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到底是什麼樣的癌症?
對於我們正常的人體而言,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甲狀腺這個器官,具體的位置就處在於喉結的下前方。
甲狀腺在人體內屬於內分泌系統腺體,是人體最大且獨立的內分泌腺體,主要的作用就是生成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及甲狀腺素(T4),T3和T4於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維持人體的熱量及代謝的平衡。
甲狀腺癌指的是甲狀腺惡性腫瘤,為近年來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約佔所有惡性腫瘤的 1%,大多數的病患者均為 20~40 歲,且多見於女性。
按照甲狀腺腫瘤的組織來源及分化程度來進行劃分的話,甲狀腺癌可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及未分化癌四種病理類型,其中乳頭狀癌及濾泡狀癌又合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
1)、乳頭狀癌:此類型的甲狀腺癌分化好,生長緩慢,惡性程度低,多有中心性發生傾向,且可能較早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癥狀常見一側或者兩側的質地較硬甲狀腺結節,隨吞咽上下移動,實性硬韌和甲狀腺乳頭狀癌在臨床上難以鑒別,診斷依靠術後病理。一般常見於中青年女性,以21-40歲的婦女最為常見,約佔成人甲狀腺癌總數的90%以上。
2)、濾泡狀癌:此類型的甲狀腺癌腫瘤邊界清楚,有包膜感。少數病患者會先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首發癥狀以聲音嘶啞為主,屬於中低惡性腫瘤,有侵犯血管傾向,預後不如乳頭狀癌。
3)、髓樣癌:此類型的甲狀腺癌一般病情發展較為緩慢,癥狀表現為單側或雙側甲狀腺腫塊,晚期出現呼吸不暢,吞咽困難,聲嘶等,惡性程度為中等,80%-90%的病患者為散發性,而10%-20%則為家族性,可並發多發性內分泌瘤病,以家族性為多見。約20%-30%的髓樣癌患者有頑固性腹瀉並伴有面部潮紅,腹瀉為水瀉並含有未消化食物,每日可達10次以上。
4)、未分化癌:此類型的甲狀腺癌常表現為甲狀腺短期內迅速增大,頸部疼痛,腫塊堅硬,固定,邊界不清,併產生局部壓迫癥狀,有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頸靜脈怒張、聲音嘶啞等癥狀表現,由於病情發展迅速且高度惡性,被發現時的患者往往有50%以上頸部淋巴結轉移或侵犯喉返神經、氣管或食管,經血運向遠處轉移,預後差,平均存活3-6個月,一年存活率僅5%-10%。
甲狀腺癌的患病率排序分別為乳頭狀癌(75%)、濾泡狀癌(16%)、髓樣癌(5%)及未分化癌(3%),其惡性程度由高到底則是未分化癌、髓樣癌、濾泡狀癌及乳頭狀癌,其中臨床上以惡性度較低、預後較好的乳頭狀癌最為常見,約佔全部甲狀腺癌的85%~90%,除髓樣癌外,絕大部分甲狀腺癌均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
由於甲狀腺癌是一種病情發展緩慢的疾病,因此發病初期的癥狀並不是多麼地明顯,主要的表現大多為頸部的腫塊,只有到了中晚期之後,腫瘤侵占到臨近的部位,才會出現相應的癥狀,如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困難以及疼痛,特殊的表現則為血壓升高,相關的癥狀如下:
1)、隨著甲狀腺腫塊的增大,出現聲音改變的癥狀;
2)、受甲狀腺腫塊的壓迫而出現脖子痛、喉嚨痛;
3)、吞咽困難;
4)、頸部淋巴結腫大;
5)、臉上出現潮紅癥狀;
6)、心跳速度加快;
7)、頑固性腹瀉。
引發甲狀腺癌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幾種:
1)、遺傳因素:約5%-10%的甲狀腺癌存在著明顯的家族遺傳史,且遺傳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2)、飲食因素:人體所攝入的碘元素過量或者碘元素不足,都會有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進而引發甲狀腺部位的惡性腫瘤。在人體缺乏碘元素的情況下,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減少,容易導致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甲狀腺濾泡受到刺激而增生肥大,導致甲狀腺癌的出現;碘元素攝入過量也同樣會使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概率大幅度提高。
3)、長期接觸放射線:人體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有可能會導致體內細胞核的變性,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導致甲狀腺部位的癌變。
絕大部分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在經過規範性治療之後都預後良好,資料顯示10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0%~90%,由於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癌細胞膜表面上有TSH受體表達,因此甲狀腺刺激素與其細胞表面的TSH受體結合後,有可能會刺激甲狀腺癌組織複發和增生,所以在降低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術後複發時,通常都是採取TSH抑制治療法,術後給予患者口服超生理劑量的甲狀腺激素(優甲樂)將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檢測不到的程度,從而達到抑制TSH效果。
但是TSH抑制療法並不適合所有的甲狀腺癌患者,對於那一些不表達TSH的未分化癌、髓樣癌類型的甲狀腺癌而言,即使是TSH抑制也無法抑制腫瘤生長。
而且長期使用超生理劑量的甲狀腺激素進行抑制治療有如下的副作用:
抑制TSH在正常低限或以下時,也就相當於人為的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狀態,該狀態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及房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也有可能增加絕經後婦女的骨質疏鬆發生率以及病理性骨折的發生風險。
※《聖鬥士星矢》,十二宮之戰中撒加沒回頭,五小強有贏的機會嗎?
※《龍珠超》,如果沙魯和布歐都參加力量大會會怎麼樣?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