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 Jony Ive,蘋果還是那個蘋果
本文譯自《Apple Sans Ive》,作者 Matthew Panzarino,來源 TechCrunch
在蘋果工作了近 30 年後,喬尼·伊夫(Jony Ive)即將離開去創建自己的獨立設計公司 LoveFrom,同他一道離開的還有他的好友兼業務合作人馬克·尼森。而蘋果觀察家和媒體對此的反應都異常強烈,有關喬尼·伊夫的新聞在近期鋪天蓋地。
簡單來說,外界對此有關的敘述一般是:
喬尼已經失去了工作熱情,他變得懈怠工作,紀律散漫。
蘋果會因喬尼的離開而損失慘重。
其實不難發現,相關的報道看起來都自相矛盾。
如果你把過去幾年裡有關喬尼的新聞故事進行匯總梳理,你會感覺這些故事描繪出的喬尼是一個放棄了他一手建立的團隊的傳奇設計師。但同時,你也會感覺到一些細節註定了他遲早會離開蘋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相關的新聞所附帶的推文措詞充滿著煽動性。蘋果 CEO 庫克發送給外界媒體的電子郵件被理解為 「憤怒斥責」 ,《華爾街日報》甚至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蘋果已經多年沒有推出過熱門產品了?圍繞其設計主管離職的這部大戲或許可以解釋。」 類似的標題黨新聞還有很多。
在向我認識的一些已經研究蘋果多年的觀察家詢問後,我了解到喬尼的離開是一個早已註定的時間問題。考慮到喬尼過去幾年在蘋果的精彩歲月,這令我十分震驚。
早在 2015 年,喬尼就希望蘋果能夠推出更具特色的產品。然而因為產品銷量的大幅增長和產品線的擴張,蘋果並不急於尋求突破。
「許多人對蘋果的批評純粹是出於懷舊,」 來自 Creative Strategies 的精算分析師 Ben Bajarin 在採訪中說到,「一些人希望蘋果能夠回到當初大膽設計的時代,但那個時候的蘋果銷售額是數以千萬計的,而如今蘋果的產品銷售額已經達到了數億。這是被許多人忽略的至關重要的一點。」
產品銷售額的日益增長意味著像喬尼這樣負責 「寫寫畫畫」 的創意工作者有時需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管理教學上。
我不是《華爾街日報》這種媒體機構的新聞編輯,因此我會嚴密分析有關喬尼的新聞和故事。但我認為將一些趣事加入進來會讓新聞看起來更有意思。
由於我多年來一直在報導與企業有關的新聞,我自然而然地結識了一些了解情況的朋友。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了解到喬尼將設計團隊的開會地點轉移到了他位於舊金山的家裡。他在自己位於夏威夷和倫敦的家裡同樣設有設計工作室。因此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他在家裡待的時間比在蘋果總部還要多,這也導致了蘋果總部的工作人員很少能夠見到他。
在過去的幾天里,各種有關喬尼離開的新聞讓整件事看起來更加撲朔迷離。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所認識的業內朋友看來,喬尼並沒有真的打算與蘋果脫離關係。
也許正如喬尼自己所說,他只是有些累了。畢竟作為設計師,誰會對企業管理感興趣呢?
我完全不接受蘋果會因為喬尼的離開而陷入困境的說法。就在最近,蘋果才發布了包括新款 Apple Watch 在內的一些非常成功的產品。然而媒體還是流傳著關於喬尼想要通過研發黃金手錶以浪費蘋果研發費用的傳聞。
而事實上,對黃金手錶的研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喬尼個人中意於對其的研發。
團隊對這個設計創意充滿期待,認為這是一款 「值得戴一天」 的產品。
我認為上述第一點意味著喬尼在蘋果產品研發領域擁有極大的話語權,而他行使權力的方式看起來與蘋果強調員工平等的宗旨恰恰相反。但事實證明,是喬尼用他獨一無二的方式將蘋果推向了時尚和可穿戴設備的新發展階段。
在手錶領域取得成功的同時,蘋果還提前數月發布了 iPhone X。除此之外,蘋果還對包括 iMac 在內的各線產品進行了升級。
我非常理解部分設計團隊成員對喬尼的不滿,畢竟在以往相同時候,喬尼總會抽出時間與團隊成員進行一對一的密切交談。喬尼的工作成績也並非十全十美,由他操刀設計的 MacBook 缺乏觸感的鍵盤至今都為人所詬病。
和每個設計師一樣,喬尼設計的每一款產品都或多或少有值得批評的地方。如果一款產品不能持續工作或者產品設計沒有以用戶感受為基礎,那麼不管由誰設計,這款產品都是失敗的。
但是,有關喬尼在蘋果蓄意破壞產品設計的傳聞顯然是無稽之談。在過去四年中與我交談過的每一位設計團隊成員都表示,儘管喬尼有時嚴厲苛刻,但一旦設計工作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資源和精力時,喬尼都會給予他們絕對的授權以實現團隊的設計,這其中包括在中國進行實地材料諮詢,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展開合作,以及對設計效果的研究。喬尼在過去幾年的工作中總是儘可能地滿足團隊的設計需要。
正如我在上一段中提到的,喬尼一直在團隊管理方面表現得兢兢業業,所以我很難相信關於喬尼不喜歡管理團隊的傳聞。著名藝術家謝爾·希爾弗斯坦說過,「當你把盤子打碎之後,就不會有人再讓你洗盤子了」 。顯然喬尼一直沒有打碎過他的 「盤子」。
每一家大公司的管理層對員工都有很清晰的定位,他們會根據員工的特長來安排工作。但如果喬尼認為自己在別的領域會發揮更大作用時,我會選擇相信他。
「我當然有雄心壯志,從職業的角度來說,我認為自己有義務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喬尼在金融時報的文章中說到, 「我在過去 30 多年裡與各種傑出的人才展開合作,並共同參與一些有趣的項目,還會一起解決技術上的難題。我認為自己非常幸運,同時我也意識到了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雖然如今的他想要離開,但從任何角度來看,他都沒有讓公司處於糟糕的狀態。
現在,讓我們把傳聞拋在一邊。在我看來,有關蘋果產品設計的新聞要比喬尼的相關傳聞有意思的多。
蘋果現在已經任命了埃文斯·漢基和艾倫·戴伊接替喬尼進行今後的設計工作,設計團隊此後會向傑夫·威廉姆斯進行工作彙報。有人抱怨蘋果和以往相比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運營管理上。
但事實是,今天的蘋果早已今非昔比,在運營方式上發生變化也是合乎情理的。雖然喬尼的設計在過去給消費者帶來了許多驚喜,但親眼目睹下一位這樣的天才在蘋果的成長將會一樣令人欣喜。
我認為蘋果在這個時候不對外宣布喬尼的繼任者是一個明智之舉,因為即時的比較並不會給蘋果帶來任何好處。另外,這也給了團隊充足的時間在未來幾年裡找到一個新的發展重心和方向。雖然我尚不清楚新任首席設計官會是誰,但我相信蘋果在未來一定會確立一位新的設計領袖。
據我了解,埃文斯·漢基是由喬尼親自任命的設計團隊的經理,作為一名能力出色的設計經理,她擁有數百項設計專利。更重要的是,蘋果的員工政策規定,被任命的經理或主管不僅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還需要對所在團隊的工作進行教育指導。顯然埃文斯·漢基做到了這一點。
正是因為這項明智的員工政策,設計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經過喬尼和其他領導耳濡目染的影響,如今都已受益匪淺,他們完全有能力在沒有喬尼的情況下繼續進行設計工作。
最近有一篇關於喬尼的報道讓我印象深刻,該報道把設計團隊的成員描繪成無能的自動機械,如果沒有喬尼的指示,設計團隊根本就無法繼續工作。我對這樣的報道嗤之以鼻,因為我清楚這不可能是真的。如果喬尼對蘋果的設計工作真的有那樣舉足輕重的影響,那麼在近期喬尼缺席的情況下,蘋果不可能仍然高效地發布新款產品。
除了喬尼,蘋果還有很多才華橫溢的設計人員。
我非常期待艾倫·戴伊今後在蘋果的工作表現,他冷靜、低調,但他對工作非常投入。因此他也受到了蘋果內部許多設計師的尊敬,他的設計作品也獲得了內部員工的一致肯定。
在我看來,軟體設計團隊遭遇過的最大難題是對 iOS 7 的研發。因為需要將蘋果的操作系統擴展到汽車、手錶等新平台上,iOS 7 的研發過程與過往有很大不同。但在喬尼的設計指導下,設計團隊最終還是出色地完成了相關工作。
我曾經聽到過一個關於 iOS 7 的謠言:車載 iOS 7 是保時捷 911 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而保時捷需要 50 年的時間去修復車載 iOS 7 的系統漏洞。顯然這只是一個謠言。
911 從一開始就被有意設計成一款不平衡的車型:保時捷特意將其發動機放置在車輛後部以實現通過重量和牽引力輸送動力。
然而不幸的是,這樣的設計也造成了該車的過度轉向,如果駕駛員大幅度地轉動方向盤,車身會發生突然的不穩定晃動。雖然保時捷在歷代車型更新中都嘗試通過改變牽引力、軸距和制動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效果並不明顯。
自研發 iOS 7 以來,蘋果也做了許多和保時捷類似的工作:即使一些富有創意的技術存在問題,相比於放棄,蘋果更願意將其改良並繼續使用。
在 iOS 7 剛剛發布時, 我常常聽到人們把它比作是玻璃窗格。我在 iOS 7 上看到的,是蘋果在信息設備領域逐步的演變和對各種操作界面的不斷嘗試。
在過去的幾年裡,蘋果設計團隊在修復機械問題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當我看到今年 WWDC(全球開發商大會)上蘋果展示的充滿深度和紋理的玻璃隱喻窗格時,還是感到異常興奮。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蘋果目前沒有任何問題。喬尼是蘋果公司非常核心的一股強大力量。外界自然會對他的離開感到好奇和激動,甚至會開始擔憂這對蘋果未來的設計所產生的影響。
就個人而言,我希望蘋果能夠在既定的設計模式和新的思想流派之間取得平衡。任何公司都不應完全依賴於過去的設計,更何況目前在設計和製造領域已經出現了許多有趣的創新。舉例來說,一些設計者可以通過輸入演算法來讓人工智慧或其他類似電腦程序對產品進行設計,這樣的設計方式往往可以獲得傳統流程無法繪製出的新穎的設計成果。
上圖中所展示的鞋子就是藝術家和電腦演算法協作後的產物。藝術家丹尼爾·阿爾軒、阿迪達斯和一家名為 Carbon 的初創公司在設計程序的協助下完成了對這款工藝鞋的設計。這項大膽的嘗試所揭示的是一條新的設計思路:先了解設計所需的材料和需要達成的目標後,再通過電腦演算法進行精確設計。
就我個人看來,在當今這個對產品開發從未停止的時代,將設計和製造堆棧壓縮成一個部分的設計思路將成為新的熱門發展項目。蘋果需要乘上這個浪潮,並且藉助它不斷向前進步。
在蘋果位於加州庫比蒂諾的總部大廈的四樓牆面上有一句喬布斯的名言:「如果你做了一件美好的事情,相比於沉溺其中,接下來你更應該做的是去完成另一件美好的事情。人要活在當下。」
我由衷地希望蘋果的設計團隊能夠像喬布斯所說的那樣,通過接受新的思想流派,並將其融入已有的設計方式中來創造出一個接一個美好的新產品。多年來我一直在跟蹤報導有關蘋果的新聞,我發現這家公司從不會讓它的觀察者感到無聊,因為它總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阿迪達斯工藝鞋,鞋底由 Carbon 公司通過 3D 列印技術生產
※樹莓派 4 Model B 發布:升級 A72 CPU 核心,支持 USB-C 供電
※為運動而生,VERTIX 體驗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