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杜甫韓愈到余光中,誇李白的詩都紅了,但最懂詩仙的卻是辛棄疾

從杜甫韓愈到余光中,誇李白的詩都紅了,但最懂詩仙的卻是辛棄疾

如果說「會撒嬌的女人好命」,那會夸人的詩人也挺招人喜歡的。當年賀知章因為讀了李白的《蜀道難》,誇了他一句「謫仙人」,被人稱道了千年,都說這位老前輩果然識貨,有眼力。事實上,誇李白的並不只賀老先生一人,不少人還專門寫詩誇這位謫仙人。而頗有意思的是,從杜甫到韓愈到餘光看,誇李白的詩似乎都紅了,而且有的一紅就紅了上千年。

那麼在這些詩作當中,哪一首說得最在理呢?又是誰最懂李白呢?小編不才,竊以為不是同時期的杜甫,不是百代文宗韓愈,也不是當代詩壇健將余老先生,而是南宋那同樣落寞的辛棄疾,為什麼這麼說?讓我們一一道來。

1. 先讀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公元744年,李白和杜甫首次相遇,詩仙和詩聖相見恨晚,於是開始了在開封、商丘等地的暢遊。這一年李白44歲,杜甫33歲,這段短暫的相處後,杜甫就從沒忘記過這位前輩加摯友。杜甫一共給李白寫過10幾首詩,這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最為有名。

全詩洋洋洒洒寫了20行,其中前4行是這樣的: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從詩中華麗的語句,我們不難看出杜甫對李白的小小崇拜。他稱李白為狂客,又稱他為仙人;稱他有驚風雨,泣鬼神的的筆力。他見證了李白聲名鵲起的高光時刻,眼見他在朝中風生水起。在杜甫心中,李白的詩一定會流芳百世。身為同時代的詩人,杜甫確實是最懂李白詩的,只是他只看到了李白詩中的狂,卻未必看到了光環背後的落寞,畢竟詩仙是極少在詩中展現這一面的。

2. 再讀韓愈的《調張籍》

韓愈會寫這首詩,完全是出於一腔憤怒。當時不少人有嘲諷李白和杜甫的意思,於是韓愈這首詩中,全力稱頌二人。詩中最出名的也是前四句: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

韓愈寫此詩時,李白已去世50多年。首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在當時來看似乎誇張,時隔千年再來看,卻只能感嘆韓愈的預見性。李杜的文章是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山,後人的故意誹謗,不過是不自量力的蚍蜉撼大樹。雖然韓愈對李白頗為推崇,但在這首詩中我們卻沒找到他對李白真正的理解,或許正如後世的我們一樣,每每讀詩仙之作,總是為那絕妙的比喻,奇絕的想像力傾倒,卻終究無法走進他的精神世界,不明白為什麼他的腦袋裡會有那麼多奇思妙想。

3. 接著來讀余光中的《尋李白》

余老先生在他的自由詩《尋李白》中對詩仙的評價是這樣的,他說: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27個字,也是近些年很火的詩,余先生抓住了李白詩中最常見的三大意象——酒、月、劍,再加上一個「豪」字來總括,不得不說是頗有見地的。而最後「半個盛唐」之說,雖略顯誇張,但也足見先生對詩仙的肯定。只是在這首《尋李白》中,余先生只是千年後的晚輩的視角,從李白平生千首詩中,試圖窺見其真人、真情,這本身就頗有難度,於是總歸顯得淺了些。

4. 最後再來看辛棄疾的《憶李白》

從紅的程度來看,辛苦這首詩並不像前三首那麼出名,也沒有驚人之語,但卻句句都是道理,讓我們來品一品:

《憶李白》

宋.辛棄疾

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

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

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

全詩從李白的生平經歷、性格,講到他的志向,表達了詩人對李白全方位的理解。一、二句從李白的高光時刻,講到人間過夜郎,這是對其平生的總結。而三、四兩句是對先賢已去的感慨,「青山埋骨」固然悲涼,但辛棄疾知道對於詩仙來說,有明月江水青山相伴,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而對於詩仙的影響力,他用「至今香」3字概括。

五、六兩句是對李白平生之志和性格的總結,一生縱情山水的李白狂在江河之上。做為大唐最牛驢友,據不完全統計,李白一生到過18個省,登過80多座山,歷過60多條河,行程幾萬公里。這一點同樣最愛馳騁于山河間的辛棄疾是最懂的,於是才有最後一句「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的感嘆。

對於辛棄疾來說,李白的狂不只在他的詩中,而是貫穿在他生命的旅途中。而葬於青山明月下,則是他最好的歸宿。終究,一生放不下沙場,同時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中排角落寞的辛棄疾才是最懂詩仙太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叨叨不訣 的精彩文章:

最受冷落的詩壇高手,只因作詩題材一言難盡,一首絕美作證明實力
沒幾個人敢寫的詞牌,全文僅16字,三流詞人寫了一首就站穩腳跟

TAG:叨叨不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