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作者 | 姜洪軍

出品 | CSDN雲計算(ID:CSDNcloud)

「在資料庫技術方面,亞馬遜落後甲骨文10至20年」。2018年10月23日,甲骨文(Oracle)創始人、執行董事長拉里·埃里森,在甲骨文舉辦的一次大會的主題演講環節中,再次火力全開。

他稱甲骨文的資料庫「完全自治」,而亞馬遜的資料庫則是「半自主的」。「半自主資料庫就像半自動駕駛汽車一樣。」埃里森這樣表示,「你進去開的時候,你就慘了,最後必死無疑。」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甲骨文創始人 拉里·埃里森

多年以前,他曾不斷地「炮轟」微軟和其創始人比爾·蓋茨。

「我不介意駕駛著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在微軟總部扔下一枚導彈。」埃里森這樣誇張地說,「我的目標是擊敗微軟」。「我和蓋茨之間的戰爭不是個人的事,是全世界的事。」

埃里森總是這樣個性鮮明,話語犀利啊!

說起來,一部資料庫發展史,幾乎就是半部埃里森傳奇史,本文就先從他豐富多彩的人生講起。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一個特立獨行的創業者

埃里森對外界的抨擊從不在意:「並不是每個人都得欣賞我,我也不是非得喜歡每一個我所認識的人。我喜歡被關注和被欣賞的感覺。但如果有的人不那麼喜歡我,我仍可以活得更好,仍然會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

「不斷地用生命去冒險,只為了確定自己仍舊活著。」 埃里森這樣說過,「敢作敢為者寧願選擇自我了斷,也不願被囿於人為設計和製造的囚籠之內。」

埃里森曾買了一架拆除了武器的義大利產「馬爾切蒂S.211」型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和別人進行模擬空戰。《上帝與拉里?埃里森的不同》書作者邁克?威爾遜描寫他們在「空中急轉彎,突然下降,俯衝猛撲,他們似乎在玩電動遊戲,好像他們手中操縱的是控制桿,頭上藍天是巨大的顯示屏。」

一次,埃里森帶著年僅十幾歲的兒子一起做飛行特技表演,令觀眾驚出一身冷汗,更讓他的前妻一顆心懸在嗓子眼。埃利森對此解釋:「學校里的學生吸毒行為會對他們產生嚴重的危害,這比讓他學習特技飛行還要危險,因此,我寧願讓他去學習特技飛行。」

我行我素的他說:「我會對我的感覺和我做的每一件事負責。沒有人能左右我的感覺。如果我的一天過得很糟,那是我讓它變的很糟;如果我的一天過得不錯,我也是唯一一個能得到無可否認的褒獎的人。要改變生活,使自己快樂,責任不在他人。我需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在電影《鋼鐵俠2》中,埃里森曾客串了一位億萬富翁式的軟體巨頭。有媒體評價:「這是一個他再熟悉不過的角色,也可以說是埃里森的『本色演出』」。

埃里森1944年8月17日出生,是一位私生子,他的母親隨後把他交給別人撫養。「她認為,把我交給別人撫養是個好主意。她無法邊工作邊照料一個小孩,那太困難了。」他回憶。

很多媒體描述他成長的環境充滿犯罪與暴力,但他不這樣認為:「真的,我並非在不安全的環境中長大。當然,那兒有槍戰,但沒人中彈,幾乎沒有人被打死。當然,有一個月份比較特殊,理查德·斯佩克在那個地區殺死了9個護士……我們躲進了屋裡,所有的窗戶都被關死了。但這種情況是例外,通常不是這樣的。」

少年埃里森在學校里是個另類,他自己說:「我從不接受傳統的智慧,這給我帶來不少的麻煩。雖然這使我一生受益不少,但在一個讓人循規蹈矩的學校中學習時,確實會給人帶來很多不愉快。」

為了管教他,他的養父沒少「修理」他。他後來回憶:「天啊!那對我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我想我父親對我有一種奇妙的影響力。烈火煉真金,真金不怕火煉。我真要感謝我的父親。」

他高中畢業後,進入伊利諾伊大學就讀,但二年級時就離開了學校,《商業周刊》稱他離開的原因是因為平均成績沒有達到及格水平。過了一個夏天,他又進入芝加哥大學,同時還在西北大學學習,雖然上了三個大學,但最終沒有拿到任何一家的大學文憑。

「大學學位是有用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獲得一個或者更多,但我在大學沒有得到學位,我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計算機課,但我卻成了程序員。我完全是從書本自學編程的。」埃里森說,「老師們只要求你按他們的意志行事,只有這樣你才會討得老師的歡心,但這樣的結果是你永遠不會在生意場上有所作為。」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青年時期的埃里森(圖右)

他的朋友喬舒亞·萊德伯格說:「他學習新東西非常快,速度驚人。因此,跟他交談,常使人感到壓力很大。他是我曾經遇到過的最機智、最富洞察力的人物之一。」

「就算我將面對艱巨的任務,去試試也比逃避好。逃避困難不可能帶給我任何獲得成功和喜悅的機會,但嘗試了就有可能。我也許不能做所有的事,但至少我能做好一部分。」埃里森說。

他是個追求完美主義者,他的前妻愛達·奎因回憶他們貼牆紙時的一段故事:「牆紙貼得稍微斜了一點,他就發起脾氣來,猛地把牆紙撕了下來,揉成一團扔掉。那牆紙是很貴的。其實,他只要把牆紙移正一點就行了。但他不肯,非要重來。這是他完美主義的一個例子。他做的事結果比預計差一點也不行,他無法安心。」

「好在經營軟體公司不需要大量的資金,用點小錢就可以創業。所有偉大的軟體公司都是這樣開始的,也許不是所有的,但微軟和我們是的,我們比微軟資金更少,幾乎一無所有。」埃里森這樣介紹甲骨文公司的肇始,「當我創立公司司時,我想建立一個讓我喜愛工作的環境,這是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我也要通過公司養家糊口,但沒想到會成為現在這麼富有。錢不是最主要的,我真的是想和我喜歡或者佩服的人一起工作。」

埃里森創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讀到了IBM公司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公開論文。

美國未來學家斯圖爾特?布蘭德曾說過,「在合適的地點出現的合適信息,能改變你的生活。」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超過了上千億美元的市場機遇

1976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係理論》,這篇論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開了關係資料庫軟體發展之先河。

埃里森曾將IBM選擇微軟的MS-DOS作為IBM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比為「世界企業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價值超過了上千億美元。」而IBM發表這篇論文後沒有很快推出關係資料庫產品的錯誤可能僅僅次之。

這件事是甲骨文起家的關鍵的節點,但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資料庫產品的開端,其實,資料庫產品最早出現的日子要往前再上溯10年。

資料庫技術最初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第一代的代表產品有:1969年IBM研製的層次模型的資料庫管理系統IMS、70年代美國資料庫系統語言協商CODASYL下屬資料庫任務組DBTG提議的網狀模型。層次資料庫的數據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樹,網狀模型對應的是有向圖。這兩種資料庫奠定了現代資料庫發展的基礎。這兩種資料庫具有如下共同點:支持三級模式(外模式、模式、內模式)。保證資料庫系統具有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和一定的邏輯獨立性;用存取路徑來表示數據之間的聯繫;有獨立的數據定義語言;導航式的數據操縱語言。

《連線》創始執行主編凱文?凱利說過:「有個生物學家曾寫過一本書,他通過基因視角觀察生命,指出生命的不斷繁衍某種程度上是基因不斷繁衍的自我需要。而我從技術角度看待生命,得到結果同樣如此。我認為,技術是生命體的第七種存在。人類目前已定義的生命形態包括植物、動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細菌、真細菌,而技術應是之後的新一種生命形態。」凱利認為技術的演化和它們有著驚人的相似。資料庫技術也可以視作是這樣。

1976年,IBM研究人員發表的這篇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係理論》,被看作是開資料庫第二代的關係資料庫系統發展之先河。

不過,此前數年,關係資料庫的概念已經在坊間流傳。1970年,IBM的研究人員就發表了一篇白皮書,介紹管理資料的一種新方式。用戶無需知道資料的儲存方式或怎樣搜尋資料,只要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而資料庫將會找出正確的信息,信息將以表格方式呈現,且經過整理。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上世紀80年代,挑戰IBM可謂是矽谷青年的標配動作,圖中者為青年喬布斯

IBM的這份白皮書只介紹了關係資料庫系統怎樣使用,但還沒有建立起一套系統來公開展示。數年之後,IBM的研究人員又再度注意到關係資料庫管理的問題,他們提出了SQL(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結構化英文查詢語言)。1976年,IBM公司的研究人員在許多科技期刊上發表了SQL的規範,這讓許多程序員第一次察覺關係資料庫是如何運作的。這其中就包括埃里森。

IBM為什麼會把這麼重要的信息公開呢?有人認為當時的IBM已變得「官僚化」:技術研發與公司產品開發脫節,研究人員只關心發論文,不關心具體應用。

《矽谷108將——150年來矽谷英雄史詩》的作者大衛·卡普倫不這樣認為,他稱:「IBM身為一個開創者,它並不了解這個東西在商業上的潛力。除此之外,公司擁有共享的研發文化,至少是在主要風格上。有部分原因是來自私心,因為IBM在許多高科技的東西上被視為工業界的標準兒,而它要盡全力維持這種看法,儘管某些想法可能會在其他方面開花結果。IBM後來決定讓微軟授權MS-DOS給其他公司使用,是基於IBM認為將MS-DOS標準化為公司帶來的利益會和微軟一樣多。但是,IBM將研究結果公開分享的風氣,部分來自於一種信念,那就是突破將會對整個產業界帶來利益,即使其他企業後來可能居於領先的地位。」

卡普倫認為IBM的研究人員公開發表論文並沒有錯誤,錯誤在於他們一直到1982年才推出自己的關係資料庫軟體,而這時候,埃里森的甲骨文已經在這方面耕耘五年了,IBM將這個理念商業化後,只佔有了整個市場的一小部分而已。

「每一項突破性技術的誕生,都會伴隨著一些成功者和失敗者出現。」《創新者的窘境》的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這樣說過。

當時,埃里森閱讀了IBM這篇公開發表的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係理論》,並進行了認真的揣摩,他對同事說:「我們可以做這個。」

隨後埃里森和兩位夥伴合夥成立了一家軟體公司,開發商用關係型資料庫管理系統。他們將第一個產品命名為Oracle,這個名字源自他們給美國中央情報局做過的一個項目,隨後他們將公司的名稱也正式改為Oracle(甲骨文)。

埃里森回憶:「當時公司規模很小,擺在我們面前的路有兩條:要麼快速發展,要麼死亡。」他制定了銷售為王的政策,「公司確立了以一切以銷售為目標的政策,我們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自己的銷售額。」

埃里森精力充沛,員工說他「腦中的點子永遠比別人至少快18個月」。

無論如何,埃里森認為搶佔市場是最重要的, 從1977年到1984年,甲骨文的銷售額保持了每年高於100%的增長率。

「獨闢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英國詩人W?布萊克曾這樣寫道。

1985年,姍姍來遲的IBM發布了自己的關係資料庫DB2。埃里森迅速給IBM的資料庫技術研發人員寫了一封信,稱:「如果你能提供你們設計的資料庫細節,我來複制,那麼我們的系統就是一致的了。」結果,IBM根本不理會埃里森的「妄想」。

埃里森告訴手下:「跟著IBM,永遠不會錯。」

80年代的甲骨文雖然無法像微軟那樣幸運地成為IBM的貼身舞伴,但這不妨礙埃里森讓甲骨文的舞步跟上大象的節奏,甲骨文緊隨IBM的資料庫標準。聰明的埃里森看透了IBM和甲骨文當時的關係,80年代的IBM是個用硬體思維考慮問題的「大象」,不會踩著當時像「牛虻」一樣活躍而犀利的軟體廠商甲骨文。埃里森到處宣傳自己與IBM的兼容性,給人的感覺甲骨文和IBM在一條戰線上。

甲骨文後來成為可與IBM大象匹敵的「巨鯊」,並開始挑戰這個當年引自己上路的老師,埃里森曾說:「現在應該把IBM DB2(資料庫)丟到垃圾箱裡面,因為它們的大部分程序都是祖輩和父輩編寫的,誰會選擇它們?」

IBM軟體事業部全球銷售副總裁邁克?鮑曼回應說:「我們會儘快拔掉甲骨文的牙齒。」憤怒的「大象」一度還發起了針對甲骨文的「破甲計劃」。

由於資料庫領域的故事紛繁複雜,本文以甲骨文的發展歷程為線索,在它發展歷程中,每遇到一個對手,我們就把這個對手與之博弈的故事講完,這樣文章的脈絡會清晰,讀者讀起來也方便。

下面,我們講述甲骨文發展早期,遇到的一個重要對手,這就是Borland公司。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快速崛起的「野人」

「對於『野人』說,他們的麻煩在於胃口太大。他們會坐在餐桌旁,從半熟的後腿上撕下一塊肉,不經細嚼就迅速吃掉。」作家梅里爾·查普曼曾把早年的Borland公司比作「野人」,強悍而又行事不羈。

1982年的一天,當暮靄升起於地平線與金黃色日輪之間,菲利普·卡恩最後看了一眼夕陽餘暉中的埃菲爾鐵塔的身影,離開了巴黎。他持旅遊簽證和2000美元前往美國。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Borland公司創始人 菲利普·卡恩

由於買機票已把錢基本花完,他只好租住別人的車庫小閣間。當他去惠普公司應聘時,由於無綠卡而沒有得到工作,於是他橫下心來準備自己開公司。

「人類只有在熱情滿懷時才顯出真正的偉大。」迪斯累里在《科寧斯比》中這樣寫到。

卡恩起初把公司命名為MIT公司(Market in time),意思是及時佔領市場,可這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縮寫。麻省理工學院的律師很快來函,對卡恩說:「嘿,先生,您的公司不能用這個名字,那是我們的校名。」卡恩於是將公司名字改為Borland。

卡恩在營銷上很會耍花招。1983年的一天, 卡恩邀請《Byte》的人來洽談廣告合作事宜。客人上門後,Borland員工熱情地招呼他坐下,說老闆正在談一個項目,一會兒就出來。隨後Borland員工演示了公司新開發的軟體,結果對方被軟體的性能所震撼,表示希望Borland能把廣告投放在他們的雜誌上。那位員工則謹慎地說這要待老闆來定。

這時,從卡恩辦公室虛掩的門裡,傳來了他和另外一家雜誌的人員討價還價的聲音。《Byte》業務代表心急如焚,在隨後與卡恩的洽談中表示,如果Borland選擇在《Byte》上投放廣告的話,可以不必預付款。卡恩矜持地答應了。

多年以後,媒體披露,另外那家雜誌的廣告代表是Borland員工扮演的,這一切都是卡恩演給《Byte》業務代表看的。

成長起來的Borland隨後花費4.4億美元購買了Ashton-Tate公司,囊括其dBASE資料庫產品。

1991年的一天,在Borland接管Ashton-Tate時,卡恩飛赴對方總部,以便親眼看到Ashton-Tate的標誌從大樓取下來的那一刻。顯然,帶著受降者心態的他似乎對此很享受。

危機管理專家邁克爾·里傑斯特認為併購時被兼并一方處境艱難,應該格外小心呵護。他說:「將被兼并公司的管理人員往往發現自己處於一種困難甚至矛盾重重的境地。他們所效忠的乃是現公司董事會,然而他們的未來卻很可能在別處。他們還有著與一群心急如焚的員工打交道的負擔,更不必說與供應商、經銷商以及其他與公司聯繫密切人士的關係了。此外他們還必須繼續其業務工作。」

卡恩沒有善待原Ashton-Tate公司員工,而是以征服者的心態看待他們,結果這家公司的員工則以毀壞客戶資料庫、快速離職等破壞性舉措來報復他。

Borland員工把Ashton-Tate的dBASE資料庫產品看做來自地獄的東西,卡恩稱「dBASE是一種骯髒的語言。」他們曾試圖研發一個兼容雙方技術的產品,但以失敗告終。這就是說,Borland 那4.4億美元的併購費用打了水漂。

「面對軟體界最大的青蛙(dBASE),這個法國人野性大發,試圖吞下任何文明人都會認為非常難吃的兩棲動物,以至於被噎死。」作家梅里爾·查普曼這樣調侃Borland併購Ashton-Tate公司的計劃。

芥川龍之介說過:「人生好比一盒火柴,嚴禁使用是愚蠢的,濫用則是危險的。」

在這段時間裡,甲骨文於1988年發布其資料庫軟體第6版,由於過去的版本在性能上屢受詬病,甲骨文的工程師對資料庫核心進行了重新的改寫。他們引入了行級鎖(row-level locking)這個重要的特性:執行寫入的事務處理只鎖定受影響的行,而不是整個表。Oracle 6還引入了PL/SQL(Procedural Language extension to SQL)語言,還引入了聯機熱備份功能,使得資料庫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創建聯機的備份,增強了可用性。

在這段時間裡,其它一系列資料庫軟體廠商也開始興起:

Informix公司在1980年成立,公司的名稱取自Information 和Unix的結合,其市場定位是為Unix等操作系統提供專業的關係型資料庫產品。Informix的第一個真正支持SQL語言的關係資料庫產品是Informix SE(Standard Engine),它一度是當時的Unix環境下主要的資料庫產品,後來也是第一個被移植到Linux上的商業資料庫產品。

Visual FoxPro原名FoxBase,由Fox Software公司在1988年推出,運行在DOS上,與xBase系列產品兼容。FoxPro是FoxBase的加強版,最高版本曾發展到2.6。1992年,微軟花1.73億美元收購了Fox Software公司,進軍資料庫市場,FoxPro被微軟進一步發展,使之可以運行在Windows之上,微軟將之更名為 Visual FoxPro。進軍資料庫市場的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馬上進入了埃里森和甲骨文的準星中。本文後面會重點講述他們間的博弈,在他們的故事開展以前,我們先來看甲骨文發展的早期、中期的一個重要對手:Sybase。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一書中收錄了大量矽谷企業的創業、創新傳奇

「競爭使人感到焦慮,競爭是我們文化中焦急成分的根源。你永遠不可能完全放鬆地說:喲,終於結束了!總是還有另外的競爭。一旦你成了勝者,別人就想打敗你,所以你只有保持競爭。你爬得越高,競爭就越激烈,你的處境就越艱難,你就越有可能失敗。」管理專家阿拉弗?庫恩曾經這樣說過。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藍海大戰

1984年馬克·霍夫曼和他的合作夥伴成立了Sybase公司,選擇了一片藍海:資料庫市場。不過有條「鯊魚」已在這片藍海中游弋了7年之久,那就是甲骨文。埃里森曾把生命比作一條鯊魚,「你必須繼續向前,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否則你就會死亡。」

Sybase為了避免自己落單,1986年宣布與微軟結為策略聯盟,隨後雙方在資料庫產品上進行了技術合作。

整個80年代是資料庫市場發展的黃金機遇期,Sybase與甲骨文在較量中都得到了迅速成長,相形之下,Sybase表現得更好一些。而甲骨文在80年代末,一度出現了危機,公司的財務和銷售管理比較混亂,這是因為埃里森只重視結果,而疏於過程管理。此外,甲骨文給銷售團隊定下了比較重的任務,許多銷售人員為了完成任務,拿到提成,簽訂了大量無法回款的合同,甚至不乏有人弄虛作假。1990年前後,甲骨文的現金流量竟成了負值。

這年的年底,甲骨文總會計師史蒂夫·凱斯走進埃里森的辦公室,神色凝重地說:「公司很快就無法運營下去了,甲骨文可能會破產。」在糟糕的業績面前,埃里森被迫隱退,為甲骨文尋找了一個新的「掌門人」——雷·賴恩,讓他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而自己則開著帆船去週遊世界了。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帆船運動一直是埃里森(圖右)的最愛

Sybase抓住機遇,快速擴張。1990年《財富》雜誌將Sybase列入美國成長最快速企業的前十名。

蓬勃發展的Sybase還緊跟甲骨文的腳步,進入了中國市場,在這裡也演繹了一場角逐大戲。

「Sybase一進來,這一年的新業務幾乎全轉到Sybase去了,眼看(甲骨文中國)整個公司都要垮。」當年曾任甲骨文中國公司主管的馮星君,這樣評價1991年12月Sybase進入中國市場之舉。

曾任香港獄警的馮星君,喜愛看武俠小說,言談舉止透著「江湖」味道。當時,他已帶著甲骨文中國團隊打下了資料庫市場的「江山」。Sybase的進入給馮星君帶來強烈的衝擊。人心思變,大家想看看新人Sybase的表現,但要命的是甲骨文當時的主打產品技不如人。

「我採取的策略是先保住老命,保住原有的客戶不轉到Sybase,同時,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最後,安慰老用戶,甲骨文的7.0版馬上就會出來。」馮星君這一點似乎師從埃里森,敢把話說在前面,因為當時甲骨文的7.0版產品還還遙遙無期,從宣布到交貨推遲了兩年。

從中國市場的這一幕可以看出,90年代初期,Sybase風頭正勁,甲骨文處於招架的境地。1995年,Sybase成為全世界第六大軟體公司,其技術被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認定為核心技術。

在這段時間裡,甲骨文的埃里森已把公司的大小事情全交給了賴恩,自己樂得逍遙。每隔兩年,他才會在百無聊賴時,回到公司象徵性過問一下。而賴恩很能幹,將甲骨文從崩潰邊緣拉了回來,並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僅次於微軟。

就是說Sybase在高速前進的同時,甲骨文在穩住陣腳後,超高速地發展。

Sybase決定採取併購的方式,迅速擴大自己的規模,1994年,它購併了Micro Decisionware公司,並開始採取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小試牛刀之後,Sybase開始展開更大規模的併購,1995年以9.04億美元收購了Powersoft公司。這是Sybase的巔峰時刻,隨後,併購磨合不暢損耗了Sybase的元氣。自此,Sybase開始走了下坡路,大量市場份額被甲骨文搶走。

「有些人被第一次失敗毀掉,有些人則被第一次大的成功毀掉。」美國研究超自然現象的學者荷塞·席爾瓦這樣說。

1996年7月,Sybase公司創始人馬克·霍夫曼下台。原Powersoft公司CEO的米歇爾·柯茲曼接任。柯茲曼是個性情中人,曾說過「高科技企業的CEO生涯就象一本故事書」,他曾是一名大學二年級輟學生,肄業後成為一家搖滾電台主持人,僅幹了4個月,就因為被指控涉嫌煽動一場暴亂而被解僱。

柯茲曼將Sybase從互動式電視和多媒體開發工具等業務中抽身出來,重新聚焦於伺服器資料庫市場。不過在90年代中後期,Sybase的外部經營環境已變得「惡劣」起來,許多「大鯊」已窺伺這塊市場,包括微軟。Sybase與微軟脆弱的聯盟,本來已因雙方業務擴展引發的交火而變得日益疏離,而柯茲曼的快言快語也許進一步影響了二者的關係。

柯茲曼在與微軟就共享技術談判時,對微軟表現出來的強勢很不滿。他曾表示:「由於微軟在市場上占絕對優勢,當微軟表示它的不高興時是非常令人恐懼的。」

Sybase與微軟的結盟,也許真如柯茲曼所說的「與虎謀皮」。當時的微軟在操作系統之外的應用軟體領域已經表現出很強的擴張欲,早已在字處理軟體、表格處理軟體領域攻城略地,從長期來說,資料庫市場必然是微軟要覬覦的領域。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卧榻上睡的是強悍的微軟,所以從長期來說,Sybase的發展時空是有限的。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華裔總裁的中興之路

「裁員是公司的求生法則,希望大家能夠支持。無法支持這個計劃的人,就請你走人。」

1998年10月,柯茲曼隱退後,程守宗被委任為Sybase公司董事長、CEO兼總裁,上任不久他這樣對管理層說。當時公司五六十位高級主管「圍攻」程守宗,為被裁掉的的老同事叫屈。

當時,Sybase經過數年虧損後,處於困境之中,董事會已經在琢磨著如何把公司賣掉。程守宗上任後,讓董事會撕掉公司「待售」的標籤,給他時間制定贏利計劃。

程守宗攤開公司的財務報表,仔細研究,發現公司有4萬多分布全球的客戶,但Sybase總收入的85%卻來自15%的客戶,基本上符合「二八法則」。

《省時省力的二八法則》作者維弗雷多·帕累托提出:80%的利潤由20%的顧客帶來;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快樂來自於生命中20%的時間……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穫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這種現象引出了「二八法則」。該法則被認為顛覆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觀念,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看完報表,程守宗下令迅速裁撤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澳大利亞等海外公司,一次裁員1500人,佔Sybase總人數的六分之一。同時他要求公司集中精力維護好其中一千多家重點客戶,提升服務質量。

程守宗還表示:「儘管1998年的Sybase傷痕纍纍,但其在兩個領域依然很有優勢:一是公司科技革新的名譽;二是Sybase的開放體系。前者極大地發展了資料庫業務,後者使Sybase的產品可以和其它產品兼容,而不是像其競爭對手那樣,只能使用指定產品。」

程守宗還親自和大客戶進行交流,當時不少客戶並不相信他,有人說:「好吧,你們忙你們的吧,我是從你們的產品中撤出了。」程守宗決定用行動向客戶做證明,他和客戶交流後,會要求技術人員馬上跟進,做好服務。

在他的努力下,公司開始從虧損泥潭中走了出來。

此時,Sybase的對手甲骨文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故。2000年7月,悠哉了近10年、一直在玩帆船的埃里森做出了一項讓業界震動的決定,把雷·賴恩「掃地出門」,重掌權柄,親自過問公司經營事宜。埃里森解釋自己回來的原因說:「因為甲骨文正在參加的這場比賽更加刺激,規模更大,它比悉尼帆船賽更讓人興奮。」

消息一出,甲骨文股價在一周內下跌了46%,該公司一名前僱員說:「如果把甲骨文比作一艘大船的話,賴恩就是船上的龍骨。」

大家想起了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的那句話:「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然而,隨後情形的發展出乎大家意料,此時對埃里森需「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在線旅遊及房產公司創始人里奇?巴頓說過:「企業家必須有能力克服恐懼,還不怕被別人罵作是瘋子。」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喬布斯(左)和埃里森(中)

在埃里森的帶領下,甲骨文發展得異常迅猛,其準星迅速掠過Sybase,瞄準了軟體業的龍頭老大——微軟。他屢屢挑釁微軟,「比爾·蓋茨?那可是一種非常有名的病毒!」「我不介意駕駛著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在微軟總部扔下一枚導彈。」「我的目標是擊敗微軟」。

埃里森炮口直瞄微軟,Sybase壓力雖然減輕,可是這也意味著其在對手心目中地位的下降,就是說,甲骨文已不再「瞧得上」Sybase了。

「(我們)在國家電網全國數據中心數據倉庫選型投標中,在中國農業銀行未來三年的分析型資料庫平台、數據倉庫平台的選型投標中,先後戰勝了傳統對手甲骨文和IBM。」2007年4月18日,Sybase中國區銷售總監劉潔在合作夥伴高級經理會議上的一番話,引來了150多位合作夥伴的掌聲。隨後,大家又面面相覷,為他捏著一把汗,因為台下就坐著分管IBM P系列伺服器的大中華區總經理葉偉。

好在葉偉的發言打破了尷尬的氣氛:「IBM P系列將與Sybase展開全面合作。此前我們已與Sybase中國領導團隊做了充分的溝通,在一些大項目中,P系列將與Sybase共同合作打單。」葉偉表示,之前幾個項目已經證實合作對彼此都有好處。他還透露,IBM 內部已經把與Sybase合作放在很高的地位。

發生在三亞的這一幕,其實可以很好地詮釋進入21世紀後Sybase的處境:一個中等體型的資料庫廠商,小心翼翼地遊走於多個IT巨無霸之間。

與90年代資料庫廠商群雄紛爭的局面相比,此時市場上獨立的資料庫廠商只有Sybase碩果僅存。原來的老對手Oracle已進化成具有包括資料庫、中間件、應用軟體在內的全線軟體產品與服務商,微軟是毋庸多言的巨無霸,而IBM經過持續的轉型,也轉變為舉足輕重的軟體服務商。即使單比資料庫產品,Sybase也承受著這三家巨頭的巨大壓力。

2010年5月12日,SAP宣布斥資58億美元收購Sybase。

業界人士分析說,SAP之所以給出如此高價,是為了防止惠普、微軟等競爭對手參與競購。

SAP的首席技術官在電話會議上指出:「有了Sybase,我們將有機會大幅加速移動業務的發展。」SAP另外一名聯席CEO比爾·麥克德莫特說:「這將把車間與辦公室連接起來。」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SAP收購Sybase,目的是取得其資料庫技術資源。但SAP的表態似乎重點不在這個,它也許想低調一點,免得刺激IBM、微軟、甲骨文等競爭對手。

好了,資料庫市場上的Sybase一頁翻過去了。下面我們來看,資料庫市場上的雙雄博弈:甲骨文對壘微軟。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埃里森「大戰」蓋茨

起初,蓋茨似乎想交埃里森這個朋友。埃里森回憶說:「蓋茨打電話給我,想見面聊聊。蓋茨不僅注意收集情報,也不斷地分析著收集到的信息。」

蓋茨抵達舊金山國際機場後,坐上埃里森高級的法拉利轎車,來到一棟豪華的日本京都桂花園式風格的住宅,顯然埃里森是有意向蓋茨炫耀這一切的。

埃里森的長年助手詹尼·奧弗斯特里特回憶說:「見面以後,埃里森知道,他必須小心,不能透露什麼。他意識到蓋茨並沒有說什麼,只是側著頭,仔細地傾聽著。對方是一個相當令人敬畏的人物,這是埃里森知道的。這是一次兩顆心的交鋒。」

雙方在商海正式的交鋒發生在資料庫領域。

「馬行邊草綠,旌卷曙霜飛。」甲骨文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它曾設計了這樣一則廣告:駕駛著甲骨文噴氣式戰鬥機的駕駛員坐在機艙里高豎大拇指,機翼上寫著一些甲骨文對手的名字,這些名字都被划去,寓意這些是被其擊落的對手。廣告上還有一行小字:「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註冊商標。但我們在廣告上使用競爭對手的商標,將不會對他們產生嚴重的影響。」也許,對埃里森來說,那個駕駛員就是自己的化身,他最渴望的是在機翼上刻下並划去微軟的名字。

「微軟的每一個人,以及公司之外的很多人對埃里森的夸夸其談煩透了。而且甲骨文公司高調強勢、費用高昂而又非常有效的公關活動和廣告宣傳也讓我們嫉妒。我們已經有了一種很棒的新產品,成本也比他們低很多。我們知道我們會竭盡全力去支持它,營銷經費更不在話下。我們為什麼不能和他們硬碰硬?我們是微軟,我們一定能夠獲勝。」時任微軟高管的約翰·查古拉曾這樣回憶微軟資料庫項目小組起初的想法。正所謂「作氣群山動,揚軍大旆翻。」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雜誌封面上的「憤怒的蓋茨」

但他們隨即冷靜下來,由於甲骨文公司在資料庫市場上已根深葉茂,正面強攻無濟於事。查古拉在《微軟營銷秘笈》中提到,微軟隨後採用了「暗渡陳倉」的策略,他解釋了這種策略:「雖然你不夠強大,無法贏得一次戰役,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贏得一場戰鬥。在這場比賽中,你要暗中破壞市場的現狀。你可以攻擊競爭對手的弱點,讓他惱羞成怒,因而做出愚不可及的舉動來贏得戰鬥。但要記住,你一定要跟他抗爭到底並生存下來。」

1997年,Oracle推出了面向網路計算的資料庫Oracle8。這一年裡,微軟的Access 97發布,其最大特點是在access資料庫中開始支持web技術,該技術上的發展,開拓了access資料庫從桌面向網路的發展。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埃里森:「你和蓋茨兩人說話嗎?」

「多年以前我們倆是說話的。」埃里森回答,他聲稱不願意再和蓋茨說話,因為對方竊取了他的創意。他還語帶譏諷地說:「蓋茨沒有因為產品不是本公司首創的而感到受挫折,正是這讓他們成了『偉大』的追隨者:接受並推廣之。」

在埃里森的心目中,他自己是個完美的傑出人物。因此,在他成名後的一次採訪中,當記者提起蓋茨是個傑出人物時,他面露慍色:「比爾·蓋茨,傑出人物?真的?我想,他是個非常聰明的傢伙。但是,我認為他成功根本不在於他的智力,而在於他的冷酷無情。」

有一期《商業周刊》的標題是「埃里森能夠打敗蓋茨嗎?」

不過,埃里森可不是只想動動嘴而已。1997年,由網景(Netscape)、甲骨文(Oracle)、IBM、太陽(Sun)、蘋果(Apple)組成了一個NC聯盟,來推廣網路計算機NC。蓋茨將這個聯盟戲稱為「噪音」(Noise)團。

在NC聯盟中聲音最響的就是埃里森。他稱NC指的是配置簡單卻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低價電腦,不需要不斷更新的硬體設備和越來越複雜、龐大的操作系統,沒有軟盤和硬碟,只要打開電源,用瀏覽器連上網路,就可以獲得信息和存儲文件。

「甲骨文將只會做一件事情,我們管理海量的數據並通過網路提供這些數據。」埃里森的這句話透露出他推廣NC的商業目的。NC的背後是強大的網路伺服器,所有數據和應用程序都存儲在伺服器的資料庫中,甲骨文的資料庫技術將在其間扮演重要角色。他自豪地稱:「NC就是大型機、小型機、PC紀元後的第四個浪潮……NC將無處不在,到2000年,它將像電視一樣普及。」在他的鼓動之下,七十餘家廠家加入了NC聯盟。

埃里森說:「微軟在桌面系統上的壟斷,已經是最大的一個商業錯誤,現在它又想在互聯網上壟斷,我認為這是個更大的錯誤……所以不是我與蓋茨開戰,而是我代表全人類向蓋茨開戰。」

「在電視、電話、供水、供電系統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系統的後面並沒有複雜的網路。你從來就不需備份你的電話或電視……在有自來水管之後,幾乎沒有人再去挖井存水……使用PC就像是開著噴氣機或直升機去商店購物。」他說。

在他的推動下,許多媒體也跟風炒作NC將主導全球個人電腦的未來,稱甲骨文將執未來電腦業的牛耳,蓋茨將會讓出領導者的寶座,云云。

由於NC將不再使用微軟的操作系統,這等於要把蓋茨的搖錢樹砍倒。蓋茨開始反擊,他譏諷NC就是不兼容(Not Compatable),他說NC沒有任何價值,只是大型機啞終端的翻版。微軟的一位副總裁也附和:「人們想要電腦提供越多的能力,而不是越少。NC根本不值一提。」但一些大型公司和機構對NC卻很欣賞,因為微軟和英特爾主導下的PC升級浪潮讓他們吃不消,因為每隔兩年就要更新電腦和升級軟體的成本實在太高,而NC的管理成本相對來說,要低很多。

蓋茨眼看形勢不利,於是加入網路計算機的發展浪潮中。不過,他可不想加入埃里森主導的NC聯盟,而是另起爐灶,推出了NetPC(Net Personal Computer,意即網路個人計算機)的概念。

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的高管戴維?紐科克說過:「商界與自然界不同,適者生存的途徑通常是創造有利於自己的環境。」

曾任微軟高管的唐駿在自傳《我的成功可以複製》回憶,微軟總部讓他組建一個團隊來負責這款新產品的設計工作。三個月後,匆匆上馬的NetPC完成設計。

在全球首發儀式揭幕前,唐駿向蓋茨介紹了NetPC的概念和應用上的優點,並做了幻燈片演示。蓋茨不動聲色地聽完,然後犀利地指出:「你這個系統就是個假PC。從技術層面上看,你的電腦存儲根本沒有好好利用起來。NC火暴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做得簡單又便宜。你把簡單做出來了,但便宜沒有做到。這款電腦根本不實用,性價比太低。硬體廠商可以做,但消費者沒人會因此買單。如果只是為了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對抗一下NC,這個產品是可以的,你們已經做得相當好,但是你們回去要重新考慮一下,這不是計算機的未來。如果這款電腦是計算機的未來,計算機就沒有未來了。」

唐駿承認:「你一下找到了我們的痛苦之處。NetPC只是台網路電腦,功能就這麼簡單。時間緊迫,我們也只有三個月的時間來對抗甲骨文,有很多設計不周之處。」

虛晃一槍的NetPC推出後,起到了對NC市場混水摸魚的效果。同時,由於NC技術自身存在的不足,NC聯盟逐漸瓦解。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但埃里森對NC的失敗並不在意,「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並不代表我們不優秀。所以當我犯錯時,我不需要激動不已。我一直在嘗試當中,就算我犯了錯,我也不會中止我的嘗試。所以對人來說犯錯誤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將接受自身所犯下的錯誤,同樣也能接受他人的錯誤。」

「激情並不能保護你免受挫折,但它能保證任何失敗都無法阻擋你前進的腳步。」作家比爾·斯特里克蘭這樣說過。

2001年,在一個計算機大展上,埃里森嘲諷微軟的Exchange電子郵件伺服器既不可靠又不安全,「我們希望人們將Exchange 伺服器軟體扔了,因為它實在是太難用和太落後了,那些垃圾恐怕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程序開發人員所設計出來的。」

「微軟最新的互聯網計劃『Microsoft.Net』(微軟網路)是『Microsoft Not Yet』(微軟還不是)」。埃里森還這樣嘲諷微軟的.net戰略。

處於事業巔峰期的埃里森曾問:「羅馬帝國都會垮掉,憑什麼微軟不會?

面向新世紀 ,微軟發布了Access2000。

2001年6月,Oracle推出了新一代Internet電子商務基礎架構Oracle9i。

在微軟與甲骨文大戰的時候,一股新的實力在崛起,這就是開源軟體和雲計算,它帶來了資料庫市場的新變革。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開源新力量

「疾風卷溟海,萬里揚砂礫。」

2009年4月20日, 蓋茨的接班人、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表示對甲骨文收購Sun交易感到意外。此前,甲骨文宣布已與Sun簽署最終協議,將以每股9.50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Sun普通股,交易總價值約74億美元。

鮑爾默說:「我也是剛剛聽說,我要好好想想這筆交易,我對此感到十分吃驚。」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蓋茨的接班人、時任微軟CEO的史蒂夫·鮑爾默

甲骨文併購Sun,不僅僅會影響它與微軟、IBM這些老牌IT企業的既有的商業競爭格局,也對開源軟體產業,尤其是開源的資料庫軟體領域產生了微妙的影響。

這裡涉及到開源資料庫產品MySQL。該軟體最早的版本是由芬蘭人Michael Widenius( Monty)開發的。這個軟體名字的由來是這樣的:「My」是因為 Monty 的女兒叫做 My, 「SQL」就是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

MySQL標誌——海豚的名字叫「sakila」。軟體創始人曾舉辦了一場用戶為「海豚命名」的競賽, 來自非洲史瓦濟蘭的開源軟體開發者Ambrose Twebaze提供了這個名字。

Monty故事也很傳奇,限於篇幅,略述一下:他1962年出生於赫爾辛基,在 1978年買了他的第一台個人電腦,為了掙足買電腦的錢,他找了份工作,整個夏天都在馬路上鋪瀝青。他喜歡寫代碼,「三個小時就像幾分鐘,很快就過去了。簡單地說,這就像是在閱讀一本很好看書,或者玩一個有趣的遊戲。當你開始玩遊戲,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這就是我寫代碼時的感覺。」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Michael Widenius( Monty)

Monty 回憶:在決定巴MySQL開源時,討論並沒有花幾分鐘,因為「想給開源社區回饋點東西。即使有的人要拷貝和偷竊你的代碼,我們想:開源後,我們的收入不會比現在有所減少。」

「我相信開源是開發軟體更好的一種方式,但你還是要有足夠的收入來僱員工和創辦公司,以和其他的開源社區進行競爭。MySQL 是第一款做到這些的產品。」 Monty 稱。

「發現本身包括見人之所見、想人之所想。」 生化學家阿爾伯特·聖捷爾吉這樣說過。

由於MySQL具有體積小、速度快、總體擁有成本低,尤其是開放源碼這一特點,因而被廣泛地應用在中小型網站。它在2008年1月16號被Sun公司收購。而到了次年,Sun又被甲骨文收購。這樣,MySQL就到了甲骨文麾下。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甲骨文併購Sun,圖左為Sun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斯科特·麥克利尼

此前的2006年2月,甲骨文就併購了開源廠商資料庫軟體開發商Sleepycat,隨後又與JBoss公司進行併購談判,後者是一家中間件開發商。埃里森當時表示這些收購的目標是讓甲骨文在開源領域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過,對於許多開源公司來說,甲骨文突然進入該領域多少使他們有些不安。開源資料庫軟體開發商Ingres的首席技術官戴衛·達戈表示:「埃里森近期的舉動讓整個開源社區感到不安」。

這種不安可能是對甲骨文動機的質疑。質疑者認為,對於一家主要收入仍然依靠商業軟體開發的公司,甲骨文進入開源領域無疑是自斷財路。所以,有人擔心甲骨文的真正目的與其說是發展開源軟體產業,還不如說可能是密謀顛覆這種模式。

甲骨文技術營銷副總裁羅伯特·辛普解釋:「我們已經注意到,我們的大多客戶已將開源產品與商業軟體捆綁使用,因此同時進入兩個領域,將使甲骨文成為更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

和MySQL同時期活躍的開源資料庫產品有很多,下面再介紹三種:

PostgreSQL 是最初的伯克利代碼的一個開放源碼的後繼者,它支持大部分 SQL標準,並且提供了許多其他特性:複雜查詢、外鍵、觸發器、視圖、事務完整性、多版本並發控制。因為許可證的靈活,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目的,來免費使用、修改、和分發它, 無論是私用、商用,還是學術研究使用。

Ingres r3資料庫軟體,是CA 公司在2004年11月發布的,適用於linux的產品。它按照CA Trusted Open Source License(CATOSL,CA可信開放源代碼許可)授杖,獲得授權的人可以查看該資料庫的源代碼,並免費下載該軟體。CATosL由通用公共許可衍生而來, 符合Open Source Iniliative (OSI) 的要求。

InterBase是一個便於開發者使用的資料庫,可以支持複雜商業應用的快速開發與部署,可以為企業提供關鍵性應用。

2017年11月,媒體傳出微軟和 Databricks 等開源資料庫建立「連接」關係的消息, 微軟企業部執行副總裁Scott Guthrie在博客中稱:「與 Azure SQL 數據倉庫、Azure 存儲、Azure Cosmos DB 和 Power BI 的本地化集成,簡化了現代數據倉庫的創建,使企業能夠通過企業級性能的關係數據和非關係數據,提供自助式分析和機器學習能力 。」

2019年1月,微軟表示已收購將開源資料庫軟體PostgreSQL商業化的初創企業CitusData,但未透露交易條款。有媒體分析:這是在同谷歌、亞馬遜爭奪雲業務中,微軟希望利用開源作為獲得業務的一種方式。

好了,下面就會講到影響資料庫發展方向的大浪潮:雲計算。

歌手鮑勃?迪倫在《時代在轉變》一詩中寫到:「動筆預言世事的作家與評論家們,張大你們的雙眼,機會不會再來第二遍,輪盤還在旋轉,先別言之過先,看不出來誰會被選,因為目前的輸家未來會領先,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雲計算大潮

《IT不再重要》書作者尼古拉斯·卡爾稱:「自公司數據中心首次安裝電腦以來,在半個世紀里,大批企業為信息技術已花掉了幾十萬億美元,他們為了業務領域的自動化,不斷為日趨複雜的系統增添硬體和軟體。他們把這些系統放在工廠或辦公室里,自己設專門技術人員保養維護。」他在書中這樣回顧了採用IT技術的企業的歷史與現狀,他認為在這種模式下,收益最大的就是像微軟、甲骨文這樣提供不斷升級軟體的IT公司。

卡爾認為這一切將會改變,他在書中特意開出一章,標題為《再見,蓋茨先生》,他認為這個衝擊微軟的巨大浪潮就是雲計算。

雲計算這個術語讓普通大眾聽起來有些雲里霧裡的感覺,卡爾用電力工業的發展史很形象地闡述了這個枯燥的概念:

在工業革命時代早期,開始因為直流電傳輸距離短的原因,所以很多需要電力的企業和個人要自備發電機,但隨著能長距離傳輸的交流電技術的不斷成熟,專門提供電力的電廠應運而生,隨後電廠規模不斷地擴大,電力價格也隨之降低,而且使用起來更方便。最後,電廠供電模式成為了主流,現在,很少有企業和個人自備發電機來發電,當然應急除外。就是說,今天的用戶已經不關心所用的電來自何方。

以此做對照,IT技術走向和電力技術的發展歷程非常相似,發電機好比現在一些企業的計算機機房,電網好似現在的互聯網,那雲計算中心就可以看做電廠。隨著雲計算的普及,大量的企業將不需要建設自己的機房,因此也就用不著從傳統的軟體廠商那裡購買大批昂貴的軟體。

《谷歌小子》的作者理查德·勃蘭特認為微軟在進入雲計算領域時,其舊有的商業模式與之存在很多不相匹配的地方,「微軟的觀點是其創始人比爾·蓋茨看法的殘餘,他堅持自己幫助創立的那種舊模式。就像微軟幫助自己從計算機核心領域移出主機——包括IBM——一樣,微軟發現很難完全替換它那更陳舊、更昂貴的模式。IBM面臨自我放棄昂貴主機的麻煩,微軟也存在從它更加昂貴的個人電腦模式中自我掙脫的麻煩。出售軟體是微軟的來錢生意。為了與谷歌競爭,微軟將不得不學會從軟體出租中賺錢,採用Linux等免費或便宜的開放系統,並從在線廣告中獲得收益,微軟在這點上一直不成功。」其實,與微軟屬於同時代的甲骨文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谷歌小子》一書的封面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一家在人們印象中只是提供網上售書業務的公司,其實它早就把自己龐大的、過剩的計算能力,向其他客戶提供,任何一家公司都可利用這些服務,而不必投資購買任何伺服器、存儲系統或相關軟體,只需為它使用的設備能力付費。一家新創業的公司創始人說:「這就好像讓亞馬遜公司的工程師為我們工作。」亞馬遜通過此舉提高了系統能力的利用率,並為客戶和自己壓縮了IT成本。

AWS是亞馬遜旗下的雲計算服務平台,它面向客戶提供包括彈性計算、存儲、資料庫、應用程序在內的全套雲計算服務,幫企業用戶降低IT投入和維護成本。2006年,AWS正式推出了它的首款雲計算產品:簡單存儲服務 ,隨後推出了彈性計算雲。

2008年年間, 埃里森對雲計算仍不以為然,他在訪談中稱:「我完全搞不懂那幫傢伙在說些什麼,簡直就是一派胡扯。這(雲計算)到底是指什麼?省省這種愚蠢的概念吧」。

2011年6月7日,個人電腦時代重要的開創者、埃里森的好友喬布斯,稱蘋果準備顛覆十年來所構建的一切, 「你仍然可以通過麥金塔電腦來連結世界。過去十年的大多數時間裡,這種模式很好。但在最近幾年間,它開始崩潰。」他說,「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PC和麥金塔電腦將被降級為普通設備。我們將把數字中心,即你的數字生活的中心,轉移到雲端。」一句話,當時的他已看好雲計算。

2014年11月,亞馬遜的AWS 推出企業級關係資料庫服務Aurora,讓業內人士眼前一亮。這是一個面向亞馬遜關係資料庫服務(RDS)的兼容MySQL的資料庫引擎,它兼有高端商用資料庫的高速度和高可用性,和開源資料庫的簡潔和低成本的特徵。

2016年9月,埃里森在公司的發布會上,宣布甲骨文要發力雲計算領域,並直言要同亞馬遜展開競爭,「亞馬遜獨佔鰲頭的時代要成為過去式了。」此時身份是甲骨文的首席技術官的他說,「我們到了本地計算向大數據云計算轉型的關鍵路口。」

2018年10月23日,埃里森在甲骨文舉辦的一次大會的主題演講環節中,瞄準亞馬遜再次火力全開:「在資料庫技術方面,亞馬遜落後甲骨文10至20年」。

他稱甲骨文的資料庫「完全自治」,而亞馬遜的資料庫則是「半自主的」。「半自主資料庫就像半自動駕駛汽車一樣。」埃里森這樣表示,「你進去開的時候,你就慘了,最後必死無疑。」

雖然他在演講中自信滿滿地稱和亞馬遜雲服務的性能和價格對比,認為甲骨文具有巨大優勢,但有媒體卻認為甲骨文在雲業務上的轉型仍需要加快步伐。

資料庫風雲五十載:老驥伏櫪,新秀迭起

蓋茨(左)、埃里森(右),中間「打醬油」的是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他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中的「後浪」

《創世企業》一書作者安迪·勞曾說過:「除非你準備放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否則你根本不能真正變革,因為你永遠擺脫不了你無法放棄的東西的控制。」

埃里森本人是個帆船運動愛好者,他曾經這樣解釋過自己熱衷於比賽的原因:「速度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書面含義,另一種是相對的概念,也就是超越別人的力量。」

本文參考文獻:

《上帝與拉里·埃里森的不同(ORACLE軟體系統公司的秘密)》 作者:邁克·威爾遜, 譯者:陳一飛、王建華,海南出版社,1999年

《微軟營銷秘笈》 作者:約翰·查古拉、董家駿,陳敘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矽谷108將——150年來矽谷英雄史詩》 作者:大衛·卡普倫,譯者:陳建成、陳信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矽谷之火(第2版)》 作者:保羅·弗賴伯格、邁克爾·斯韋因,譯者:王建華,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1年

《從海盜船到黑色直升機:一部技術的財富史》 作者:德波拉·L·斯帕,譯者:倪正東,中信出版社,2003年

《微軟的秘密》 作者:邁克爾.科索馬羅、理查德.塞爾比,譯者:章顯洲、賈菡、楊文俊,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

《比爾·蓋茨的遺產》 作者:西坡拉·納奧米,譯者:栗克玲,古吳軒出版社,2011年

《比爾·蓋茨的野蠻兵團》 作者:珍妮弗·艾斯瓊、馬林·埃勒,譯者:趙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微軟壞小子鮑爾默》 作者:弗雷德里克·艾倫·馬克斯韋爾,譯者:王瑜,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

《IT大敗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譯者:周良忠,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年

《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 作者:姜洪軍,科學出版社,2013年

《編程大師訪談錄》 作者:Susan Lammers ,譯者:李琳驍、張菁、吳詠煒,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年

《你一定不知道的 MySQL 名字的來歷》,源自2017年9月6日的搜狐網

《甲骨文收購動機受質疑,試圖顛覆開源模式》,源自 2006年2月21日的賽迪網

《甲骨文創始人炮轟:亞馬遜在雲服務的安全方面有漏洞》,源自 2018年10月26日的搜狐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不是碼農,不會敲代碼的她,卻最懂程序員!| 人物誌
高並發下如何縮短響應時間?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