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宋朝的大臣真好命,敢跟皇帝這樣說,放別的朝代早死很多回了
想必接受過義務教育的諸位,中學都有學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裡面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讓我們知道了,他是一位胸懷天下,體恤百姓的良臣。但是,筆者敢打包票,你們一定不知道北宋時期還有另一位姓范的大臣,有著和范仲淹一樣的濟世情懷。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范雍。
對於他的故事,我們還要從一座皇宮說起。
北宋真宗期間,皇帝趙桓信奉道教,他看到當時的宋朝開國未久,國家還算有錢,便決定窮盡天下民力,建造一座道教宮殿,這座宮殿取名為「玉清昭應宮」。玉清昭應宮原計劃用十五年的時間來建造,後來,工匠們加班加點,整個工程僅用七年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
玉清昭應宮規模巨大,氣勢恢宏,比當年秦始皇修的阿房宮還要氣派些,若是能保存至今,那據對是一件瑰寶。可惜,天不遂人願,玉清昭應宮在完工之後的僅僅十三年,就遭了一場大火,偌大的一個皇宮燒的就只剩幾間破屋爛房了。
時過境遷,當時下令建造宮殿的宋真宗,此時早已不在人世,宋朝在位的君主是他的兒子宋仁宗,不過,掌權的人卻是宋仁宗的母親章獻太后劉娥。火災後不久,章獻太后便召集群臣,召開緊急會議,商討解決辦法。
根據《宋史》記載:玉清昭應宮災,章獻太后泣對大臣曰,「先帝竭力成此宮,一夕延燎幾盡,惟一二小殿存爾。」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章獻太后是非常希望能夠重建玉清昭應宮的,以至於,她不惜在群臣面前痛哭流涕。
這時候,趙雍出現了,那麼,他對此事是什麼反應呢?
我們再摘一段《宋史》:「雍抗言曰:不若悉燔之也。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遽為灰燼,非出入意;如因其所存,又將葺之,則民不堪命,非所以畏天戒也。」 也就是說,范雍不但不同意重建宮殿,還覺得這場火燒的還不夠完全,燒的還不夠徹底。所以,應該組織人員,再放一把火,把剩下的那幾根破柱子什麼的全都燒掉。
他的理由是:宋真宗在位的時候耗盡錢財,竭盡民力來修這麼個華而不實的東西本來就不太對,現在,一場大火把這皇宮燒了,那是老天爺對我們的警告,如果,此時的我們不聽老天爺的勸阻,執意再重建這麼一個宮殿的話,那麼,老百姓會不堪重負,這種事對誰都沒好處。所以,到不如把剩下的那點東西一把火燒個乾淨。
要知道,當時的章獻太后劉娥可是掌握實權的人。
乾興元年,宋真宗駕崩,劉娥臨朝稱制。之後,劉娥找準時機,將權臣丁謂罷相,貶至崖州; 天聖二年,劉娥「違制」,沒有著后妃服飾而是身穿帝王龍袍,參加宋廷的冊封大典。天聖七年,她再治曹利用謀反之罪,曹利用自殺。至此,宋廷的朝政,完全落入到了劉娥之手。甚至,有臣子上書,請劉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獻《武后臨朝圖》,均暗示劉娥稱帝。
所以,在封建時代,這種人往往說一不二,而那些提反對意見的人,可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遇到脾氣好點的,可能會罵你兩句,若是遇上昏君,掉腦袋都有可能。不過,好在章獻太后雖然大權在握,但她還是個講道理的人,史傳其「威震天下」、「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就是說,劉娥的才能堪比漢朝的呂雉、唐朝的武則天,但是,卻不像她們兩人那麼囂張跋扈。
所以,章獻太后最終還是聽從了范雍的意見。當然,沒有多少人物是十全十美的,范雍也不例外,這點我們無需諱言。范雍雖然在敢於直諫這方面十分值得褒揚,但是,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卻不是非常突出,在外征戰之時曾犯下過一些軍事錯誤。當年,西北邊境地區李元昊造反的時候,他正好擔任振武軍節度使,對邊境防禦有一定的發言權。
有人向他建議說:「延州這個地方是對抗敵人的戰略要地,但是,這裡地形開闊且防禦措施比較少,士兵儘是些老弱之人,也沒有一個很牛逼的將領統領他們,而賊寇在此地來來回回的,恐怕要出大事情。」可是,范雍絲毫不把此事放在心上。因為,在此之前,李元昊曾派人向范雍示好,范雍相信了他的話,所以,他認為邊境防禦沒必要搞得太緊張。
不曾想,某天李元昊帶著數萬人馬突襲宋朝邊境,一路殺到延州城下。當時,因為大將軍石元孫領著重兵在外巡遊,城裡沒有多少可用的人,滿打滿算才幾百名士兵。范雍沒有辦法,只好向慶州的劉平求援,劉平二話不說,點齊人馬就來了,與之前出兵的石元孫一道,在三川口這個地方,與李元昊大戰了一場。
沒想到,李元昊的人馬實在太強大,劉、孫兩人不但沒打過,還成了別人的俘虜。范雍一看局勢如此不妙,也就不敢再搞什麼花樣了,只好把城門關上,能守到幾時算幾時吧。好在,守到最後天降大雪,李元昊撤軍,城池這才得以保存下來,也算是他運氣好吧。
參考資料:
【《宋史·范雍傳》、《范文正公集》卷一三《范公墓志銘》、清康熙《建寧府志》卷五】
※一個成功的人,身上肯定有許多成功者必備的潛質,他就是其中之一
※朱棣為什麼喜歡老二朱高煦,卻不喜歡老大朱高熾?有一個致命原因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