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存新茶,喝老茶,那茶室中這些白茶的「害群之馬」剔除了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我每次去倉庫,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那滿牆滿牆站立著,像士兵在等待著檢閱的白茶箱子們,都是我一箱一箱,存下來的。
嗯,也有一些,是從S師傅手裡搶出來的。
比如滄海遺珠。
當然,它現在已經躺在你們的書房裡了,有的還是大家的座上賓。
很多的茶友家裡也有存茶室,小型的,存滿了自己喜歡的茶。有一次看茶友曬照片,滿滿當當的,她特別興奮,我也特別興奮。
兩個人隔著手機,因為這一房間的茶,高興了半晚上。
也有茶友來報怨,說在某寶買錯了茶,看了我的文章,仍掉了十幾餅黑乎乎的「老白茶」。
看他的存茶室,騰出來空間,已經存進了不少兩年陳的、年份真實的老白茶。看來,村姑陳提出的「存新茶喝老茶」這一觀念,他是打算認真在執行了。
存茶室里,每天有舊的白茶被拿出來喝,也每天有新的白茶存進去。
川流不息的,都是茶香和故事。
當然,村姑陳見過的各色各樣的存茶室里,除了存著根正苗紅的好白茶,也存在著各種工藝做出來的劣質茶。
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害群之馬」禍害你的存茶室呢?
要學會鑒茶和識茶的技術,把它們,一個個揪出來。
《2》
粗製茶——金玉在前,敗絮其後
若說存茶室的害群之馬,其中最有欺騙性的,當屬粗製茶。
它們粗製,節省工時,比正常春茶更早的上市時間,搶佔了頭把交椅。
加上茶商大力宣傳的「粗製純天然」,被哄得暈暈乎乎的茶友一試,湯稠水滑,香氣也不差,這下茶友也都放了心,紛紛買買買,不買悔三年。
但用不著三年,不出三個月,便足以讓買了粗製茶的茶友們後悔萬分。
比起年年月月茶不同的正常白茶,粗製茶越存只會越難喝。
儲存不過三個月,香氣便會大幅度下降,六個月後香氣則會完全消失,草青味明顯,湯水寡淡,毫香花香全部沒了,甚至微微泛酸,完全不見初識時清鮮淳爽的口感。
而精製茶,也就是比粗製茶多經歷了一道烘乾工藝,經過精心挑撿後才出廠銷售的白茶,只要儲存得當,無論陳化三年五年七年,都不會出現這種湯淡茶寡味同嚼蠟的情況。
它的香氣和口感,只會隨著年份的增長,越來越醇厚稠滑,香氣愈發濃郁地落入湯水中,年年綻放出不同風華的驚艷湯感。
粗製茶和精製白茶,究竟差在何處,才會導致相同的存茶時間後,兩者全然不用的表現?
粗製茶,通常只加工了一半茶,只做了萎凋處理,沒有經過烘乾來達到國標要求的水分,卻被某些商家作為一種噱頭販賣的提前上市的白茶。
相比加工工藝完整、干度到位、萎凋烘乾工藝全部完成的白茶,粗製茶少去的烘乾步驟,讓它蘊含著更多的含水量。
根據國標要求,一款符合要求的白茶,含水量不得高於8.5%,只有真正達到這種標準,白茶才能稱之為白茶。粗製茶缺少的烘乾步驟,使得這些白茶還保留著大約15%的含水量。
這些藏在葉片中的水分,便是影響茶後期風味和儲存的最大殺手。
它們會讓原本品質優秀的白茶,在陳化過程中,發酵,變味,變質。
完全變成另外一款茶。
精製茶儲存良好,會越陳越香。而粗製茶就算儲存再良好,也會越陳越淡。
大家在購買白茶時,一定要認清粗製茶,不要貪鮮貪新,不要買提前上市的白茶。
(精品茶)
(精品茶)
(粗製茶)
(粗製茶)
一般來說,測試含水量最直接的方式,是用測水分的儀器進行。但普通人的家中,少有專業的測試水分儀器,那麼篩選粗製茶,便得仔細觀察,上手撫摸感受一番了。
正常的白茶經過炭火烘乾,葉片中的含水量遠低於粗製茶,它的葉片是較為緊繃的,色澤也更為深綠。
觀察正常白茶的芽頭,是光滑又直挺,白毫順滑貼身,像是羊絨毛衣的質感,芽頭由於含水量低,極乾燥,手感較硬,芽尖比較扎手。
而粗製茶較高的含水量,使得它的葉片比精製茶更舒展、更寬大,顏色相對更鮮艷,偏向黃綠淺綠。
粗製茶的芽身是粗糙的,一身毫毛較為蓬鬆雜亂,比起精製茶毫毛一絲不苟的狀態,更像新流行的羊羔毛大衣的質感,手感比精製茶更軟,芽尖也不夠乾燥鋒利。
輕輕感受葉片的質感,正常白茶的感受是乾燥的,茶梗能夠被輕易折斷,而葉片輕輕一捻容易碎成粉末狀。粗製茶則沒有這麼乾脆利落了,輕輕捻動葉片是很難粉碎裂開的。
將它們的干茶投入蓋碗之中,輕輕晃動,能聽見干茶撞擊碗側的聲響,精製茶的聲音清脆,如是更為堅硬的白毫銀針還容易撞擊出「咔咔」的聲響,而粗製茶的聲音則有些沉悶,不夠「干」和「脆」。
若是能夠試茶,更能從沖泡次數,感受到粗製茶和正常白茶之間的差距。
白茶的風味,隱藏在完整的工藝中。
經過萎凋時的化學演變,烘乾後的風味轉折,陳化穩定了白茶的綿長滋味,而粗製茶少去的工藝,使得它沖泡的壽命極短,遠不如正常白茶,能夠經曆數十次沸水而有餘韻。
若是藏室室的某一款白茶,只能勉強沖泡四五次,往後就再也沒有香氣,滋味也變得平平,那便要警惕它是否是粗製茶,將其剔除藏茶的行列。
看外形,摸手感,聽聲音,嘗滋味,粗製茶就此區分。
了解了粗製茶和正常白茶之間的差別,才能避免邁入粗製茶的甜美陷阱,徒勞存出一箱壞茶。
《3》
做舊茶——刻鵠不成尚類鶩
若是粗製茶是用自己剛誕生的美好姿態在欺騙世人,那做舊茶則是徹徹底底的世紀謊言,若是列位看官錯將做舊茶當老白茶存放,只會在來年收穫後悔和惱恨。
粗製茶或許初期尚有滋味可言,而做舊茶則只能帶來寡淡清稀的滋味口感,並且,做舊工藝生成的部分菌類,甚至會有害身體健康。
自老白茶的名聲遠揚之後,攀親附貴的假親戚便多了不少,賣199一餅的十年老白茶,20年老白茶288便宜賣,偏生還有不少茶友不明其底細,傻乎乎地上了當。
做舊的道路,是無數本身上不得檯面的白茶的跳板。
無論是滋味苦澀難言的夏茶,還是海邊生長的海邊茶,或是生長環境雜氣陳橫的路邊茶,只要經過渥堆或高溫烤乾的做舊手段,搖身一變都能身價大升,成為茶中新貴。
沖泡一杯做舊白茶,顏色是詭異的深紅,像紅葡萄酒一般;苦澀是茶湯的主調,聞之無香而茶湯口感生澀,難尋老白茶飽滿醇厚的湯感;若是做舊的手段再狠上幾分,雜味和異味都會紛杳而至,傷害了味蕾的期待。
若將這些假貨當做珍品一般珍藏,辜負的不僅是自己的時間金錢,更是茶友痴痴的期待。
列位看官要想判斷做舊茶,請先從外貌入手。
做舊老白茶,經過或渥堆或高溫烘乾的手段,它們的外表是氣味統一的深、灰、黑,看起來黑峻峻的,色調上十分統一,全然沒有正常老白茶陳化後的色彩變化。
這些飽經風霜的做舊茶,怎麼模仿得了正常老白茶的純粹?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顏色是繽紛多變的。如同新茶一般有著豐富的色調,雖然經過時間的催化,從新茶的鮮嫩綠色對蛻變成黃櫨黛綠的色澤,或是竹青烏金。但其色調的多樣性,是從頭到尾都不會改變的。
另外,白茶中蠟質較厚的茶葉,經歷時間後依舊保持黃綠色澤,這些「黃片」,也是判斷一餅白茶是否做舊的一個小指標。
判斷做舊茶,其次可以聞香。
儲存良好的優質白茶,其原本清鮮的毫香、草木香、花香等,都隨著時間沉澱成沉鬱成熟、乾燥而渾厚的香氣。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有葯香濃郁,或是陳香沉沉,也有稻香乾爽,或是蜜餞香微甜。
但嗅聞做舊老白茶,只有渥堆帶來的酵味,刺鼻而令人不適,高溫烘乾的茶葉,或是高溫烤乾後殘餘的煙氣火熏,彷彿草木焚燒的嗆鼻香氣。
判斷做舊茶,還可以從茶湯口感,以及葉底觀摩而出。
做舊茶的茶湯,一般會帶著發酵而出的酵味,這股酵味來自茶葉的渥堆而成;而高溫烤乾後的茶葉,茶葉中的豐厚物質早已流失七八,茶湯單薄而茶香微弱,帶著一種生澀的口感。
再看葉底。
這些經歷了高溫和渥堆摧殘而出的做舊茶葉底,早已脆弱不堪,筋脈斷裂受損,失去了活力,沸水的沖泡加速了它們的壽命,葉片輕輕一搓就潰爛,一看就是做舊茶的手筆。
大家學會了上述幾招,便能挑選到真正的老白茶,剔除這些做舊茶,還存茶室一個清白在人間,在不至於年年空歡喜。
《4》
變質茶——無心之錯,倩影難尋
將白茶存到變質,是每一位茶友都不願見到的悲劇。
誰也不想看見這些風味獨具的白茶釀成霉變的下場,但若是悲劇已經發生,只有及時懸崖勒馬,才能挽救剩下的茶葉,而非放任它們一一變質,全部霉變。
故而檢查茶室中的白茶是否變質,能夠及時止損,避免更大的損失。
白茶變質的跡象,在香氣、手感中有跡可循。
新茶的茶香鮮爽,以草木清香和毫香、或是毫香草藥香為主基調,沁人心脾,這些活潑的香氣,隨著時間的陳化,會逐漸過渡到老白茶的甘醇。
老白茶的茶香悠遠,葯香和陳香依次登場,稻穀香果香也會點綴其中,若是茶葉沒有變質,這些香氣完全不會變的單薄寡淡,也不會生出怪味。
變質的白茶,香氣會由高揚變的頹唐,淡淡的植物葉片香氣,似有若無。
若是此時的茶香還未有怪味生出,定要仔細觀察外包裝和存茶室的溫濕條件,亡羊補牢,重新謹慎包裝白茶,以聚攏白茶的香氣。
而若是一打開包裝,迎面就是水汽、酸味、霉味交織。這些茶葉多半已經發酵,才會生出諸多怪味道,這時的白茶基本已經無葯可醫,若有茶友樂意以身試毒便罷,普通人的身體,還是忍痛割愛,及時拋棄為妙。
另一方面,撫摸干茶的手感,能初步感知白茶的含水量。
國標要求的白茶含水量,需要低於或等於8.5%,認真負責的制茶師傅甚至能做到更低。
干度足夠的白茶,落入掌心的手感是乾爽而酥脆的,葉片能夠被清脆地凹斷,彷彿秋日落葉被踩碎的聲響,手心的葉片相互摩挲,會有「沙沙沙」的聲響。
受潮的白茶,則沒有這種葉片交磨的乾燥音效,用手感受茶梗,是不能輕易乾脆地凹斷的,葉片則是一種微微發軟的狀態,與粗製茶的形態有種相似感,都是水分超標的標準狀態。
聞香,感受手感,將有變質端倪的白茶篩選而出,或搶救或放棄,才能保證存茶室沒有害群之馬,來年陳茶老茶可期。
《5》
存茶室,就是一面鏡子,能照出我們的識茶與鑒茶水平。
希望村姑陳的茶友們,都能擦亮慧眼,不貪新貪快,不買提早上市的白茶。也不貪便宜,買價格低廉的白茶。
當然,也要打理好自已的存茶室,讓溫度與濕度都在正常值之內。
如此,便可高枕無憂。
年年存新茶,喝老茶。
多麼愜意的人生。
比仗劍走天涯的李太白,還活得瀟洒風流。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泡茶待客時,如何才能避免失禮,斟茶時,可要留心這7個錯誤
※好白茶,是有層次感的,五大技巧,教你把白茶泡出好茶的層次感!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