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執意起兵伐吳時,諸葛亮說了13個字,一語道破夷陵之敗真諦

劉備執意起兵伐吳時,諸葛亮說了13個字,一語道破夷陵之敗真諦

劉備麾下有兩位悲情謀士,一位是落鳳坡喋血的龐統,另一位是英年早逝的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風人士,他才高八斗,以奇謀著稱。法正最開始追隨的主子是劉璋,然而,劉璋並沒有重用他。後來,懷才不遇的法正「偶遇」劉備後,認為劉備是位明君雄主,就轉投了他。

當然,三國志中記載是這樣的:「松於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先主。璋曰:『誰可使者?』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規,願共戴奉,而未有緣。後因璋聞曹公欲遣將征張魯之有懼心也,松遂說璋宜迎先主,使之討魯,復令正銜命。」

大致意思就是說,張松不甘久居於平庸的劉璋麾下,於是想投奔曹操。結果因為張松長的相貌醜陋,受到了曹操的冷遇,再後來張松打道回府「巧遇」劉備,受到了非一凡的禮遇。感恩之下,張松決定歸附劉備,並獻上了西蜀的山川地理形勢和府庫錢糧、兵力部署、器械資杖等情況。再後來,張松舉薦法為使者正去荊州南部見劉備,劉備同樣——「恩意接納」。

此後,張、法暗中密謀迎接劉備入主益州。

再後來,曹操攻漢中,張魯投降。劉璋大為恐懼,生怕曹操乘勢進攻益州,於是請皇室宗親劉備入蜀幫助抵禦。

法正於是做為特使來到了荊州,向劉備陳述「益州可取之策」。結果劉備心動了,於是命諸葛亮、關羽留守荊州,自己親自領兵數萬,以龐統為軍師,法正為嚮導向益州進發。

劉備後來佔領益州之地後,對功臣法正大為器重和封賞。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封法正為護軍將軍兼尚書令。

法正的功勞,除了幫劉備奪得益州外,還體現以下三件事上。

第一件事:冒死納諫。

有一次,劉備與曹軍作戰,結果劉備的軍隊形勢非常不好,處於絕對的劣勢,有被包圍,全軍覆滅的危險。按理說這時應該馬上撤退才對,結果劉備一怒之下,竟然死也不肯撤軍。在場所有人都不敢進諫。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法正挺身而出,他走到劉備前面,用身體為他做擋箭牌。劉備見狀大驚,說了4個字:孝直避箭。但法正卻死也不退,回了10個字:主公不怕死,我還怕什麼?劉備這才明白自己不能意聲用事,於是馬上下令撤軍。

第二件事:大膽革親。

劉備佔據益州之地後,採納了法正的意見,開始政治革新。同時,法正還和諸葛亮、伊籍、劉巴、李嚴等人一同制定益州律法規範,編纂了《蜀科》,並做到了執法必嚴、盡量公正,一舉改變了劉璋時期蜀郡法紀鬆弛,政令紊亂,德政不舉,威刑不肅的頹廢局面。

第三件事:謀定漢中。

劉備曾想和張魯聯手抵禦曹操,但張魯卻拒絕了,理由是:「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此後,劉備還是和曹操發動了漢中之戰。在這場戰爭之前,法正對劉備提出了著名的「漢中策」,從戰略、政治等層面詳細分析了為什麼實力較弱的劉備軍隊能擊敗強大的曹軍。他指出曹操因早前的稱公稱王,引發朝局不穩,因而必須親自鎮守後方局勢,無法進行長期作戰。又指出曹軍之中,除了曹操之外的諸將,均不是劉備的對手,等將其剪除排擠出漢中之後,即便曹操親征也必敗無疑。

事實證明,法正果然料事如視,特別是在消滅夏侯淵的關鍵之戰中,法正發揮出了他奇謀的智慧。當曹操得知漢中失守,在親政途中獲悉法正在定軍山殲滅夏侯淵部的戰術規劃後,發出8字感嘆:恨末能得到法正也。最終,曹操無奈選擇撤離漢中。至此,漢中之戰以劉備完勝而告終。

然而,天忌英才,公元220年,也就是漢中之戰的第二年,年僅45歲的法正病逝。

當法正去世之後,劉備做驚人之舉,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謚曰翼侯」,法正是劉備僅有的追謚之人,翼侯,意指展翅翱翔,可見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而當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擒殺後,劉備不顧眾臣勸阻,執意起兵伐吳,當時勸阻無效的諸葛亮曾發出13個字的嘆息:「法孝直若在,必能勸阻皇上東征!」他一語道破劉備最終在夷陵慘敗的真諦所在。意思就是說,如果法正,肯定能勸止住劉備的一意孤行之舉動。

由此可見,劉備對法正的信任更勝諸葛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趙光義臨死說:不要再殺人了!其子奉行誕生一恥辱條約,葬送江山
聽到宋江被毒死消息後,武松不悲痛反而冷冷說6個字,原因很現實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