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要5萬彩禮和要15萬彩禮區別在哪裡?婚後生活才是重點
人人都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但不管再脫俗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幸福美好的生活少不了金錢做基礎。正是因為過來人都真切的明白「貧賤夫妻百事哀」,在考慮結婚對象時,姑娘可能是看重兩人之間的感情,而父母則更多考量對方的家庭條件,其次才是對方的人品和潛力。
不過漸漸的,這樣的考量又有些變味,有人覺得耳朵聽到的,或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真實的是什麼?真實的是對方拿出來的彩禮。
雖然彩禮是我國自古以來的習俗,但過去很多時候,這只是婚禮的一個環節,是一種象徵,而現在有時卻讓人覺得頭疼和無奈。有很多的情侶明明好不容易熬到了談婚論嫁,眼看著就要修成正果了,結果卻因為彩禮談不合而無奈分手。
彩禮本身是有意義的,也是結婚一個必要的環節,只是在有些地區,卻完全變了味。比如在我們村,女兒出嫁保底二十萬,上過大學的最少四十萬。而且這錢女方父母收下後,也完全不會陪嫁給女兒。天價的數額讓人望而卻步,也讓人對這一習俗產生了懷疑:「這到底是賣女兒還是嫁女兒?」「生女兒致富啊!」
彩禮的本意是男方在求取女方時,表示自己對女方及其父母的尊重和求娶女方的誠意,也是對女方父母的答謝,表明女方過門後不會受到委屈。所以說彩禮是衡量女方以後日子過得好不好的標準也不錯,但是彩禮應該是男方主動提出,而不是女方明碼要求。
誰都知道,結婚給一定的彩禮是應該的,所以自願和被要求是完全不同的,當事人的心情也是不同的。有些地區對彩禮進行攀比化,不是一定要這個錢,但是一定要拿出來示眾,以示「自己家的女兒有多值錢」,因此彩禮也就越喊越高。天價的彩禮讓雙方成了對立面,也因此出現了各種矛盾。
其實在當下,越來越多的父母是把彩禮給女兒,讓她在自己的婚姻有一筆資金做後盾,他們是真的愛自己的女兒,只是想讓女兒有底氣,日子能過得好,甚至有的女方父母還會連同彩禮再倒貼一部分錢給女兒做嫁妝。
其實在談彩禮時還可以看出男方的態度和底細,進一步確實對方會不會給女兒幸福,兩人到底合不合適。在很多女方看來:「彩禮我可以不要,但是你們不能一開始就打算不給。」
那麼彩禮多少才合適呢?
量力而行吧,這不是明碼標價的商品,每個地區、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最好兩方家庭能好好協商。女方別坐地起價,男方也要表現出自己的誠意。一樁喜事,兩家都歡喜。
要了五萬的彩禮和要十五萬的彩禮,到底有什麼區別?
為了結婚,五萬和十五萬的彩禮婚前看不出太大的端倪。可在婚後,卻可能大大不同。
五萬的彩禮不算多大的數目,大多數的男孩子自己也能攢夠,無需動用父母的積蓄,也無需傷筋動骨。一方面顯得女方識大體,男方的父母一般也不會過於刁難自己的兒媳婦。另一方面也全了女方的面子,表明了男方的心意和誠意,皆大歡喜。
我有個閨蜜,在結婚時,男方主動提出給五萬的彩禮,她的父母雖然最初很不舍,但看在男方滿滿的誠意上,最終也同意了把女兒嫁給他。後來兩人感情很好,家庭和睦,在懷孕後,她的母親看她辭掉了工作沒了收入,就悄悄把這五萬塊拿給她,讓她應付開銷。
而那些要了十多萬甚至幾十萬彩禮的女人,還沒進門,公婆就可能已經有了很大的意見,婚後可能會各種挑刺。如果男方家底比較豐厚還稍微好點,如果只是普通的家庭,結婚後就得一起不停的還賬。日子過久了,這幾十萬也是你們吵架的導火索。
我們村有個小夥子,30歲,家人親戚們為了他娶上媳婦,湊了二十多萬彩禮。扯了證後小兩口就馬不停蹄的進城打工,慢慢還債。後來媳婦回老家帶孩子,長期和婆婆朝夕相處,兩人相處的很不愉快。周圍人經常聽她婆婆說:「都給了你那麼多彩禮了,就不能再往你娘家花錢了」、「當初給了你們家那麼多錢,你配嗎」、「都是因為當初給了你們家那麼多錢,咱們家現在日子不好過呀」……每一句都像利劍刺到她心上,卻又讓她無力反駁。
婚姻幸福與否,肯定不是用彩禮來衡量的。那些一心為了自己,或者兒子的幸福,而不顧女兒的幸福,把女兒當成搖錢樹的,真的愧於為人父母。女孩們自己也長點心,真把對方家底掏空來結婚,結婚時你有多風光,婚後就有多凄慘。
希望大家在尊重「彩禮」這一習俗時,也別將之演化成了陋習。高價彩禮並不能證明幸福,真正靠得住的,還是對方的人品和才能。大家覺得呢?
※「妻子在婚前和前任同居過,該介意嗎?」他們的做法與眾不同
※人到五十歲如果還和這三個人「糾纏不清」,那麼餘生就只能吃苦了
TAG:紫色煙花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