后的棺槨,以及大量精美的陪葬品等。只可惜由於保護不當,埋葬四百年的大量文物接觸空氣後迅速氧化而被毀,不得不令人惋惜。

參考資料:《明定陵簡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吐槽 的精彩文章:

如果他沒有被皇帝害死,或許後來的明朝,還有一線生機
中國共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有必要保留方言嗎

TAG:歷史大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