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國想欺負秦國,秦國就用十二年的戰爭告訴他:老秦人不是好惹的

晉國想欺負秦國,秦國就用十二年的戰爭告訴他:老秦人不是好惹的

就在秦宣公低頭髮展,僅僅四年之後,狼來了,這頭狼不是別人,與秦國隔了一條黃河的晉國,他突然跑到秦國幹什麼呢?

眾所周知,晉國也是個老牌諸侯國,實力與秦國相比,簡直高了好幾個檔次,雖然高了好幾個檔次,但春秋初期卻默默無聞,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就是,晉國發生了七十餘年的宗族內鬥。

這場宗族內鬥,於秦國而言,大致從秦文公時期開始,到秦德公時期結束,也正因為這段時間晉國宗族內鬥,無暇他顧,所以,秦才有機會順利的向東發展,並佔據關中地區。

晉國宗族內鬥結束之後,君位傳到姬詭諸手中,而姬詭諸,不是別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晉獻公。晉獻公歷史上雖然以昏聵聞名,但早年的時候,他可是一代有為的英主,有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足以說明他的為人了。

春秋初期,各諸侯國用人都採用夏商延續下來的「公族大夫」制,當權的全是君王家族的親戚,很少落到旁人手中,家天下雖然很好,但一來狹窄的選材範圍不會代代都能選出英才;二來呢,家族裡也就那麼幾個人,這幾個人代代為官,勢力年深日久的積累下來,難免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晉獻公不就是這麼上台的嗎?他們原本是曲沃小支,沒資格繼承君位,可就通過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人的積累,逐步發展實力,才消滅翼城大宗,最終奪取了晉國天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曲沃代翼。

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晉獻公當政之後,就特別擔心公族裡會有人奪權,會有人奪權怎麼辦?自然時刻想著改變的辦法,於是呢,一個改變了用人制度,改變了歷史走向,卻沒有多大名氣的老農民,恰到時機的出現了。

這個老農民叫祖朝,祖朝這人很有意思,雖然沒有當過官,可作為農夫,對祖國卻有深深地責任意識,有一天吃飽了沒事,就給晉獻公上書說:我是翼城東郊的老百姓,現在想聽聽你們是如何討論國家政策的。言下之意很明顯,他想參政議政。

祖朝大約是從現代的民主國家穿越過去的,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居然要求君王允許自己參政議政,他又不是人大代表,因此放在現在都是個笑話。

作為封建意識非常濃厚的晉獻公,對這種要求自然是非常嗤之以鼻的,說:國家大事官員們都討論好了,你個小老百姓管那麼多閑事幹嘛。

祖朝對這種說法很不滿意,說:「這怎麼能是閑事呢,古代的桓司馬早晨朝見君主,出門晚了,駕車的催馬趕路,副駕駛也催馬趕路,駕車的就對副駕駛說,你為什麼多管閑事?從旁邊喝馬催車呢?

副駕駛說:怎麼叫多管閑事,遲到了以後,君主會責怪司馬,司馬受到懲罰,災禍也會降臨到我的頭上,我們同呼吸共命運,哪能不催馬趕路呢?

現在老百姓和官員都相當於車夫,只不過我們地位低點,是個副駕駛而已,對於國家大事,假如官員決策失誤,就會引發混亂,從而使我們承受深重的災難,我始終為這樣的結果擔心,所以哪兒能不關心國家的決策呢。」

晉獻公一聽,很是有理,於是破格接見祖朝,跟他討論國家大事,得到了許多啟發。事情結束以後,祖朝謝絕一切賞賜,很高傲的走了。

可晉獻公卻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有人說了,晉獻公可是個連兒子都下手的昏君,他怎麼會聽一個老農民的話呢,事實上,晉獻公早年還是很英明的,到晚年娶了驪姬之後才逐漸變壞,這一點可千萬不敢馬虎。

晉獻公想:原來吃素的果然比吃肉的高明,高手還真是在民間啊,我原先選材的範圍太窄了如果放到整個兒晉國,外姓中有才能的也可以當官,並且政績突出的就賞,政績平庸的就罰,這樣一來,一則可以使晉國國政清明,人人向上;二來也可以削弱公族大夫的權力,從而避免再度出現公子奪權的禍亂,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呢。

抱著這樣的想法,晉獻公破格重用了沒有任何家族背景,窮苦人家出身的荀息、里克等一批文武官員,並採用這些官員的建議,對群公子盡行驅逐、誅殺,徹底解決了「公子作亂」的問題。

從那以後,在這批賢臣的幫助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六,徹徹底底的統一了山西,並將勢力延伸到陝西、河南一帶,使黃河中游地區全部成為晉國領土。

雖然祖朝的故事僅僅是個傳說,但晉獻公上台後,改變用人制度,開創性的將「公族大夫制」改成「士族大夫制」倒是真的。儘管只前進了一小步,但晉國的政治風氣卻活潑了許多,趙國的先祖趙衰就是在這個時候步入晉國政治圈的。

不管怎麼說,經一系列改革之後,晉國無論在軍事、政治還是經濟上,都非但恢復了先祖的榮光,還變得更加強大,至此,晉獻公野心勃發,意圖再將晉國的疆域擴大一倍,以迅速增強晉國實力,有跟齊、楚兩國爭雄的本錢,成為中原地區實實在在的霸主。

心裡既然有了這個目的,那就開始尋找目標,那麼,下一步的擴張的目標該指向誰呢?當時晉國的環境是:

南邊是楚國,楚國楚成王當政,強大的難以想像,惹不起;東面是齊國,齊國齊桓公在位,有名的中原霸主,同樣惹不起;唯有西邊,一河之隔的秦國,雖然剛剛崛起,但實力還非常虛弱,實力虛弱,卻佔據著富饒的關中地區。

憑你秦國的德行,配擁有那塊土地嗎。好吧,既然誰都惹不起,那也就只能該著你倒霉,誰讓你跟我當了鄰居呢,還是滾回你的甘肅老家去吧。

於是,公元前672年,即秦宣公四年,晉獻公便率先向秦國出手了,沒有理由,只因為晉國上下都認為:周邊諸國當中,只有秦國最好欺負。春秋時期,弱國生存就這麼難。

這場戰爭對秦國而言,來的很不是時候,而且對手還是強大的晉國。所以在晉國挑起戰爭之初,秦宣公採取了隱忍的政策,不打算跟晉國把關係搞僵,因為畢竟秦國好不容易發展到今天,晉國又那麼強大,一旦打起來,必然是個兩敗俱傷的結局,秦國前幾代人的努力必將付之東流。

然而秦宣公雖然這麼想,但耐不住晉獻公得寸進尺,你越忍讓,他越以為你好欺負,因此屢次興兵過河,打得秦人苦不堪言。忍讓換來對方的得寸進尺,這時候該怎麼辦,為了發展,連面子都不要了?既然你這麼不識進退,那老秦人就由著你欺負嗎,當然不是。

一時之間,國內求戰的呼聲很高,老秦人也是有脾氣的,你要戰,便來戰,大不了玉石俱焚,跟你拼了。秦宣公也被逼的忍無可忍,老秦人好欺負嗎?你想的太天真了,讓你看看老秦人的脾氣,主意拿定,遂於當年在渭南作密畤,祭祀青帝,獲得天神的旨意之後,舉旗東征,正式對晉國宣戰。

秦國歷史上第一次與中原諸侯的戰爭就這樣打響了,打響之後,晉國才明白,他們招惹了一個怎樣的對手。

文/粉書匠.原創

史書上對這場戰爭雖然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我們知道,打秦宣公開始,到秦穆公與晉國和親,中間還有個在位僅四年的秦成公,合計下來,秦、晉兩國整整十二年沒幹別的,就是一直在斷斷續續的戰爭。

晉國雖然強大,但整整十二年,沒討到多少便宜,一直跟弱小的秦國互有勝負。

秦國不打則已,一打就是十二年,十二年什麼都不管,就要爭這口氣,而且弱小之際還能跟強大的晉國打成平手,這得有多麼的了不起。

秦國也由此從一個專註內部發展的封閉式諸侯轉到與中原文明爭強,這一爭強不要緊,秦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老秦人真不好惹,晉國的盲目自大猶如打開一個潘多拉魔盒,硬生生把秦國拉到中原諸侯的戰場,秦國即由此催生出一代代明君,中原諸侯的惡夢就逐漸拉開序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粉書匠 的精彩文章:

趙括其實是個軍事天才,之所以說他紙上談兵,是我們都誤會他了
姜子牙竹籃打水一場空!封神後姜子牙的結局,給個大帝都不換

TAG:粉書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