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傅斯年一個建議,三所頂尖大學組建西南聯大,成為教育史傳奇

傅斯年一個建議,三所頂尖大學組建西南聯大,成為教育史傳奇

文/傅華軒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當時的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在校學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華學生631人、北大學生342人、南開學生147人,新招學生114人、借讀生218人;教職員共有148人。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西南聯大的名氣太大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聲譽,就是因為培養了一批世界級的著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楊振寧李政道,兩彈元勛鄧稼先等等都是西南聯大的畢業生,其中共有174人當選為"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163人,中國工程院13人,朱光亞、鄭哲敏為雙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等等。)

西南聯大還有一批著名的教授學者陳寅恪、葉公超、錢鍾書、吳宓、朱自清、聞一多等大師。

北大清華南開這三所大學,為什麼不是分頭搬遷,而是聯合起來搬遷呢?其實,說起來,西南聯大的建立,來自於一個人的建議。

西南聯合大學創辦的建議來源於北大教授代理校長傅斯年。抗戰爆發後,傅斯年提出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南遷合組,此建議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採納。三所大學先遷至長沙組成臨時大學,後隨著戰事深入遷至昆明,並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傅斯年(1896年—1950年),初字夢簪[zān],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就是那個非常著名的"史語所"。

傅斯年曾任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代理校長。

傅家世居山東聊城,是魯西名門望族。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漸是清代的開國狀元,後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曾祖父傅繼勛官至安徽布政使,清末重臣李鴻章、丁寶禎均出自其門下;祖父傅淦少負才名,博通經史,能詩善畫,精通醫理,且長於武技。傅淦好交遊,曾在北京結識大刀王五。時王五是一名鏢師,使雙鉤,與傅淦多次比武,悉敗在傅手下,遂拜傅為師。傅淦勸其改用大刀,遂人稱大刀王五。 傅斯年的父親傅旭安曾任龍山書院山長(即校長)。傅斯年13歲時,父親的學生、刑部主事侯延塽回鄉看望老師時,得知老師已去世,在老師墳前發誓一定要將老師的遺孤培養成人。

因為侯年輕時家境貧寒,只能輟學去當學徒,傅旭安見其手不釋卷,對他分外欣賞,將其帶到龍山書院讀書,日後得中進士。侯為報師恩,便將傅斯年送到天津讀書。多年後,傅斯年無限感激地說:"我家非侯公無以有今日。"他常去看望定居濟南的侯延塽,並寄錢接濟,奉養終老。 傅斯年自幼聰穎,過目不忘,熟讀儒學經典,他在同窗中年紀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學都向他請教。由此,他被稱為"黃河流域第一才子"、繼孔聖人之後兩千年來又一位"傅聖人"。 少時,傅斯年文采斐然,同學中有寫不出來作文的,便時常請他捉刀,酬謝是一個燒餅。

傅常常寫完自己的作業後,還能為同學寫出幾篇完全不同的文章來,但先生卻知道肯定是傅代寫,便開玩笑地對他說:"傅老大(傅斯年排行老大),你這次有沒有換兩個燒餅吃啊?"傅聽罷窘迫不堪。 傅斯年讀書十分用功,遇到不懂之字詞就記下,隨時向師長請教,有時找不到紙,便寫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出汗,弄得渾身都是墨跡。

這就是傅斯年和西南聯大的故事。

假如沒有傅斯年教授的建議,也許就沒有西南聯大,因為當年的大學西遷都是單獨遷校,比如復旦,同濟,浙大等等,如果沒有強強聯合的西南聯大,就不會有享譽世界的教學成果,在那個戰火紛飛國家危亡的時期,西南聯大在簡陋校舍,困苦生活,日寇空襲騷擾的特殊環境下,有如此的教學質量,的確令後人讚嘆不已啊!

傅斯年的一個建議,促成了三校聯合,成就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佳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期孫姓高級將領有哪些?他們都有什麼成就?
梁山好漢為何多折於徵方臘之戰中?關鍵是歸順朝廷後信仰破滅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