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崇禎無治國之術,權臣無匡輔力;大明朝不亡,怕是都沒有天理了

崇禎無治國之術,權臣無匡輔力;大明朝不亡,怕是都沒有天理了

崇禎三年八月十七日,袁崇煥在尚未定罪的情況下,在監獄裡被拉出來殺死了。對於袁崇煥之死,是誤殺還是當殺,後人多有爭論。歷史就擺在那兒,也只能任由後人評說了。

不過袁督軍也許死不足惜,大明朝可就註定要亡了!不是袁崇煥有多偉大,因為這時候大明王朝出了問題,皇帝本人出了問題。

袁崇煥空許諾言致死

崇禎為什麼非要殺袁崇煥呢,清虜圍京城是導火索,袁擅殺毛文龍是借口,逼著皇帝要軍餉才是致死主要原因。崇禎元年袁崇煥赴任寧錦督師,陛見皇帝,皇上召問「建部跳梁,十載於茲,平遼方略,可具實奏來」。袁崇煥未加深思回答,「五年建部可平,全遼可復矣」。皇帝聽罷很高興說道,「五年復遼,朕不吝封侯之賞」。當時給事許譽卿問袁崇煥平遼之略,崇煥說「聊慰聖心耳」。譽卿問。皇上按期責功你怎麼辦。崇煥方知失言,更見皇帝時,求皇上使其事事應手,特別是錢糧要跟上。皇帝當然是悉數答應。崇煥為穩妥起見又推薦王象乾幫助自己,當時就有廷臣看出袁祟煥對於五年復遼,唯恐難以做到,而舉薦王象乾是因為王象乾是主撫的。王象乾上任後,也就專任撫賞事宜。

毛文龍為遼東參將,其在皮島建成一軍事重地,其地處朝鮮與登萊之中,對清制約性很強,後掛平遼總兵印,當時與清達成協議,以三百萬金交換二衛地。崇煥得知此事後,以閱兵為名,至皮島,將文龍擒斬於轅門外。

後來袁崇煥屢次向朝廷催要兵餉,餉不到位,則今天報兵變當彌,明天報軍欲鼓噪。

崇禎帝不察,錯失中興的機會

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上的崇禎皇帝,眼見白花花的銀子向東流去,哪有個不心痛。這天與內閣首輔周延儒商討此事皇帝說,內帑外庫都是萬民膏脂,若真用到國防上,我也不心痛這些錢呢。周延儒說,昔日防虜變,今日更防兵變,前次寧遠兵變,像流水般的將銀子發過去,今兒個又鼓噪請發內帑,各邊都效彷他,怎麼是個完啊!皇上問,你的意見呢,周延儒說,軍士要挾,不光為了少餉,是另有隱情呢,古人羅雀掘鼠,軍心不變,似這樣動輒鼓噪,必有緣故(這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呢)。皇上深以為是,而羅雀掘鼠四個字,真說到皇上心坎里去了。

其實,自古以來,打仗打的都是銀子,但凡崇禎是一位中主,周延儒是一位賢臣,此時的大明朝動員起力量支持在前方賣命的將士們,使他們吃飽了飯去為國家效命,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要求他們,捉麻雀,逮老鼠做軍糧嗎。這時國內尚為平靜,亂局尚未形成,若全力御邊,更無後來的國亡呢。崇禎皇帝不可謂不勤政,但缺乏政治家的遠見卓識,更不通帝王之術。

明朝的制度,省直各有預貯銀兩多者幾十萬,少者也有十幾萬,如薊鎮有銀八十七萬兩,貯遵化名為「備邊」,江南有十萬兩貯鎮江府庫,浙江有銀十七萬兩貯溫州庫,等等。其他省份皆有庫存。若地方有變亂情況,隨時可用。只是這些銀子借給九千歲魏忠賢建生祠,絕大部分進了督撫們的腰包。皇帝只忙定逆案,對於庫銀的事皇帝不知,眾臣都裝聾作啞,國庫都是空的。皇帝只在宮廷里與群臣鬥嘴皮子,貪腐的官員們個個擁巨資,互相包庇,蒙蔽聖聰。若此時崇禎以雷霆之勢,追邀欠款,懲治貪吏,所貪贓物贓款收歸國有,用以應對國難,自不會臨難擾民,至民失所了。民能樂其業,將士能效命疆場,未嘗不是一盛世呢。

剛愎自用,用人不當

崇禎皇帝剛愎自用,樞撫之臣動輒獲咎。應對不達聖意獲咎,兵卒鼓噪彈壓不力獲咎,對分散各地的王爺們保護不力獲咎,然後又用其帶罪效力。大臣們日日恐懼於救過之中,而不是獎功伐罪。所用輔臣沒有一位象張居正般的能擔當的救時宰相,個個面諛人主,尸位素餐。

給事中黃承吳面陳當修水利。皇上問水利何為不修,閣臣周道登,錢龍錫說,水利是東南第一大事,但修理需錢糧。皇上便沉思良久,說道,修水利能不擾民么,錢龍錫回道,臣等唯恐擾民方讓撫按們酌議一下。御史毛羽健又疏請恢復驛遞,皇上為節省開支,當然是不會答應的。戶部主事王家禎同兵部尚書王在晉奏各邊冒領兵餉的事,皇上聽了很惱火,立敕兵戶二部往各邊查核。後來自然是不了了之。這些朝臣們多有陪著皇上講明君治國的大道理的,而辦實事為國分憂者卻無一人。

殺了袁崇煥以後,當兵的仍然要吃飯才能打仗,耿如杞的五千勁卒,三天不給飯吃而「隨路劫掠,皇上便治罪把耿如杞關押起來,這五千兵則潰歸到晉中當了流賊。甘肅巡撫梅之煥統兵救京城以勤王,不給糧食吃飯,便「脫巾鼓噪,」這之煥不妨殺了幾個帶頭的,剩下的一千人潰歸陝西為盜去了,這梅之煥難辭其咎,被革職為民。所舉個例為冰山一角。

崇禎保護權宦,致使流寇四起

崇禎皇帝始終致力於保護眾多大明王爺們的利益,不去傷害貪官們的利益,他自已又不會屙金溺銀,只能是增加賦稅以濟軍需,崇禎十年,皇帝下詔,「暫累民一年,除此心腹大患」。應撫張國維,浙撫熊奮渭,卻加征二年,二十餘萬盡入私囊,各級上行下效,只苦了當兵的為民的。易子而食者有之,殺父母而炊者有之。(崇禎七年,山陝大旱人相食,永寧州民蘇倚哥食其父母)。當饑民與亂兵糾合在一起,「流寇」也就產生了。

就是在內有「流寇」外有清虜的情況之下,皇帝在宮中空言治國,大明的王爺們,皇親國戚們,朝廷重臣們,也不為國分憂的。崇禎九年,因乏之勢已顯,皇上仍不忘「篤厚天潢」,欲為郡王子孫,考驗授官。禮部右侍郎陳子壯上書諫止,這時皇帝端著茶碗喝水,大怒,把茶盞摔在地上,下詔「阻詔間親,法司提問」打到大獄裡去了。

自古忠臣有逆言,奸臣順其意,其所用首輔若溫體仁,是奸勝李林甫般的人物,在隔絕視聽,阿順上意上肯下苦功夫,像黃道周這樣的正直之臣,只能久處朝廷以外了。

君乏治國術,臣無匡輔力,大明朝再不亡,也就沒有天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君史話 的精彩文章:

進入文明社會後,人類的「原生家庭」,留下了怎樣的印跡
誰說,我們沒有信仰

TAG:錢君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