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史
《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史》
代譯者序
葉峰
轉自:昆玉河畔
哲學園鳴謝
這部兩卷本的《二十世紀哲學分析史》,既充分展示了分析哲學從二十世紀初到七十年代的發展歷史,也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當代分析哲學的優秀入門教科書之一。
這兩卷本以二十世紀初至七十年代這個時期出現的重要分析哲學家及流派為脈絡,系統地介紹並分析、評價了摩爾、羅素、維特根斯坦、邏輯實證主義、日常語言學派、蒯因、戴維森、克里普克等人物或學派的哲學思想,同時側重於語言哲學及元倫理學方面的問題。這部著作在語言表述上非常清晰,對各種哲學觀點及論證的闡釋、分析非常詳細,很適合分析哲學的初學者自學。對於這一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提出的經典論證,作者都嘗試以更清晰、更詳細的方式重構那些論證,使得它們易於讀者理解。同時,作者還吸收了後代學者的研究,詳細討論了對那些經典論證的各種質疑、補充、發展等等。這使得讀者不僅僅是知道過去那些重要哲學家說了什麼,有什麼觀點,而是對他們提出的論證,以及對他們的思想的方方面面,都能夠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了解他們的論證中已經被發現的種種缺陷,以及對他們的觀點及論證的各種潛在的後續發展。這些後續發展與當代分析哲學的一些研究課題相銜接,所以,這兩卷本不僅僅是對分析哲學的早期歷史的介紹,同時也可以作為當代分析哲學的很好的入門教材,通過認真閱讀這兩卷本,讀者可以得到很好的分析哲學訓練,還可以了解當代分析哲學的一些研究課題的來龍去脈。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分析哲學經歷了爆發性的發展,學科分支、研究課題、研究人員及發表的研究文獻都大規模增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分析哲學基本可以概括為「語言分析的哲學」,它側重於以語言分析為工具來探討一些哲學問題,尤其是語言哲學及元倫理學方面的問題。但今天的分析哲學研究狀況已經完全不同,語言哲學之外的大量學科分支在最近四十多年得到蓬勃發展,哲學研究方法也完全無法再用「語言分析」來概括。今天已經無法用一兩本入門讀物來全面地介紹當代分析哲學,當代分析哲學也已經遠遠不是所謂的「語言分析的哲學」。要較全面地了解當代分析哲學,讀者應該閱讀當代分析哲學中各學科分支的入門教科書,比如語言哲學、心靈哲學、知識論、形而上學、行動哲學、一般科學哲學、各分支科學哲學、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政治哲學等學科分支的入門教科書。分析哲學的發展狀況已經與其它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分支很相似,即已經出現高度專業化的傾向。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分析哲學發展的研究,在今天一般被看作當代分析哲學的學科分支之一,即「分析哲學史」這一分支。當然,與其它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分支相比,分析哲學還是有更強的歷史性。因此,了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分析哲學的歷史發展,對於學習當代分析哲學的多數學科分支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這部兩卷本的《二十世紀哲學分析》正是論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分析哲學發展史的最好讀物。
這兩卷本的作者Scott Soames是國際知名的語言哲學專家,現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哲學系,此前曾長期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這兩卷本出版以後影響很大,得到很多學者的推薦,筆者也曾在自己主持的一個研究生討論班中專門研讀此書。現在這兩卷本的中譯本問世,兩位譯者都是專門研究分析哲學的學者,分別於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和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譯文清晰流暢,相信這個中譯本的出版對國內學習、研究分析哲學的學生、學者都將帶來很大的便利。能夠直接閱讀英文文獻當然是分析哲學研究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但是對許多初學者及學生來說,這樣一個譯本對於快速積累分析哲學的基礎知識,快速進入研讀前沿研究文獻階段的學習,應該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分析哲學傳統中的哲學研究具有問題導向、重論證、語言表述高度清晰等這些特徵,與之相對的其它一些哲學研究傳統,則可能以闡述個別重要哲學家的思想為主,或以詩化的語言(而非嚴謹的論證)來表達哲學頓悟。問題導向意味著,一篇哲學研究論文或一本哲學專著一般是圍繞一個具體的哲學問題展開討論,而不是圍繞某個著名哲學家;重論證則意味著,哲學寫作主要在於提出新的論證,或提出支持或反駁某個論證的新理由,而不是在於闡釋某個著名哲學家究竟說了什麼,持有什麼觀點。問題導向與重視論證這個目標與策略很自然地要求哲學研究作品在語言表述上高度清晰。因為,不夠清晰地表述的論證讓人無法提出新的理由去支持或反駁,因此表述得晦澀或缺乏系統論證的作品將難以發表,或即使發表了也難免被人忽視或忘卻。在個別情形中,也會有一些很晦澀的,或缺乏系統論證的作品被一些研究者認為包含了深刻的思想。但即使在這些情形中,研究者們一般也是側重於受原作品的啟發來重構清晰、嚴謹、系統的論證,以及針對這些重構出的論證來進一步提出新的支持或反駁的理由。至於原作品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一點,一般不被研究者們認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除非你的目的就是做歷史研究,而不是研究哲學問題。
分析哲學的這些特徵意味著,學習分析哲學主要在於學習針對各種觀點提出的各種論證,包括針對一些經典的論證進一步提出的支持或反駁的理由。也包括學習如何分析論證,如何去支持或反駁一個論證等等。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學習分析哲學不能僅僅是記住幾個著名哲學家的觀點,重點也不在於儘力去理解某些較晦澀的哲學經典作品究竟是什麼意思。因此,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從學習分析哲學各個分支的教科書開始,而不是從閱讀過去重要哲學家的經典原作開始。教科書一般既概括、重構了過去重要哲學家的經典原作中提出的對哲學觀點的論證,同時又總結綜述了近幾十年來哲學研究者們提出的新的觀點和論證,或對經典論證的種種補充或質疑。閱讀教科書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高效的學習方式。一些表述得較清晰的經典原作可以作為教科書的補充讀物來閱讀。至於那些很晦澀難懂且對其解釋爭議較大的經典原作,除專業哲學史研究者外,一般研究者則不一定需要去鑽研。這種學習分析哲學的方法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學習方法,國際上大多數分析傳統的哲學系都是以這種方式設置他們的本科及研究生哲學課程體系。這也使得分析哲學教育更接近於哲學以外的其它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分支的學科教育。這些科學分支都已經以教科書的方式總結了過去的研究成果,因此學生不必再從原始文獻中去學習過去的成果,尤其不必靠鑽研晦澀的經典原作來掌握一個學科分支。
分析哲學教科書一般都以哲學研究課題為中心組織內容。一本教科書一般會介紹一個分析哲學分支(如語言哲學、心靈哲學)中的幾個研究課題,圍繞每個課題展示幾種觀點及論證,既包括以前的著名哲學家提出的經典觀點與論證,也包括最近幾十年學者們新提出觀點與論證,以及對各種經典論證的補充或質疑。這部《二十世紀哲學分析史》的作者Scott Soames也寫過一本語言哲學教科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的同時閱讀那本教科書。這些教科書符合分析哲學研究的問題導向特徵,能夠使得學生迅速地熟悉一個分析哲學分支中一個世紀以來積累起來的主要觀點和論證。國內近年來陸續翻譯引進了一些這種分析哲學教科書,使得國內的分析哲學學生也能高效地學習並熟悉當代分析哲學的各種研究課題。
這部《二十世紀哲學分析史》屬於對早期分析哲學的歷史的介紹,所以它不是以研究課題為中心組織內容,而是以人物或學派為中心。但是,這本分析哲學史並不同於國內讀者可能比較熟悉的那些西方哲學史教科書。這本分析哲學史不僅僅是講述歷史上那些重要哲學家有什麼觀點,它用了更多的篇幅來清晰地重構那些重要哲學家提出的論證,並詳細討論對那些論證的種種質疑。在這方面,這部分析哲學史與其它分析哲學教科書是一樣的。
不了解分析哲學的研究風格的讀者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麼一本哲學史教科書要用大量的文字去質疑那些著名的哲學家,讓人覺得那些著名哲學家的思想似乎一無是處。這正是筆者的一些學生讀了這本書的一些章節後得到的印象。但這也正是分析哲學研究的常態。過去的著名哲學家的出色之處是在於他們認識到了一些他們的前人及同時代人不曾認識到的東西,而不是在於他們的思想無懈可擊。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然應該比前人看得更清楚一些。分析哲學強調哲學知識的糾正、積累。哲學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然需要澄清的是,積累常常不是在於某種哲學觀點、立場被普遍認可接受,不再被質疑,而是在於一個哲學論證中的缺陷被更清楚地發現,或一些新的支持或反對一種哲學立場的理由被發現。這些發現就經常是被普遍認可接受,不再被放棄的。哲學探索的積累正在於這些發現,雖然由於哲學問題的複雜性,這些新的發現一般並不能夠決定性地確立或駁倒一種哲學立場。學習分析哲學,包括學習分析哲學史,很大一部分就在於了解這些對經典論證中的缺陷的發現,以及了解支持或反對一種哲學立場的新理由、新論證。這本書正是突出地展示了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史上那些著名的哲學家及哲學流派所提出的論證中所包含的缺陷,詳細地介紹了對它們的各種質疑。這些正是學習分析哲學史的學生所應關注的重點。換句話說,學習分析哲學史,重點不是在於記住那些著名的哲學家說了什麼,而是在於認識到他們所說的錯誤或不足之處是在哪裡。這本分析哲學史將很有助於讀者認識到這些。
這本書因此包含了大量作者自己提出的分析、判斷。對這些分析、判斷,讀者自然也應該帶著質疑的態度去研讀。有一點可能值得在這裡特別指出。這本書的作者Scott Soames受克里普克的語言哲學思想的影響非常大,對克里普克特別推崇(雖然他也並不完全接受克里普克的所有觀點)。克里普克的影響常常在作者對一些早期分析哲學家的分析、評論中顯現出來。如果讀者對克里普克的語言哲學思想已經有所了解,這裡建議你在閱讀本書時可以常常回憶一下克里普克,因為作者時時隱含地將一些早期分析哲學家的思想與克里普克的觀點作比較。這可能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一些分析判斷。另一方面,一些其它學者可能並不像Scott Soames那麼推崇克里普克的語言哲學思想,他們對克里普克的觀點可能持有更多的保留態度,因此他們這本書的一些分析、判斷可能也會持一定的保留態度。另外,需要澄清一下,作者並沒有預設讀者已經了解當代語言哲學及克里普克的語言哲學思想。即使你沒有專門學習過當代語言哲學或克里普克,應該也可以很好地理解這本分析哲學史。
另外,這本書完全沒有專門討論分析哲學的鼻祖弗雷格。弗雷格當然屬於十九世紀而不是二十世紀,但一本講述分析哲學早期歷史的書沒有一章專門講述弗雷格,而是嚴格地以世紀之交為界限,將弗雷格排除在外,這還是有點奇怪。要完整了解分析哲學的早期歷史,讀者可能需要另外補充閱讀一些對弗雷格的介紹。好在已經有很多專門介紹弗雷格的論著。
※戰爭年代的公民自由:我們是否能夠吸取自己的歷史經驗教訓?
※近代思想的本性所暗示的歷史問題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