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瑞幸的數據野心

瑞幸的數據野心

藉助 " 數據咖啡 " 的概念,瑞幸咖啡僅成立一年半就完成 IPO。2019 年 5 月 17 日,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當日漲幅近 20%,市值達到 47.4 億美元。瑞幸自成立起就在一路狂奔,打破了此前中國公司的成長速度,市場和分析人士對這家公司的看法也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之勢,有人看好,也有人質疑。

這兩種聲音自瑞幸成立之初就一直存在。時間回到 2018 年 7 月,彼時瑞幸咖啡剛剛拿到 B 輪融資,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融資結束後,瑞幸咖啡 CEO 錢治亞在神州辦公樓里,接受了十多家媒體的採訪。

採訪的問題集中在 " 燒錢 " 上,包括燒了多少錢,賬上還有多少錢,計劃燒多久,何時準備盈利等,錢治亞對這些問題毫不避諱," 已經燒了 10 個億 "," 賬上還有 20 億 "," 沒有設定燒錢終止時間 "," 暫時不考慮盈利 "。

對於不少初創企業來說,這些都是高度敏感的問題,多數創始人往往選擇避而不答。

除了正面回答了這些問題,錢治亞還強調,瑞幸是 " 數據咖啡 ",瑞幸的所有環節都依靠技術與數據驅動,包括咖啡機聯網、門店模塊化等等。

不過,數據咖啡的概念似乎並未打動大家,在那之後的幾個月里,市場上仍然在持續質疑瑞幸的燒錢策略,不少人認為,把錢燒在實體商品上,難以理解。瑞幸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瑞幸平均一杯咖啡的售價為 9.2 元,成本高達 18.7 元,對比來看,星巴克一杯咖啡的成本為 13.3 元,在中國地區的平均售價為 30.8 元。

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對《財經》記者表示,這已經違背了商業的本質," 每賣出一杯都在虧錢,那做這個生意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扶貧嗎?"

面對這些質疑,瑞幸仍然信心滿滿,瑞幸 CEO 錢治亞此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們更在意瑞幸能夠佔據多大的市場份額,而不是一定要在幾年時間內盈利。"

按照 2018 年底的門店數量以及 2018 年全年的銷售杯數計算,瑞幸已成為中國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想要快速佔領市場,不僅僅靠燒錢,快速開門店依靠資金投入,同時管理大量門店,就必須要藉助技術和數據的力量。成立於 2018 年的瑞幸是數字化時代的原代生公司,移動支付、雲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已經開始普及。瑞幸已經證明這些新技術能夠支撐快速大規模擴張,但擴張之後能否實現商業價值,這個故事能否持續被市場接受,還是個未知數。

截至 5 月 25 日,瑞幸市值跌至 36 億美元,相比上市第一天,縮小約 24%。

數據驅動全流程

快遞人員接單外賣的瑞幸咖啡。圖 / 視覺中國

北京的楊女士是瑞幸的典型目標用戶——年輕白領。楊女士今年 30 歲,從事互聯網行業,在朝陽區的高檔寫字樓上班,2018 年 5 月她下載了瑞幸 App,一開始吸引她的是力度十足的優惠——新用戶免費送一杯。不僅如此,她每次完成消費後,都可以抽取一張優惠券,最低抽到過 2.8 折的優惠券。

最近,她明顯感覺到瑞幸漲價了," 基本拿不到低於 5 折的優惠了,6.8 折比較多。" 她告訴《財經》記者。

這並不是瑞幸在漲價。瑞幸投資方、大鉦資本執行董事劉紹強告訴《財經》記者,瑞幸運用了基於大數據演算法的個性化優惠。不少互聯網公司都會使用這樣的方式,也有人稱之為 " 大數據殺熟 "。使用這種方法後,活躍用戶看到的價格往往更貴,而優惠會傾斜至新用戶和低頻用戶身上,以此來增加活躍度,提高用戶黏性。

雖然這一做法遭到一些用戶的質疑,但對於交易型公司來說,這確實可以有效地降本增效。

瑞幸的數據驅動不止體現在不同的優惠力度上,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有數據的助力。

瑞幸將數據介面直接開放給供應商,數據能夠提前預測出之後每家門店對物料的需求,可以靈活進貨、補貨。在此之前,這項工作由店長完成,培養一個經驗豐富的店長,企業要付出比普通員工更高的工資與更長的培訓時間。

在配送環節,通過數據可以靈活調動門店和配送員,這類似於滴滴、神州專車的做法。

瑞幸給用戶的承諾是 30 分鐘內送達,在高峰時段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瑞幸將所有訂單都匯聚到中心數據網路,再根據各個門店的情況來選擇最優配送路徑。此外,還會根據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不同訂單量,來提前配置配送員人數。

瑞幸的門店選址也通過數據驅動,在進入一個新城市時,瑞幸會優先開設只提供外賣的廚房店,這樣的門店面積更小,可以快速啟動,外賣也能夠覆蓋足夠大的區域範圍。通過積累一部分外賣訂單數據後,在訂單量密集的區域,再開設提供堂食座位的優享店和店面較小但有外部招牌的自取店。

數據的作用還表現在員工管理上,瑞幸目前已經有超過 1 萬名員工,主要是門店的服務人員。快速開店的同時,也需要快速招募員工,瑞幸是新品牌,市場認知度並不算高,需要提供更高的時薪來招人。《財經》記者了解到,瑞幸的門店員工平均時薪約為 32 元,而星巴克員工的平均時薪為 23 元。

咖啡館分消費高峰時段和清閑時段,數據可以給出準確的預測——早上 9 點到 11 點是高峰,下午 1 點到 3 點是高峰,通過這些數據,瑞幸只購買部分員工 2 個小時或是 4 個小時的時間,而非全天。儘管開出的時薪更高,但數據能夠更高效地盤活人員。

瑞幸的這一套做法很像亞馬遜。相比沃爾瑪,亞馬遜的數據和演算法能力更強,供應鏈銷量也更高,沃爾瑪每發出 50 萬件商品,亞馬遜可以發出 100 萬件。亞馬遜的動態價格體系更為細緻,據美國媒體CBS報道,當某一件商品被媒體報道,亞馬遜的演算法會識別並自動漲價。諮詢公司 Profitero 報告顯示,早在 2013 年,亞馬遜每天都會自動進行 250 萬次價格調整,遠高於其他電商平台。

通過數據和演算法的加持,亞馬遜牢牢佔據美國電商寡頭地位,互聯網數據諮詢中心 eMarketer 數據顯示,2019 年,亞馬遜在美國電商市場份額達到 47%,排名第二的 eBay 市場份額僅為 6.1%。

依靠數據驅動,瑞幸在一年半時間內,開出了 2370 家門店。劉紹強一直關注消費、零售行業,在投資瑞幸後,他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 怎麼才能做到,一年開 2000 家門店還不崩盤?" 這對於傳統線下門店來說,幾乎不可能。

在劉紹強看來,這就是數據與技術的力量。

瑞幸的武器

數據的價值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並非所有公司都有這樣的能力,這需要公司能夠直接掌握用戶消費數據。

掌握數據主權,在今天的中國市場,非常困難。諮詢公司麥肯錫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對線上大平台的依賴度高達 90%,而在美國,這一數字為 24%。

不少公司在起步時,為了能夠快速進入市場,降低市場投入成本,會選擇與現有的大平台合作,例如,連咖啡和幸福西餅等連鎖餐飲企業都選擇與美團深度合作。

外賣用戶在點開外賣軟體時,會優先看到附近的外賣商家,這能減少品牌觸及用戶的成本。此外,美團也有成熟的配送體系,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配送成本非常高昂。

但瑞幸選擇另闢蹊徑,從一開始就要求所有的交易都在自己的 App 上完成,配送則是與順豐等多家配送公司合作,瑞幸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招股書數據顯示,瑞幸今年一季度僅物流配送支出就高達 9460 萬元,而同一時期的廣告費用,為 4000 萬元,免費贈券的成本為 2980 萬元。

大力度的廣告和優惠,成本高昂的物流,都是為了能夠將用戶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愉悅資本創始合伙人劉二海也是瑞幸的投資方,他告訴《財經》記者," 自己做 App,很苦,但是很爽。"

自建渠道,掌握數據,打通產業鏈,是不少創業公司都想做但沒能做起來的事。

一位電商公司創始人告訴《財經》記者,這十分考驗團隊的綜合實力,不僅是融資能力、管理能力,還有決心和信心," 如果給我同樣的資本,我也不一定敢用這個速度燒錢 "。

瑞幸的創始團隊來自於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為神州優車董事長兼 CEO,CEO 錢治亞曾任神州優車董事、副總經理。

2007 年,陸正耀成立神州租車,2014 年 9 月登陸港股,2015 年 1 月,成立神州專車,2016 年 1 月,神州優車成立,收購神州專車及 5 家子公司,2016 年 7 月,神州優車掛牌新三板,目前市值 452 億元人民幣,是新三板上體量最大的公司。

在劉紹強看來,有成功運營過大公司的經驗,是創業者非常重要的優勢。

過去幾年,神州一直在積極轉型,用超過十年的時間,從用手寫記賬,轉變成所有交易都在移動端完成。

相比神州,瑞幸屬於新生代公司,一出生就趕上了新技術浪潮。瑞幸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數據驅動的發展路徑,從人員結構上也能看出——瑞幸一成立,首先組建了約 400 人的技術團隊,目前技術團隊的規模已經擴充至 800 人。

瑞幸已經成為了連鎖咖啡市場 " 攪局者 ",作為 " 被挑戰者 ",星巴克也明顯感到了壓力。在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財報中,星巴克在中國區的同店銷售額增長了 3%,但訂單數減少了 1%。星巴克 CEO 凱文 · 約翰遜也提到 " 由於競爭對手的補貼,中國區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

瑞幸模式能否複製?

劉二海將瑞幸稱為 " 新基礎設施催生的新物種 "。在未來這樣的公司會越來越多。

業務能否成功被數字技術改造,打破原有的商業路徑,並非僅靠燒錢,需要有多方面的條件。

錢是最顯而易見的要素,瑞幸能夠在一年半時間開出 2370 家門店,資本的助力必不可少。

瑞幸的融資能力在創投圈屬於特殊案例,第一輪對外融資金額就達到 2 億美元,在一年時間裡,共拿到 3 輪融資,共計 5.5 億美元。一位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很多中後期的創業公司都很難拿到這樣體量的融資。

除了資本,數據驅動還需要能夠掌握數據以及技術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門檻並不高,AI 演算法已經開源,雲服務等基礎設施也在進一步完善,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核心競爭力就是需要拿到足夠豐富的數據。

新興的企業中,選擇自己掌握數據和渠道的玩家們也越來越多,除了瑞幸,代表公司還有拼多多、必要商城、雲集電商等。

數據驅動的核心是提高效率,擴大規模效應,這也意味著需要團隊有極強的管理能力。瑞幸預計 2019 年門店數量將超過 4500 家,門店數量幾乎與星巴克持平——星巴克已經在中國市場耕耘了 20 年,截至 2019 財年第二季度,其在中國地區的門店數量為 3789 家,預計今年內會再增加 600 家。

能夠操盤如此規模的團隊並不多,另一位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數字化浪潮來襲,讓草根創業變得越來越困難," 過去,有一個好的想法就可以拿到融資,現在,團隊是否有過運營公司的經驗變得越來越重要 "。

除了資本、技術和管理能力,更關鍵的是要選對行業,也即 " 做正確的事 "。瑞幸被質疑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咖啡行業是否足夠大?

瑞幸和其他咖啡企業經常講的一個故事是:中國人均年度咖啡消費僅為 5 杯 -6 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可達 20 杯,但在日本,這一數字是 200 杯,韓國是 140 杯,因此中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國情不同,誰也不知道。

劉紹強認為,雖然目前現磨咖啡市場體量並不大,但是中國人的咖啡消費中,有 80% 是速溶咖啡,先滲透這部分人群,就有非常大的空間。

咖啡行業的特質是非差異化、高頻次、高毛利。咖啡豆、奶、糖都是成熟的市場,一杯咖啡的物料成本約為 3 元 -5 元,選擇大廠供應商可以保證標準度,標準化產品更適合用數據驅動。

瑞幸的布局不只是咖啡,還包括輕食、奶茶等等,這些產品的目標都是白領人群。在這些品類之中,瑞幸選擇的同樣是相對標準化的產品,糕點、果汁、沙拉等都是供應商提供的成品,在茶飲行業大規模發展後,奶蓋茶等產品也逐漸標準化。

這樣來看,瑞幸的競爭對手遠不止於星巴克或者其他咖啡品牌,茶飲店、便利店、快餐店等,都將會是瑞幸的潛在競爭對手。

今天,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但仍然有大量的傳統行業面臨低效的問題,數據驅動曾經是軟體公司的主要競爭力,如今也開始滲透至實體經濟。但數字技術不是萬能良藥,是否有足夠體量的資金投入,能否真正掌握數據,邊際成本是否足夠低,能否應對快速擴大的企業規模,這些都是核心問題。

瑞幸模式能否在瑞幸身上獲得成功,還需要時間驗證,對於其他行業來說,更關鍵的是思考如何更好地用新技術去驅動商業模式。

來源:新浪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神馬電力首發申請獲通過 擬IPO募集資金2.46億元
華為胡厚崑:5G研發投入40億美元 專利佔全球20%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