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酒癮大的人,早起後有4種表現,勸你快戒酒,肝臟在「求救」

酒癮大的人,早起後有4種表現,勸你快戒酒,肝臟在「求救」

肝臟,被稱為「人體將軍」,有著「養肝就是養命」一說。

一旦,肝臟健康出現了問題,那麼對於生命健康,有著重大影響。

然而,生活中,有諸多習慣會損害肝臟,喝酒,絕對是最常見陋習之一。

1、誘發脂肪肝

不論是酒精,還是其代謝產物,對於肝臟,都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而酒精氧化的產物,會促進脂肪合成,同時,使脂肪酸的分解發生障礙,導致脂肪肝的形成。

長期喝酒者,約75%會發生脂肪肝。

脂肪肝,可以說是肝硬化的「序曲」。

長期大量脂肪,堆積在肝細胞內,會使其血液、氧氣供應及自身代謝均會受到影響,造成肝細胞腫脹、炎症浸潤及變性壞死。

一旦肝臟有纖維增生,就會成為肝硬化。

而長期喝酒,酒精會引起高乳酸血症,使脯氨酸增加,加速肝硬化進展。

長期喝酒者,約8%-29%發生肝硬化。

3、誘發酒精性肝炎

研究證明,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可改變肝細胞膜的抗原性。

長時間飲酒後,可引起機體自身免疫功能素亂,導致酒精性肝炎。

長期喝酒,約40%會發生酒精性肝炎。

4、誘發肝癌

長期、大量喝酒,是誘發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僅喝三杯酒,就足以導致肝癌。

每多飲用10克酒精(大約相當於一杯酒精飲料),患肝癌的風險就會增加約4%。

酒癮再大,早起後有4種表現,勸你快戒酒,肝臟在「求救」!

表現1,尿液顏色深、異味重

喝酒後,早上起來第一泡尿液,顏色較深,甚至如濃茶色,並且異味重。

此時,需警惕肝臟已經受損,切莫忽視。

當肝臟受損,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導致從尿液中排出,便會導致尿液顏色深重,且會導致異味比較重。

表現2,牙齦出血

喝酒者的人,如果經常在早上刷牙時,牙齦出血,需高度警惕。

肝功能受損時,肝臟產生凝血因子的功能會下降,從而使得凝血機制發生障礙,早起刷牙時,就容易出現牙齦出血的現象。

臨床上,不少慢性肝炎、肝硬化者,會出現牙齦出血,一定要引起重視。

表現3,異常乏力、食慾差

經過一夜休息,早上起來,應該是精神抖擻。

如果,經常起床後,還是感到異常乏力,甚至食慾差,需警惕酒精肝。

早期酒精肝,會導致身體無力,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等,甚至伴有噁心、嘔吐。

此時,一定要高度警惕,切莫忽視,儘早就醫檢查。

喝酒的人,經常早起後腹脹、腹瀉的話,也要注意肝臟健康。

肝病引起的腹瀉,和正常腹瀉不同,一般沒有明顯的腹痛,只是大便時間延長,不通暢。

因此,長期喝酒者,一旦出現這類情況,一定要高度警惕。

一:營養滋補肝臟

1、優質蛋白

食物來源:蛋、奶等製品。

豐富的蛋白質,就像肝臟的「維修工」,能起到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

因此,長期喝酒的人,要注意優質蛋白的攝取,應該在90克左右,來滋養肝臟健康。

2、維生素

食物來源:蔬菜、水果、堅果等。

對於肝臟來說,補充維生素,具有重要意義。

維生素A,可修復肝功能,阻止和抑制肝臟中癌細胞的增生。

B族維生素,能加速物質代謝,能增強肝臟對酒精的耐受性。

維生素E,可防止肝組織老化,護肝的作用很明顯。

二:茶水保護肝臟

黃花苗根茶

黃花苗是一種葯食兩用的植物,被稱為「排毒草」,歸肝經,擅於排肝毒,還可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與乳薊的功能不相上下,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患者身上。

同時,黃花苗還可以降肝火,促進肝、腎活動,防止肝損傷,尤其是預防酒精性肝損傷。

平時用黃花苗根茶泡水喝,利於提高肝臟解毒功能,達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刺玫菊茶

用刺玫菊泡水,可強肝、促進血液輪迴,溫養人的心肝血脈,舒發體內鬱氣,對於肝臟健康非常有利。

三:運動強健肝臟

1、散步

步行,可加強循環系統、免疫系統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並且,步行,運動量適中,既不增加肝臟負擔,又可鍛煉心臟功能。

此外,散步,還有助於「散心」,改善不良心情,使得心情更佳愉悅。

良好的心情,有助於肝氣抒發,有利於肝臟健康。

2、推兩肋

一手向前,一手向後,相對來回搓摩,一去一回計1次,共做30次。

四:睡眠養肝血

中醫講:人卧,血歸與肝。

在睡眠時,流經肝臟的血量增加,有助於養肝血,滋養肝臟健康。

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肝臟的自我恢復,睡眠養肝,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子時熟睡,利於肝臟自我恢復。午時小憩,利於補肝血,促進肝臟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45歲後,想長壽,謹記:早起3要、飯後3不要、睡前3不要!
人到中年,控制好體重,能防「五病」!提醒:飲食上,做好4件事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