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丁憂從何時起?從西漢到清皆有奪情,宋元最有價值

丁憂從何時起?從西漢到清皆有奪情,宋元最有價值

歷史確實除了搞這個的人能有飯吃外,大部分人不能把它當飯吃。但與歷史類似的有很多,例如娛樂。整個社會科學都面臨這個拷問,社會科學都不能當飯吃,而且評價標準也不統一,沒有自然科學那麼簡單明了。1就是1,2就是2。

但歷史的價值卻可以幫助個人、集體、國家、民族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思考方式;可以告訴你目前正在做的是對還是錯。

(1)歷史的價值是什麼

歷史的意義就在於可以幫助自己、群體乃至國家、民族如何更好地發展。

對於歷史的意義,我覺得李世民的「三鏡觀」可以變通一下,改為:以史為鏡,可以正心態(個人立世為人的核心);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立世為人的過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立世為人的結果)。

(2)李世民的「三鏡觀」

李世民原文如此:嘗臨朝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古代銅鏡

由此可見,李世民的「三鏡觀」是說為人處世的三種關鍵因素:銅鏡給人以好的形象;歷史可以明確事務的興衰起落;用周邊的榜樣力量可以查找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對於這「三鏡」能做的就應該是時不時將它們作為評價自我的標準。

如果僅以歷史的作為看,同樣可以將其作為一種成功的原則。

(3)「歷史的三鏡觀」應該如何解讀

以史為鏡,可以正心態:有些人讀歷史往往失去了「歷史的評價」,讀完歷史你至少能明白什麼樣的人是好人、什麼樣的人值得提倡去做、做什麼事兒是對的。當然,你讀了半天反而糊塗了,只能說你被某些人帶進溝里了。

學好歷史可以知得失、知罔替、知天下

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實,明得失就是做事的過程。能達到曾子的要求的人鳳毛麟角。只要我們能每個階段例如每周做到「三省吾身」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最大的價值,就是通過對一個人、團體、國家、民族較長時間的觀察,從而判斷出未來發展狀態。或根據某個人做的事兒,判斷出他的目的性,進而得出結論。

總之,歷史是一種「經驗」,用過去的人的經驗,為當今的人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視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幽雲十六州地區對中原是仇視的,全賴宋朝荒唐作為
對比宋朝的經濟和民主,明朝是中國歷史的倒退嗎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