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解析

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解析

「冬病夏治」是在「天人合一」理念指導下,將陰陽理論具體運用於「治未病」的治療法則之中。這一防病治病方法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痼痾得以消除的治病方法。

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解析

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解析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結腸炎、凍瘡、胃痛、頸椎病、慢性腹瀉、感冒、部分婦科病關節痛、腎虛引起的腰痛等陽氣不足所致虛寒性病證。

「夏治」指利用上述病證在夏季病情有所緩解的時節,辨證施治,適當地內服並結合外用灸刺貼敷藥物,以預防冬季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癥狀的防病治病的方法。

「冬病夏治」是在「天人合一」理念指導下,依據《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論》)精神,應用內服藥物結合「天灸」方法,並在人體特定穴位敷貼藥物,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由於人體陽氣是生命動力,有抗禦病邪,促進機體健康的機能。「人以天地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所以陽氣具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基本特徵。故而隆冬季節氣候寒冷、氣壓低,人體則陰氣盛而陽氣伏藏而處於相對減弱狀態,抗禦病邪的能力相對較弱。上述病證不但容易複發,而且癥狀也較重。而盛夏,尤其是三伏天,氣溫升高,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癥狀也較輕微。加之在此季節人體的陽氣相對旺盛。所以利用這一時機採取「夏治」的方法,將人體的陰陽二氣調整到最佳的狀態,往往能最大限度地達到扶助陽氣,驅散病邪,有助於消除體內沉痼,最終達到預防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癥狀的「未病先防」之目的。同時也能為秋冬儲備陽氣,如此則隆冬不易被寒邪所侵,也可減輕或消除痼痾陳疾的癥狀。

冬病夏治為何選三伏天

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解析

冬病夏治為何選在三伏天?這裡先要明白中國人的氣象學中「入伏」的真實涵義。

「三伏」中的「初伏」(頭伏),起於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凡日干為「庚」者)起到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前一天。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是「初伏」(也是「入伏」)的第一天。

「中伏」(二伏),即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至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後第五個庚日,則中伏為10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後第六個庚日,則中伏為20天。

「末伏」(終伏),即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標誌三伏天的結束。

如2019年6月21日夏至,7月12日(陰曆六月初十,為辛未月庚戌日)初伏的第一天(即「入伏」);7月22日進入中伏(陰曆六月二十日,辛未月庚申日)。由於8月8日(陰曆閏七月初八日,為壬申月丁丑日)立秋,所以8月11日(閏六月十一日,為壬申月庚辰日,即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第三伏),所以今年的「中伏」為20天,「初伏」至「末伏」結束共計40天。

所謂「伏」,有潛藏、藏匿、藏伏之義。是誰「潛藏」?網路上的解釋大多為:「『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依據《漢書·郊祀志注》「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而筆者依據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以及天地自然現象的觀察,認為這一時段是天地萬物(包括人體)需要對太陽恩賜的陽氣予以潛藏、伏藏;潛藏的是「陽氣」而絕非「陰氣」,在此自然界陽氣最為旺盛階段,「陽氣」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藏伏。由於此時太陽給予自然萬物的光照、熱量是全年最多、最強時段,而陽氣是萬物發生髮展的動力源泉,所以自然界的萬物要充分將此時太陽賦予最濃郁、最強烈「陽氣」予以「收藏」「潛藏」,才能確保滿足萬物各自對陽氣的需求,尤其是隆冬太陽給予陽氣最弱時段之所需。

可見,班固的觀點是從氣候變化過程的陰陽消長規律予以解釋的,而筆者的觀點則是站在生命科學知識和「冬病夏治」治未病方法的角度予以詮釋的。筆者的觀點可以解釋為何在天氣最熱的「三伏」採用溫熱助陽的方法預防「冬病」。如果「陰氣伏匿」觀點成立,為何不用「扶陰」方葯?

「冬病」之所以要選擇「三伏」天予以「未病先防」,是因為「三伏」天自然界和人體之陽氣都是最盛之時,憑藉陽氣最盛之時予以扶助,既有利於將「三伏」炎夏充足的陽熱之氣「潛藏」於人體,又能憑藉所服用的溫熱之葯、或灸焫、或火罐、或葯浴等助陽之力,給予人體充足的陽氣「潛藏」。這應當是「冬病夏治」方法之所以能夠有效的理由。

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解析

冬病夏治的適應對象

但是「冬病夏治」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方法,而是和任何一種治病方法一樣,是有適應證的。適用於陽虛、氣虛體質類型的人以及上述虛寒性的病證。對於陰虛火旺或者熱象明顯之證的病證,應當避免使用該法;對於二、三歲以內的小孩,或特異體質者,或孕婦等均不適宜。

為何選擇庚日作入伏

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解析

一則「庚」之五行屬性為「金」,「金」在「季」為秋;二則「庚」有「更替、更換」之義,所以選擇「庚」作標記有提示「入伏」之後天氣就逐漸地進入秋季,將發生季節的「更換」之意。而「辛」的五行屬性亦為「金」,之所以不用「辛日」標記「入伏」,是因為「陽主陰從」(《春秋繁露》)的「重陽」觀念所致。「庚」為陽干,「辛」為陰乾,加之「入伏」天氣炎熱屬陽,此時暑氣濃盛亦屬陽,這應當是選擇「庚日」作為「入伏」標記的主要緣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香菜煮水有這些功效,你有什麼理由討厭它
睡前3分鐘,排出肚子中的5斤油,身體乾淨了想胖都難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