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總動員4》——是玩具,也是依戀和陪伴呀!
《玩具總動員》從1995年第一部上映開始,已經走過25個年頭。隨著《玩具總動員4》上映,這個陪伴無數人走過童年的系列電影終於迎來大結局。在電影里,胡迪和巴斯兩個並肩作戰的玩具也換了主人——原來的主人安迪長大了,胡迪和巴斯以及其他的玩具們一起到了新的主人邦尼家。
兒童對於玩具有著天生的依戀,這種依戀會伴隨兒童很長時間,甚至直到成年。
早期的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對於毛絨玩具或者小毯子的依戀,是缺乏安全感的反應。但後來的研究卻發現,喜歡毛絨玩具的孩子注意力更專註,行為舉止也更大方,比較少害羞。
就像在《玩具總動員》里,胡迪陪伴主人們第一次去幼兒園,玩具可以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里感到更加勇敢。自己的玩具有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觸感,會讓自己感覺安全、放心。即便是不熟悉的玩具,在陌生的環境里,也會成為孩子選擇一起玩的對象,因為孩子知道玩具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拒絕自己,跟玩具玩可以給自己一個安全、舒適、沒有壓力的環境。
有一個玩具朋友,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練習跟真人交往,他們會給玩具講故事,跟玩具對話,會從玩具的角度思考問題。
雖然孩子知道玩具不是「活」的,沒有生命,但不少孩子還是會跟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建立起情感上的聯繫。一旦這種情感的紐帶建立起來,孩子會給這個玩具賦予身份,這個玩具在孩子的眼中就「活」起來了。在跟玩具的遊戲過程中,在玩具陪伴度過的困難中,兒童將「這個」玩具當成了自己的夥伴,就像主題曲里唱的那樣——你是我的好朋友,「這個」玩具是特殊的。如果「這個」玩具壞了或者丟了,孩子急得大哭大鬧,家長可不要妄想用隨便一個什麼「代替品」就糊弄孩子。就像被塞給一個陌生人,新的玩具不能代替原來的玩具跟孩子建立起的情感聯繫。
只是人類,動物也對玩具有依戀。發展心理學家亨利·哈羅為了研究幼兒的愛與依戀,採用恆河猴作為實驗動物,由實驗人員進行精心的人工養育,在這種條件下成長的幼猴比由母猴照顧的幼猴更健康。但是哈羅注意到,這些幼猴非常依戀蓋在籠子里的棉花墊子。當研究者把墊子拿去清洗時,它們變得非常生氣和焦慮;如果幼猴生活在一個沒有軟墊覆蓋的籠子里,即使擁有非常好的營養和醫療條件,它也無法茁壯成長。把墊子放進去以後,幼猴會變得更加健康,看起來也更加滿足、快活。因此,哈羅認為,幼猴除了基本的飢餓、乾渴等生理需求外,還有一種觸摸柔軟物質的需求。
了驗證這個理論,哈羅和他的合作者們製作了用於實驗的不同類型的母猴模型,作為幼猴的代理媽媽。哈羅為幼猴準備了四個「猴媽媽」:
1.鐵絲做的沒有奶瓶的猴媽媽;
2.鐵絲做的有奶瓶的猴媽媽;
3.木頭和絨布做的沒有奶瓶的猴媽媽;
4.木頭和絨布做的有奶瓶的猴媽媽。
實驗證明:除了餓了需要吃奶的時間,小猴子都選擇在絨布媽媽身邊待著,受到驚嚇的時候,小猴子會跑向絨布媽媽的身邊。不管是誰餵養了它,溫暖的觸感比提供食物更重要。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如果玩具做得到,為人父母就更應該做到。因此,關心孩子,不僅僅是依靠提供物質條件。陪她一起玩、給他一個擁抱,你會變成孩子心裡比玩具更無法取代的存在。
作者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律動世界」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主題年活動系列專題講座第七講:實物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煉成的
※我們的糧食系統面臨突破「環境極限」的危險——我們該如何緩解壓力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