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為跨國巨頭「孵化」醫療科技公司熱土
如果你是一家醫療科技初創公司的創始人,那麼上海將成為你的「福地」。因為越來越多的跨國醫療巨頭們開始選擇上海作為他們「孵化」優質創新企業的大本營。
近期,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屬事業部強生創新宣布,強生生命科學創業孵化器JLABS在上海正式開幕。這個孵化器是全球佔地面積最大的JLABS,也是亞太區的第一個JLABS。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強生孵化器由上海張江葯谷公共服務平台有限公司和強生合作共建,將為超過50家來自全球的生命科學初創公司提供創新支持。目前,上海JLABS已有31家企業入駐,包括16家藥品研發,13家醫療器材研發,2家消費品研發。
強生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及首席科學官Paul Stoffels稱:「中國,特別是上海,無疑是生物技術、新葯開發創新的沃土。中國是藥物發現、開發、審批通過的環境非常好的國家。監管的改革使得新葯研究、創新藥引入中國更容易。」過去兩年,強生在中國通過葯監局審批的新葯就多達13款。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跨國醫療巨頭選擇上海作為其創新基地。德勤中國創新業務負責人劉明華在近期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這一輪中國的創新發展中,擁有顛覆性技術的初創公司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從長三角區域來看,有資金、有人才、有應用,是創新理想的土壤。接下來的挑戰是要做好產業地圖和規劃,打破人才和資金流動的壁壘。」
今年3月,美敦力也在位於上海閔行區的浦江國際科技城推出了其首個創新加速器,並迎來了第一批入駐的醫療科技創新夥伴,廣泛關注前沿研究,包括人工智慧、手術機器人和神經調控等技術在臨床應用領域的早期創新。
美敦力全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奧馬爾·伊什拉克(Omar Ishrak)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希望把這個加速器建設成為一個集合世界級研發和市場化資源、本土服務資源以及政策紅利的孵化平台,並加速優質創新醫療產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速度。」
此外,製藥巨頭拜耳(Bayer)也推出了G4A加速器項目,並且連續三年在上海舉辦開放式創新項目「拜耳初創計劃」,為年輕的數字醫療創業公司提供辦公空間、投資和專業知識。該項目分為增長(Growth)和先進(Advance)兩部分,前者針對希望與拜耳合作的早期創業公司,將為它們提供5萬歐元至10萬歐元的一次性初始投資;後者針對更成熟的創業公司,具體投資將取決於創業公司與拜耳的合作談判。
不過,跨國醫療巨頭對初創公司的投資比起嗅覺敏銳的矽谷科技巨頭而言,可能算不上捷足先登。2017年底,微軟以4500萬美元投資了一家實驗性的醫療保健公司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希望將其先進的雲技術應用於生命科學領域。Adaptive正在開發一種所謂的「免疫醫學平台」,以改變治療各種疾病的方式。
微軟的這筆投資已經至少獲得了四倍的回報。上周四, Adaptive登陸納斯達克,股價在收盤暴漲102%,實現翻番。微軟也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Adaptive的競爭對手包括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Qiagen和賽默飛(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該公司首席技術官肖恩·諾蘭(Sean Nolan)曾在微軟工作,他領導的Health Vault團隊專註於存儲人們健康數據的軟體。
而谷歌旗下的風投基金Google Venture Capital更是在2009年起就開始涉足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其投資的著名企業包括基因測序初創公司23andme、醫療大數據公司Flatiron Health等。
醫療巨頭如何與資金充裕的科技巨頭在健康醫療投資領域進行對抗?對此,強生外部創新全球負責人William Hai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也注意到這些強勁的參與者,它們在技術領域非常擅長,尤其是數據的管理和應用。所以我們不會與這些公司進行正面的競爭,而是會利用我們在醫療領域的優勢,尋求與它們的合作。」
在強生創新孵化器中,也有一些創新企業已經IPO。對此,Hait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強生創新孵化器中的企業,如果非常合適,我們當然會提出來跟它們達成合作,進行投資。但是,這些公司入駐時並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它們並不是非要把一部分股權讓於我們,強生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對於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的投資也非常活躍。數據顯示,去年投資美國的生物科技企業資金的30%都來自於中國資本,港交所也有史以來首次打開商用化前期的生物科技公司IPO閘門。而美國FDA首次批准了一款中國公司研發的癌症葯,也加速了中國作為生物科技公司研發的「新工廠」的發展,從而對全球生物科技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社論:減稅需要政府配合過緊日子
※美的集團現3筆大宗交易成交額超4億元,中金給予目標價62.4元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