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李白《月下獨醉》,杜甫也有首獨酌詩,境界勝出不只一星半點

除了李白《月下獨醉》,杜甫也有首獨酌詩,境界勝出不只一星半點

月下獨酌,趁著酒興,即興作詩,這是歷代詩人幾乎共同的雅好。李白、杜甫、蘇東坡,都曾留下獨酌名篇。然而,後人一提到獨酌,卻只想到李白那首《月下獨酌》。準確的說,這並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組詩,後人記得的大約只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只因李白這首詩寫得太妙,後世便把後面的杜甫,蘇東坡,以及所有寫下獨酌題材的詩人,都忘卻了。

其實杜甫也有首獨酌詩,李白那首《月下獨酌》若是拿來比一比,境界和杜甫相差甚至不只一星半點。顯然,論才情,杜甫李白,詩聖詩仙,誰也不敢去給他們分個高下。然而就這月下獨酌反映出的思想境界,杜甫確實蓋過李白不少!而且杜甫自己也很得意這首《獨酌成詩》,坦言寫作之時,只覺得每句都如有神助。然而後世卻只知李白《月下獨酌》,不知還有杜甫《獨酌成詩》,誠可惜也!

《獨酌成詩》

唐.杜甫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

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

在分析這首詩之前,不得不先看看李白那首流傳千古的《月下獨酌》。其實李白這首詩很明白,寫自己孤獨、落寞、失意!李白也曾學道隱居終南,但李白的內心,其實是放不下,看不開的。他得意之時,「仰天大笑出門去」,失意之時,就慨嘆「獨酌無相親」。這種思想境界,說實話,有文人的柔美敏感和真性情的一面,但未見得有多麼高尚。而如果要將李白拔高到什麼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就顯得有些吹捧了。

反觀杜甫這首詩,才是真正的瀟洒,狂放,不拘一格,雖然沉鬱頓挫,卻也風神畢具!詩人或許已是微醺,眼中的燈花,似乎都變得格外調皮可愛。然而酒興未已,詩人還是流連杯中美酒,所謂「相親」,與李白的「不相親「相比,杜甫算是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杜甫的眼中所見,歡悅有神,反映了他內心的寧靜和安詳。醉了之後,杜甫感覺如有神助,寫下此詩。說明這首詩完全不是無病呻吟之作,而是心中有滿懷情感,胸中有萬千情緒,手中有汪洋文字,不得不發。

杜甫的腦海中翻騰的,並不是個人榮辱或悲喜,而是兵戈,是刀光劍影下的苦難。杜甫多麼希望自己可以解救黎民蒼生,他慨嘆自己的所學「儒術「,並不是為了謀生的工具啊。然而由於自己官微,卻無法為天下蒼生貢獻更多。

如果心裡沒有天下蒼生,杜甫又如何寫得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再次反觀李白,雖然有」斗酒詩百篇「之才,卻終其一生,也沒能寫出杜甫般」胸懷天下「的偉岸文章。論境界,看來杜甫確實高出一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叨叨不訣 的精彩文章:

自稱「難得糊塗」的鄭板橋,遇到小偷可不糊塗,憑几句詩逢凶化吉
柳永水平很高的詞,開篇就霸氣衝天,把皇帝氣得跳腳卻流傳了千年

TAG:叨叨不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