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當真都出的祁山?能選的北伐線路有哪些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輔佐蜀漢後主劉禪,當時是公元223年,到他去世時是公元234年,其間共11年之久,基本上蜀漢軍國大事決於一身。
在這11年中,諸葛亮對曹魏用兵六次,所以後來被演義為六出祁山。其實其中五次是蜀漢進攻,一次是曹魏進攻,蜀漢防守。而地點呢,則是兩次在漢中附近,剩下四次在隴山西面現在的甘肅境內。
先說六次征戰。公元228年春天的街亭之戰,比較著名的是魏延「子午道奇謀」和諸葛亮「斬馬謖」。當年年底的陳倉之戰,是郝昭的成名戰,再就是蜀軍斬了王雙。229年春天的武都陰平之戰,看上去是佔了兩郡,可也為日後的蜀亡埋下伏筆。230年時曹真率軍進攻漢中,他走的子午道,不過卻因道路難行退軍。231年上邽之戰,著名的是諸葛亮搶麥子以及在木門道射死張郃。234年五丈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說了。
說說當時的形勢。按當時的劃分,魏國佔了五十四郡,蜀國有十一郡。大概是魏國的1/5樣子。可當時的蜀國地盤相差沒那麼大,大概是東吳的2/3,曹魏的1/3樣子。可問題在於蜀國除了巴、蜀、漢中、廣漢和犍為五郡之外,其他大多是地廣人稀的化外蠻荒,所以如果看兵力就差得遠了,蜀國當時大概甲士在十萬人左右,吳國翻一番,20萬人,曹魏大約在五六十萬,比蜀漢要多五倍多。
國力如此虛弱,忍著不就完了嗎?為什麼還要死乞白賴地北伐呢?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夙願,問鼎中原,讓劉禪名正言順地做大漢天子,而不是偏安之君。更何況孔明的「隆中對」只忙完了一半,也就是天下三分,剩下的一半兒:一軍向秦川,一軍出宛洛還沒影兒呢。另一方面大概也是一種以攻代守的策略。事實證明,在諸葛亮和姜維不停地敲敲打打之下,蜀漢安穩了很多年,還將劉禪送上三國期間做皇帝最久的寶座,一旦姜維去忙著種地了,讓曹魏緩過氣來,蜀國也就亡了。
那為啥一定要出漢中呢?
當時從洛陽向成都進攻的方式大概有三種。一種是從長江走水路,從江陵到襄陽,然後再奔宛、洛;第二種是從漢中順著漢水往東直奔洛陽;第三種還是漢中,但走長安潼關等地,再向洛陽。第一種擺明了不行,關羽把荊州丟了,從襄陽奔宛洛的機會沒了。而剩下兩種都是出漢中的。具體說其實有六條路。
第一條叫故道。也是大道,就是當年韓信進攻三秦,曹操進攻張魯的老路。曹操退走的時候燒了故道的棧閣,還築了城派了守衛,所以不好走。出了故道就到了散關、陳倉一帶。第二條叫褒斜道。道路的兩頭分別是褒谷和斜谷,曹操說它是「五百里石穴」,陳群也認為難走才勸阻曹真的。第三是儻駱道,一頭是儻谷一頭是駱谷。也是四百多里地,但要翻越不少險峰,不好走。第四個是渭川道,像個大簸箕,所以叫箕谷。它從甘肅的清水到陳倉,只有三百多里,路短,坡緩,還能利用渭水水運物資。第五個是魏延說的子午道,這個有六百六十多里長,劉邦當年就是從這裡進入的漢中,然後燒了棧道以示永不出川。三國時這條路廢了,都是荒草亂石。最後一條是關山道。是當時要緊的行軍路線,一頭在隴城,另一端就是街亭。這六條路說明白了,諸葛亮北伐為什麼只出漢中,都怎麼出的漢中,基本也就明白了。
※美國白宮出品的各種門,如水門伊朗門,還有一個正在製造中
※關於古羅馬的龐貝城,和維蘇威火山噴發的10個冷知識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