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遇事起煩惱 都是自己錯

遇事起煩惱 都是自己錯

《宗風·俗諦》我們誦念,我們思維,我們也讀相關的文章、大德的開示,那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有個對照,馬上來運用它,這就落實了;不然,還是嘴皮上的。

第一,預先;

第二,當下;

第三,事後。

什麼叫預先呢?

就是《宗風·俗諦》的內容已經在他身上「融為骨髓,化為個性」,成為他生命里的自然反應。他在任何時候,事情沒發生之前,永遠保持最佳心態。

比如說,永遠保持著「凡事為對方設想」,對方只要一開口,他馬上就會順著對方的心,因為他凡事都為對方設想,他已經是這樣子的人了。甚至,對方沒有開口,他一看對方的眼神,就知道個八九分,然後為他設想。

「凡事真心,凡事愛心」「給人安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利益」等等,已經成為他自然的一種個性。

像上人,就是這樣。任何時候都一片春風,慈悲柔和。

這個是預先性的,預先就能做到。這個當然是最高境界,很自然的,爐火純青的,我們都差得很遠。

如果這一步做不到呢?

那就當下!

什麼時候遇到事情了,境界一起,心不平靜了,皺眉頭了,煩惱了,當下覺悟到「我怎麼心不平呢?我這樣有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利益嗎?」當下能夠覺悟,當下就能化解煩惱。

這也是不錯的。

第三,事後。

其實,如果是初學,「當下」幾乎也都做不到,我們往往是隨著自己的個性、習氣,在那裡大發一通議論,過後想一想,「哎呀!剛才我那句話說得不對呀!我實在是有點……怎麼那麼剛強呢?怎麼那麼強勢、那麼驕慢呢?」

事後,能夠這樣想,也是很不錯的。

甚至,有的人已經錯誤加錯誤、一大批錯誤之後,或者班首、執事、同寮來給他開導說「某某人,這件事其實你不應當那樣做,如果這樣會更好」,「啊?說我不對!明明是他……」從頭到尾又說一番,指責別人,這就一點沒有思維覺照能力。

所以,不管什麼事情,修行人遇到事,如果起了煩惱,錯誤都在自己,不要說人家對錯,人家對錯跟你沒有關係,你起了煩惱就是你的錯。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達不到的,就要向自己內心來反求。

比如說,一個人對我不好,我們一般會指責說「我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好?你沒有良心!你這個人,忘恩負義!」其實不是這樣的。要想到「肯定是我哪裡做得不對」,這樣想,才有進步,這樣才叫做「遇事對照來運用」。

三個時間段:不能做到預先,先求做到當下;不能做到當下,至少能事後反省。

作者:凈宗法師

錄讀:佛覺居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凈土肯相容 凈土妙偈
《純粹的凈土法門》之八:你若不能往生,彌陀誓不成佛

TAG:凈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