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金鈴子、楝花風與傳說

金鈴子、楝花風與傳說

年初收到朋友寄來的《武漢植物筆記》,插圖以手繪為主,其中一種花紫色,果如葡萄,羽狀複葉有鋸齒:「咦,這不就是以前老家旁邊的那棵樹嗎?」那時我才知道它的名字,楝樹。

仰視楝樹 by 蔣某人

1.只怪南風吹紫雪

楝(Melia azedarachL.)是楝科楝屬下的落葉喬木,又稱苦楝。在《中國植物志》中,楝屬有兩種,另一種是川楝。而在《Flora of China》中則只保留了楝一種。

作為中藥,「楝實」在最早的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著錄,位列下品,味苦寒,《本草圖經》載其別名曰苦楝。奶奶告訴我,這種樹叫苦朗果子(音譯)樹,大概也是果實苦的緣故。夏天炎熱,不過有風的早晨很涼爽,角落裡的楝樹灑下一片濃蔭,奶奶在樹底下洗衣服,自來水嘩啦嘩啦地流。奶奶說,果子很苦,可不能吃喔。我覺得它風乾後的樣子很像話梅,冬天樹葉落光,話梅還掛在樹上,一定是饞了。但我還是聽奶奶的話沒去嘗。

乾枯的楝實很像話梅 by Roger Culos

這苦郎果子還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金鈴子,和懸鈴木一樣妙,宋蘇頌《本草圖經》載:

楝實即金玲子也,生荊山山谷,今處處有之,以蜀川者為佳。木高丈余,葉密如槐而長。三四月開花,紅紫色,芬香滿庭間。實如彈丸,生青熟黃,十二月采實,其根采無時。[2]

冬季,滿樹黃色的楝實,鳥喜歡吃,人不能吃by 蔣某人

黃河以南各省區,楝樹還較為常見,再往北,比如北京是沒有的。今年春天回武漢特地找了一下楝樹,舅舅家的農莊,爺爺商亭門口正好就有,應該是特地種下取其香味的。那時楝樹正值花期,芳香撲鼻,一點不輸於樟,真可謂「芬香滿庭間」,那香味讓我想到宋代詩人李次淵的一首詩《乾溪鋪》:

蘆芽抽盡柳花黃,水滿田頭未插秧。

客里不知春事晚,舉頭驚見楝花香。

紫色楝花 by 蔣某人、Alpsdake

「什麼花,這樣香?」我也幾乎是驚見!然後仔細看了下它的花,五枚花瓣白色平展開來,中間是紫色的雄蕊管,上面有黃色的花藥。單個花朵雖小,但整個圓錐花序一同綻放,滿樹皆是,密密麻麻,是以古詩中常將它比作雪,比如王安石《鐘山晚步》「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楊萬里《淺夏獨行奉新縣圃》「只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飛」,想一想都挺美。

2.猶堪纏黍吊沉湘

不過,上文讓詩人「驚見」的恐怕不是楝花的香味,而是匆匆流逝的時光。唐宋時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以小寒到穀雨間的八個節氣,對應二十四候,梅花為始,楝花為終,「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醿,三候楝花,楝花竟則立夏。」[3]

所以,與荼蘼(一種薔薇)一樣,楝花也多用來指示逝者如斯、春光已老,所謂「客里不知春事晚」。古詩里寫楝花的,也常將其作為春夏之交的節點,如宋張蘊《楝花》「江南四月無風信,青草前頭蝶思狂」,元朱希晦《寄友》「門前桃李都飛盡,又見春光到楝花」。

楝花by 蔣某人

關於楝樹還有不少傳說。楝實是鳳凰和獬豸(xiè zhì,獨角神獸)的食物,但是水底的蛟龍卻是怕它的,所以《荊楚歲時記》載,夏至時食粽,將楝葉插在粽子上,系之以五彩繩,投入江中可以「辟水厄」,即免於溺水之禍。[4]想起兒時生活在江邊,河湖眾多,幾乎每年夏天都有小孩因貪玩下水丟了性命,如果是在江里,恐怕連屍首都找不到,所以家裡的長輩是嚴禁我們到河裡玩水的。古人特地祈求「辟水厄」,會不會也與此有關?那時,女孩兒們也把楝葉插在頭上,在手臂上纏上彩繩,稱之為長命縷。

楝,圖自《本草圖匯》

既然蛟龍畏楝,所以民間在祭祀三閭大夫屈原時,也會在粽子上插上楝葉再扔到江中,以免為蛟龍所竊。[5]上文宋張蘊《楝花》詩的前兩句「綠樹菲菲紫白香,猶堪纏黍(粽子)吊沉湘」,就用到了這個典故。事實上,楝葉確實有毒,其鮮葉可滅釘螺和作農藥[6]。

獨水底的蛟龍怕楝,連深山的猛虎也不敢靠近,《無錫縣誌》載:

許舍山中多虎,童男女晝不出戶。尤待制叔保居之,使人拾楝樹子數十斛,作大繩,以楝子置繩股中,埋于山之四圍。不四五年,楝大成城,土人遂呼為楝城,乃作四門,時其啟閉,虎不敢入。[7]

這是北宋的故事,主人公尤叔保於天禧年間遷入吳地,成為當地尤氏始祖[8],與始祖有關的記載,可能摻入了不少傳說的成分,但文中「不四五年,楝大成城」卻並非虛言,《齊民要術》:「以楝子於平地耕熟作壟種之,其長甚疾,五年後可作大椽。北方人家,欲構堂閣,先於三五年前種之。其堂閣欲成,則楝木可椽。」椽是屋頂上用於承受望板及瓦片重量的木條。可見在魏晉時,黃河流域已種植楝樹來建造房屋,楝樹也的確是建築、器物之良材[9]。

不過我從未見過遍植楝樹來蓋房屋的,我在印象中,它不過是家旁邊一株野生的雜樹罷了,如果不是寫它,不會想到這樣平凡的一棵樹,背後也有不少傳奇。

楝,圖自《本草圖譜》

[1] 《中國植物志》:「楝:子房5-6室;果較小,長通常不超過2厘米,小葉具鈍齒;花序常與葉等長。川楝:子房6-8室;果較大,長約3厘米;小葉近全緣或具不明顯的鈍齒;花序長約為葉的一半。」見http://frps.iplant.cn/frps/Melia。

[2]轉引自(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中華書局,2018年,第1113頁。

[3]明初王逵《蠡海集·氣候類》:「一月二氣六候,自小寒至穀雨,凡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世所異言,曰始於梅花,終於楝花也。詳而言之,小寒之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之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之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醿,三候楝花。花竟則立夏矣。」清代類書《廣群芳譜》引《歲時雜記》亦載,內容基本一致,只是「棣棠」為「棠梨」,最後一句為「楝花竟則立夏」。

[4](梁)宗懍著,(隋)杜公瞻:《荊楚歲時記》,中華書局,2018年,第52頁:「民斬新竹筍為筒粽,楝葉插頭,五彩縷投江,以為辟水厄(溺死之災)。士女或取楝葉插頭,彩絲系臂,謂為長命縷。」

[5]《荊楚歲時記》第52頁:「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競以食祭之。常苦為蛟龍所竊,以五色絲合楝葉縛之。又以為獬豸食楝,將以言其志。」轉引自《爾雅翼》卷十八。

[7]轉引自《植物名實圖考長編》,第1112頁。按,原文「尤行制叔保」當為「尤待制叔保」,「待制」乃唐置官名,選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門下省,以備諮詢政事,宋代因襲。

[8]「尤叔保,字碧岩,宋天禧二年入吳,是為遷吳始祖贈待制公。尤保叔長子尤大成,字有終,贈少師,後遷無錫許舍山,是為尤氏遷錫始祖……」見凌郁之《蘇州文化世家與清代文學》,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第190頁。

[9]《中國植物志》:「邊材黃白色,心材黃色至紅褐色,紋理粗而美,質輕軟,有光澤,施工易,是傢具、建築、農具、舟車、樂器等良好用材。」見http://frps.iplant.cn/frps/Melia azedarach。

By Roger Culos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3069125

By Alpsdake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9657008

作者簡介:江漢湯湯,企業職員 / 中國美術館志願者講解員 / 自由撰稿人,個人公眾號「古典植物園」,現居北京。

圖文編輯:蔣某人

本作品採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圖鑑 的精彩文章:

貨真價實的野草莓
夜合一株,紅絲滿樹

TAG:植物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