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再購LRASM導彈:隱形、遠程、高殺傷,專打航母

美國再購LRASM導彈:隱形、遠程、高殺傷,專打航母

近日,有美媒發布消息,美國國防部宣布,已經向洛馬公司訂購了一批最新型的遠程反艦導彈,即LRASM,美軍編號為AGM-158C,合同總額不超過1.749億美元。

LRASM的外形和通常的導彈有較大區別,這主要是為了減少雷達反射信號

這已經不是美軍首次採購LRASM,在2017年,美軍就採購了23枚,總金額6800萬美元,單價約300萬美元,按照此價格,這次採購的數量約58枚,數量又上了一個台階。

LRASM是一種重型亞音速巡航導彈,空射型重1100公斤,艦載型因為安裝了助推器,所以重量增加到2000公斤。其射程說法不一,有種說法稱它基於JASSM-ER的技術,JASSM-ER作戰範圍在500海里(930公里)左右,但是LRASM因為額外安裝了感測器並且增加了更多功能,所以射程會下降一些,通常認為其射程為300海里(570公里),但是通過調整戰鬥部的重量,其射程可以增加到1600公里以上。

從F-18「大黃蜂」戰鬥機上分離的LRASM,可以看到其底部的構造

LRASM的戰鬥部重1000磅,即454公斤,屬於半穿甲爆破彈頭,對於反艦導彈來說,這個量級的戰鬥部已經相當可觀,和戰斧導彈屬於同一量級,對普通的軍艦具備致命殺傷力。

LRASM命中靶船的連續鏡頭,可以看出它的精度有多高,靶船還在行進中

而且它還是一種智能化的導彈,能夠識別目標軍艦,選擇最薄弱處進行打擊,從而使導彈的破壞力達到最大,能直接威脅航母這樣的大型艦艇。

LRASM可以選擇軍艦的薄弱處進行攻擊,專打要害,所以能對軍艦造成極大創傷

LRASM的殺手鐧是它具備隱形能力,外形很像一架縮小的隱形飛機,不過比起普通的戰鬥機導彈的體積要小很多,所以在雷達上的反射面積更小,加之它是貼海飛行,所以極難察覺。

此外,LRASM還標榜一個特殊能力,它可以不依賴GPS和其它任何制導,獨立進行搜索,並且可以識別敵方防空艦,規划出飛行路線繞過地方軍艦的防空區域,打擊重要目標。就像一個絕世刺客,在敵軍重兵保衛下,也可以刺殺敵方的大將。

圖為LRASM導彈打擊體系示意圖。

LRASM唯一被人詬病的就是其速度太慢,一直保持在0.8馬赫左右,按照飛行570公里計算,要花34分鐘,這個時間航母編隊都駛出30公里了,另外在發起攻擊時,如果被敵方發覺,容易被防空火力攔截。

其實最早洛馬公司為LRASM也設計過超音速反艦型,但是超音速導彈帶來的問題更大,在射程、彈頭重量和隱形能力方面都被亞音速型吊打,所以在2012年就停止了研發。

事實上,超音速反艦導彈如果想在射程和彈頭重量上看齊巡航導彈,會付出大得多的代價。比如蘇聯著名的P700「花崗石」超音速反艦導彈,最大速度2.5馬赫,高空彈道最大射程550公里,彈頭重750公斤,但重量卻近7噸,有10米長,只能布置在大型軍艦上,使用範圍相當有限。

體積巨大的俄羅斯「花崗石」反艦導彈,雖然能超音速飛行,但是作戰效果並沒有設想的那麼高

亞音速巡航導彈事實上攔截難度也相當高,馬島戰爭時,阿根廷戰鬥機發射的「飛魚」導彈,擊沉了英軍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一枚陸基發射的「飛魚」擊傷「格拉摩爾根」號驅逐艦;1987年5月17日,一架伊拉克戰鬥機發射兩枚「飛魚」導彈命中美軍「斯塔克」號護衛艦,使其重傷。因為「飛魚」導彈在飛行前期雷達不開機採用慣性導航,在抵達目標附近才開機搜索,所以很難被察覺,雖然「謝菲爾德」號被擊沉英軍自身的疏忽懈怠也是重要原因,不過從當時英軍對於「飛魚」的恐懼可以看出,他們對攔截這種亞音速導彈實在心裡沒底,而美軍「斯塔克」號直到被命中,也沒發現來襲導彈,糊裡糊塗就被打上了。

被阿根廷「飛魚」導彈命中的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飛魚導彈並未爆炸,但是導彈燃料卻引發大火,最終導致英艦沉沒

而LRASM與「飛魚」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它可以全程不發射雷達信號,使用先進的感測器探測識別目標,所以要依靠光學儀器和紅外探測器才能發現,而這兩種設備的探測距離都很近,等到發現目標,留給軍艦的反應時間就十分緊張了。

目前,LRASM已經完成了在B-1B轟炸機上的測試,它使得B-1B成為一種非常犀利的空中反艦作戰平台。使用旋轉式掛架,B-1B可以一次攜帶24枚!這實在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這意味著B-1B轟炸機可以單機對一支航母編隊的所有艦艇發動飽和打擊,因為LRASM的低可探測性,一枚導彈足以抵得上多枚非隱形導彈,即便是美軍自己的航母編隊,也不敢說能在這樣的打擊下倖存下來。

B-1B轟炸機發射LRASM

這個掛彈數量並不是空穴來風,在2018年4月,一架美軍的B-1B在空襲敘利亞機場的行動中,單機發射了19枚JASSM-ER導彈,它的重量尺寸都和LRASM相差不大。

美軍對LRASM遠程反艦導彈的重視,也深刻體現了美國海軍在近些年來發展道路的轉變。在過去,反艦導彈只是美軍戰鬥體系中十分弱小的一環,像「魚叉」這樣年頭古老性能雞肋的導彈,美軍一用就是40多年。因為美國海軍根本沒指望用它來當反艦的主力,真正的戰鬥主力是航母,是艦載機,是各種機載炸彈。

「魚叉」反艦導彈越來越力不從心

只要航母出動,艦載機升空,那真是妥妥的「飛龍騎臉怎麼輸」。尤其在蘇聯解體後,面對日益衰敗的俄羅斯,美國海軍更顯得空前強大。所以有一陣子美國海軍一門心思在研究由海到陸,搞出了DDG1000這樣劍走偏鋒的東西。

但是隨著中國海軍的崛起,美國忽然發現在茫茫大洋上,美國海軍不再掌控一切,航母自己有別家也有,飛龍騎臉的戰術也可以把自己一波帶走。

所以美國的遠程反艦導彈,正是這樣深刻的危機感下的產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ing 的精彩文章:

30秒可打30發!19世紀鏈槍射速驚人,有一點卻犯了大忌
美國步兵手裡最猛的火器,一秒投擲6枚高爆彈,滅敵於千米之外

TAG:談兵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