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術看重孫氏,保護了孫堅的底盤;他曾一度成為江淮集團的領袖!

袁術看重孫氏,保護了孫堅的底盤;他曾一度成為江淮集團的領袖!

袁術是東漢末年的一方諸侯,可以說當時袁氏的兩兄弟是最後可能多的天下的,但是袁氏有的確是有些看不慣袁紹的,兩人因為立帝時間而鬧掰,進而形成了南北相抗之勢,歷史記載,「乃各外交黨援,以相圖謀,術結公孫瓚,而紹連劉表」。袁術袁紹仗著「四世三公」的背景,成為了當時實力屈指可數的諸侯。他們兄弟倆坐鎮河北、淮南,兵多將廣,地盤大,經濟富裕,不論是徐州的陶謙、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劉繇、益州的劉焉、西涼的韓遂馬騰、兗州的曹操、都沒法和他倆相比,要說當時誰能稱帝,也確實只有他倆有這個能力。所以說要以為袁術就是個大傻子, 亂世梟雄沒有一個是笨蛋的。

當初孫堅多少就是袁術提拔起來的,「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從術」。袁術也是很看重孫氏的,所以在袁術稱帝兵敗後,孫策才會善待袁術的家人,當時孫堅響應聯軍討伐董卓,」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吏」。這也是孫堅孫破虜的由來,當然也的確是像三國演義裡面寫的那樣,發生過袁術故意扣孫堅軍糧的事情,那也是袁術害怕孫堅不好控制,當孫堅陳情利害之後,」術踧唶,即調發軍糧」。袁術可是沒有像三國演義中那樣,一直故意和孫堅過不去,不經當時孫堅還算是袁術的部屬,不然也不會有」術遣孫堅擊劉表於襄陽」的事情發生,而且袁術對孫堅還是蠻好的,當孫堅討伐董卓還未回去的時候袁紹垂涎孫堅的底盤,想派人去攻佔,」術從兄紹因堅討卓未反,遠,遣其將會稽周昕奪堅豫州。術怒,擊昕走之」。和三國演義里的形象不同,袁術是保護了孫堅的底盤啊,這也是我一直說的,其實孫氏和袁術的關係不錯。

袁術唯一做的有些過分的事情,就是搶玉璽了,大家印象中玉璽是孫策為了借兵,就把得到的玉璽給了袁術,但實際上是袁術搶過來的,「又少見讖書,言「代漢者當塗高」,自雲名字應之。又以袁氏出陳為舜後,以黃代赤,德運之次,遂有僭逆之謀。又聞孫堅得傳國璽,遂拘堅妻奪之」。這也就是袁術稱帝的原因,可以說袁術是胸有大志的,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才略,本來周瑜和魯肅袁術底盤的人,袁術也是想要重用兩人,但是周瑜和魯肅都看出了袁術不是雄主,所以藉機都跑孫策那裡去了,所以說袁術只是一方諸侯,而非爭奪天下的霸主。

不然袁術是四世三公嫡出的背景,袁紹只是分家,看見袁術的行禮,袁術當時掌握的是中原地區,那時候這一片全是人才,也是經濟發達地區,大將紀靈,大將軍張勳,上將橋蕤,副將雷薄、陳蘭,淮南四將李豐、梁剛、樂就、陳紀,降將韓暹、楊奉。長史楊弘,主簿閻象,廬江太守劉勛,兗州刺史金尚等等,也不是沒有人才,當然袁術強更多的在於經濟和人口,這才是最關鍵的,」初,術在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袁術稱帝前,實力是諸侯中偏上的,董卓死後,關東諸侯分作兩派,一派是以袁紹為首,以曹操、劉虞、韓馥、劉岱、鮑信、張邈(後投入袁術陣營)為骨幹的中原集團。另一派是袁術為首,糾合劉表、公孫瓚、孫堅父子、邊讓、陶謙、田楷、孔融等為骨幹的江淮集團,袁術就是領袖啊,可惜非要作死,鬧得眾叛親離。

可是袁術稱帝這一招的確是有些昏了,連和其關係好的孫氏都鬧翻了,當時孫策聽說袁術要稱帝,連忙寫信告訴袁術反對其稱帝,」術不納,策遂絕之」。可以說孫策是袁術的鐵杆盟友了,結果人家都不理你了,你還要稱帝,後來還想要和呂布聯姻,呂布也是斷然拒絕,袁術手下的人也反對其稱帝,但是袁術就一根筋了,非要稱帝,所以找來了天下群雄的圍攻,話說,袁術是唯一遭受過曹操,孫策,劉備,呂布四伙牛人圍攻的勢力,換了是誰也撐不住啊。天下未定,還有很多諸侯虎視眈眈,自己庶兄袁紹擁有的地盤和軍隊比袁術還多,自己當皇帝袁紹會聽命於他嗎?曹操後來佔領整個北方,兵精糧足還不敢貿然稱帝,袁術真以為天下人都動不得他。 關鍵壽春那個地方四戰之地,不好守,袁術佔據的已經是大漢最富饒的地方。

袁術稱帝的鬧劇也是因為手下反水,又遇上大饑荒而落下了帷幕,感覺袁術是不是稱帝前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啊,我覺得袁術心急稱帝應該和他自身的條件有關,比如說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時間不多了之類的條件下,才讓袁術迫不及待吧,如果正是意氣風發,老當益壯,誰不知道慢慢來呢?再說也有諸多部下好言相勸,非要違逆天下,他也應該感到慶幸,就是孫策還是念及袁術恩情的,照顧了其一家老小,袁術」妻子依故吏廬江太守劉勛。孫策破勛,復見收視,術女入孫權宮,子曜仕吳為郎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孫權為何遲遲不敢稱帝?他有小心思;此戰讓孫權稱帝有了底氣!
巨鹿之戰令秦帝國衰敗,除了項羽這個bug,大秦還敗於這一點!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