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致貞筆下的荷花,出水芙蓉,風情無限!
俞致貞(1915—1995.5.)女,漢族,北京人。字一雲,畫室名百花書屋,著名花鳥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會顧問,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北京花鳥畫會名譽會長 ,擅長工筆花鳥、草蟲、蔬果。
俞致貞祖父俞海泉為清宮御醫且精於書法,父親俞亮忱喜愛書畫並富收藏,母親俞沈明若勤儉持家,相夫教子,酷愛花卉並親自培植。俞致貞的少女時代是在讀書、習字、賞花、看畫中度過的。
1934年,19歲的俞致貞拜于非闇為師,學習小寫意花鳥兼習書法篆刻,後追隨老師研習工筆重彩花鳥畫。從此,俞致貞以畢生之精力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的繼承與創新的實踐中,成為20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工筆花鳥畫家,為工筆花鳥畫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37年,俞致貞考入北平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作為該館的第一期學員,在於非闇、黃賓虹、張大千的指導下,臨摹古代花鳥畫,學習畫理畫論。1940年,在國畫研究館畢業後,留任於非闇先生的助教,直至1945年。其間,俞致貞先後臨摹了趙孟堅的《白描水仙卷》、汪承霈的《百蝶圖》、余稚的《花鳥冊頁》、趙佶的《寫生珍禽圖》(水墨紙本手卷)、艾宣的《茄菜圖》、余省的《牡丹柏壽圖》以及五代後唐時期的《楓林呦鹿圖》等古代名作,為日後的學習積澱了深厚的藝術學養,打下了堅實的傳統功底,對其一生的藝術創作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6年,為廣開畫路轉益多師,經于非闇建議和推薦,俞致貞拜張大千為師,離京入川。在成都「大風堂」畫室,除跟隨張大千學習工筆、寫意花鳥畫和研究臨摹敦煌壁畫外,還得以遊歷四川的名山大川,寫生南方的珍禽名花,這對俞致貞更好地理解五代、宋元花鳥的美學思想和表現技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俞致貞先後拜師于非闇、張大千門下,一方面通過研究、臨摹歷代名畫,對傳統花鳥畫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習;另一方面遠赴成都「大風堂」求學,在開闊藝術眼界的同時得到張大千繪畫藝術的親炙數年。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能有如此高的起點,不是一般女子能獲得的。這些得天獨厚的學習條件,為日後俞致貞的藝術創作之路提供了豐厚的人文素養和紮實的傳統根基。
1951年,俞致貞從成都返京後繼續跟隨於非闇學習、寫生,並開始獨立創作。白天,她在北京女四中做圖書管理員工作,晚上畫畫,繪畫事業「未曾一日疏懶」,並利用節假日重返各大公園寫生,所畫作品日臻成熟,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先後創作《芙蓉蛺蝶》《一品紅》《蜀葵》《牡丹》《錦葵》《杜鵑桐花鳳》《荷花鷺鷥》等作品,並與老師于非闇、同學田世光等畫家合作《江山如此多嬌》《松柏長青》《松柏山茶》等大作。
1953年11月,俞致貞與「大風堂」的同學劉力上結為伉儷,攜手一生。
俞致貞一生體弱多病,晚年飽受結核病困擾,多次住院治療。每每病情稍有好轉,又投入到繁重的教學和創作中去。可以說,俞致貞一直以堅強的毅力,頑強的精神,與病魔不斷鬥爭中,矢志不渝地堅守中國花鳥畫的繼承與創新。她為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與發展,鞠躬盡瘁,奉獻了畢生的年華。
1995年5月13日,俞致貞病逝於北京。縱觀俞致貞工筆花鳥畫創作的藝術道路,早期受于非闇、張大千兩位先生的親傳,畫風筆意直追宋元。1949年後,俞致貞受新中國文藝思想的影響,堅持「民族繪畫現代化」,創作出一批符合時代精神和反映時代生活的作品,標誌著俞致貞繪畫風格的成熟,也由此樹立了其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同時,俞致貞長期執教於藝術院校,傾其畢生之情感,將一生的學識及其學術思想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在20世紀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從事工筆花鳥畫教學和創作的人才,為現代工筆花鳥畫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TAG:一點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