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的新賽道,中建信息的新征程
《詩經》有雲:「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放到今天,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商場如戰場,更如逆水行舟,經歷越久,挑戰越大,這也就意味著要不斷保持著自我變革的精神,這樣才能做到「未雨綢繆」,並始終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而中建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信息)就是這樣一家敢於創新,勇於創新的公司。可以看到,過去十四年來,從硬體到軟體再到應用,從邊緣到核心再到前沿,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創新,中建信息在一個又一個領域實現了重大的突破。
特別是在數字化、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的今天,中建信息更是主動結合自身的優勢和長項,積極開闢出了智能製造這條全新的賽道,不僅讓公司的轉型與變革之路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同時也讓它的未來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想像力。
那麼,為什麼會選擇智能製造這個領域,這背後中建信息有何深入的考量?賦能中國製造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建信息究竟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獨門秘籍」呢?
開闢智能製造新賽道
對此,中建信息總經理助理、能力中心總經理王喬晨表示,中建信息之所以主動選擇智能製造這個領域,背後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重要考量:
第一,從國家的政策看,過去幾年國家高度重視製造業的轉型與升級,早在2017年國家相關部門就印發了《關於深化「互聯網 先進位造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推動製造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形成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發展格局。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樣也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 』,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無疑為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的發展指明了未來的方向。
第二,從公司的定位看,中建信息背後的中國建材集團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和世界領先的綜合服務商,其涉足的行業包括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石膏板、玻璃纖維、風電葉片等領域,是名副其實的大型製造型企業,而中建信息在中國建材集團內部,也被定位成集團的數字化轉型或者信息化建設的承擔單位。
因此,這也就意味著中建信息在集團智能製造領域的探索與實踐經驗,讓它對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的「痛點」有著深刻理解和認知,這無疑可以幫助更多其他領域的製造企業在未來的轉型過程中,提供更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第三,從能力的沉澱看,中建信息還依託此前積累的大量優質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的合作夥伴資源,以及近幾年圍繞雲計算與數字化業務進行的市場、資源和技術研發的投入和布局,讓中建信息不僅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也順應了製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大勢所趨。
如王喬晨所言:「過去幾年ICT行業出現大的技術變革,從雲計算開始到後面的大數據、人工智慧一個接一個的出現,讓我們覺得在這個時間節點,選擇進入製造業這個新賽道,是有機會跟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畢竟圍繞製造業孵化的解決方案也離不開這幾個新的技術元素。」
構築集成創新的新能力
毫無疑問,通往智能製造之路一定是一條「任重而道遠」的旅途。在此過程中,作為增值分銷服務商出身的中建信息,也必須根據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行業、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更加創新的模式「切入」這個市場,才能幫助更多的企業完成對智能製造的落地,同時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未來新方向。
所以,基於過去幾年在市場中的探索與實踐,中建信息提出了集成創新的新理念。所謂集成創新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與工具等,對各個創新要素和創新內容進行選擇、集成和優化,最終形成優勢互補解決方案,實現對製造業的賦能。
王喬晨告訴我,在集成創新的過程中,中建信息在三個維度不斷構築自己的能力,即方案、場景和生態,逐步打造出了中建信息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新能力和新模式。
首先,中建信息在整個集成創新的過程中,一直把解決方案作為抓手,並通過公司的能力中心去做解決方案的連接和整合,這樣才能為製造企業提供能夠針對細分應用場景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從具體的解決方案上來看,無論是設備還是應用軟體都是我們後端的組件,在這個組件之上我們又通過介面或者調動方式封裝一層中間件平台,然後再通過這個平台去連接製造業中比較通用的應用解決方案,形成定製化的應用和服務為製造企業提供轉型支撐,這是我們能力中心要做的事兒,也是我們希望打造出的新模式。」他說。
其次,中建信息過去幾年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實踐,也讓他們深刻的感受到,智能製造要落地,就必須結合企業具體的業務場景。因此,中建信息也始終把客戶的需求作為立足點和出發點,並針對不同行業客戶特點,提供不同的場景化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
王喬晨表示,以視覺識別為例,現在大部分的應用場景是通過人臉識別來實現廠區的人員進出管理和考勤管理,但製造業中也有大量跟業務緊密結合的需求,其實也是可以通過視覺識別來完成的,如產品的質量檢測等。那麼類似這種需求,就要求中建信息要更多的深入到客戶的生產一線,並結合管理層單位的需求來挖掘具體的業務場景,這樣才能「因地制宜」的解決製造企業實際工作中的「痛點」,並發揮出新技術的作用和價值。
最後,中建信息在智能製造領域中的定位和邊界也很清晰,那就是只做自身擅長的行業應用,所以在生態體系的建設中,也希望把更多的夥伴、更多的方案、更多的價值匯聚在一起,幫助製造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之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王喬晨說:「比如針對人工智慧,中建材信息就不會去聚焦到演算法領域,而是更多的聚焦在應用領域。我們的做法是和用戶一起去發現它的應用上的需求,或者應用上的痛點,來辨識這些需求是不是能夠通過人工智慧技術來進行解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再把這些需求傳遞給人工智慧演算法的合作夥伴,這樣大家就能夠一起去孵化出製造業中具體使用場景下的人工智慧應用。」
由此可見,中建信息的集成創新不僅是其針對製造業打造的新模式,未來也會成為一個新技術、新能力的匯聚平台,而中建信息作為這一平台的承載者,一方面聚合行業中的優質資源不斷打造出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連接製造企業的具體需求實現因地制宜的賦能,由此加速推動智能製造在中國的真正落地。
揚帆中建信息新征程
實際上,沒有一個企業走向成功的道路是平坦而不曲折的,同時它也很難從教科書上找到準確的答案。換句話說,必須要有去採摘懸崖邊那朵玫瑰的勇氣,才有資格拿到通往成功道路的通行證。
所以,現在回憶起過去幾年在智能製造中的探索與實踐的過程,王喬晨也用「非常痛苦」來做形容。但是,現在回頭來看,這些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方面,因涉及到業務模式的轉變,也促使了員工本身的認知要轉變,同時人員組織也要有變化。王喬晨說:「中建信息面向製造業的解決方案,我定義它是要深入到客戶業務裡面中去的,它要比一般行業夥伴對這個認知還要高,但在過去我們主要是圍繞設備、圍繞參數給客戶提供建議和支撐,因此這中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
針對這種現狀,中建信息做了大量的基礎性投入,特別是引進了大量的人才和行業專家團隊。如今,中建信息已形成了一支專門匹配智能製造的顧問團隊,人員涵蓋了國內智能製造領域的資深專家,並具有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隊相結合的特點。
不僅如此,中建信息在為製造業企業進行方案選型時,也能夠根據不同企業的現狀給予針對性的方案選擇。在協助企業進行整體規劃時,不僅可以滿足企業的短期規劃需求,還可以從長遠發展的角度,針對製造業企業的特性及現狀,謀划出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期的規劃建議。
另一方面,是中建信息所扮演的角色和具體的工作方式,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變化。比如,過去作為增值分銷合作夥伴,所有的技能知識傳遞來自於上游的廠商。但如今要深入製造業,這種角色就出現了「反轉」,那就是上游的廠商變成了中建信息的「資源池」,而王喬晨和他團隊的工作,也變成了經常要深入到行業的一線中去。
但這種轉變對中建信息未來的成長無疑是積極向上的。對此,王喬晨也說:「我們現在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把每一個點都做紮實了,這樣解決方案這個面也就能夠越來越成熟,未來我們也希望把這些解決方案放到大的增值分銷平台中去,在這個平台上面向合作夥伴進行輸出。」
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去中建信息所構築的強大增值分銷資源和平台,在未來也是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價值的,具體而言:一是,可以繼續為中建信息的智能製造業務提供足夠有競爭力的產品資源;二是,中建信息的增值分銷所打造出的觸點也是非常廣泛的,而這也可以為中建信息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商機;三是,中建信息所孵化出的智能製造的解決方案,同樣也會給合作夥伴帶來了新的競爭力,由此形成一個具備持續性的、能夠不斷相互使能的大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中建信息2018年年報數據也顯示,公司2017年雲及數字化服務營收1.89億,同比大幅增長263.79%;而2018年雲及數字化服務則實現營收4.79億,同比再次大幅增長153.7%,這也印證了中建信息過去幾年的轉型已初見成效。
全文總結,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中建信息自2009年與華為建立合作以來,連續九年保持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總代理商份額第一;2017年成為華為首家下單規模超過百億的總經銷商;2018年,中建信息正式成為華為企業業務第八家全球性總經銷商。這些都印證了中建信息是一家能夠打得起硬仗、經得起考驗的公司。
同樣,在智能製造這條全新的新賽道上,中建信息也將揚帆自己的新征程,而支撐它的正是其經過十四年市場洗禮和考驗打造出的不斷創新,並隨時代不斷進化的基因,相信更大的市場、更大的空間也正等待著中建信息去再次開拓和重新定義。
※全面替代商用PC,銳捷的底氣、地氣和銳氣
※數字化轉型不畏,華為的行勝於言
TAG:申耀的科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