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11歲男孩要跟父母分戶,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是一種謊言!

11歲男孩要跟父母分戶,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是一種謊言!

文:vipJr

當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畏難情緒,想退縮時,父母是否就該把選擇權完全交給孩子呢?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近日,在樂山某派出所,一名 11歲男孩哭著要分戶,令人又驚又疑。

男孩上三年級,平時爸媽對他十分嚴格。他每天要上學,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很少有玩的時間。

他實在受不了,竟然真拿著戶口要去警察局鬧著「不和爸爸媽媽過了」。

媽媽見攔也攔不住,就大吼到:「你滾,快點滾」,還順手把書包扔進了泥坑。

男孩又害怕又執拗,就有了上面的一幕。

網友對媽媽的做法頗多微詞。覺得媽媽不僅言語粗暴,而且,不尊重孩子,把孩子逼得太緊了。

誠然,媽媽給了孩子很大壓力,也沒顧及他的情緒。

但是,當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畏難情緒,想退縮時,父母是否就該把選擇權完全交給孩子呢?

任何技藝都需要艱苦的努力。而孩子天性愛玩,不喜努力,面對困難,多半會因畏懼而放棄。

尊重不等於放縱,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是最大的謊言。

父母需要聽取孩子的意見,也要有底線的堅持。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走出困境,才是明智之舉。

一、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是最大的謊言

我就曾是一個所謂的民主媽媽。

兒子5歲時,和好夥伴李天一起報了象棋課,學習盡頭十足。

可剛學完一期,他就有些厭倦。不久,就鬧著不想學了,我很尊重他,就依了他。

然而,當得知李天象棋比賽獲獎時,他卻很沮喪的問我:「媽媽,當初你為什麼不逼我學象棋呢?」

我啞口無言,我自以為是的尊重卻竟變成了孩子的痛。

後來,在書法班上,他又想放棄。這次,我沒有尊重他的選擇,而是尊重了他的情緒。

我表示理解,不斷鼓勵他堅持。

他竟然堅持了下來,還參加比賽得了獎。學習也越來越自信。

孩子出現畏難情緒,想放棄時,父母輕易放手,常常是兩個原因。

過分擔憂孩子的自尊

很多父母太注重孩子的感受,怕挫敗孩子的自尊心。以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為借口而遷就和妥協。

急切要求結果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面前,總是缺乏耐心。他們為孩子傾力投入,也急切地要求孩子快速產出。

當短時間內看不到滿意的成績時,就認為孩子沒希望、不爭氣,失望地放棄孩子。

作為父母,最不利於保護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就是眼看著他們在困難面前放棄努力而不作為。

正如蔡康永所說: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一旦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當面臨人生窘境時,都會回過頭來抱怨人生,埋怨父母。

孩子有選擇「喜歡」的權利,卻沒有選擇「不努力」的權利。聰明的父母,就要教會孩子如何去堅持自己的「喜歡」

二、有底線的堅持,才是父母對孩子負責的愛

《虎媽戰歌》的作者,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一直推崇嚴格教育。

她給兩個女兒制定了十條家規:任何一門功課成績都不能低於「A」;每天必須練習鋼琴和小提琴;不能在外面過夜等。

即使出去旅遊,她都要求女兒們每天必須練琴一小時……

蔡美兒從來不給孩子偷懶的機會。

正是她的嚴格,成就了女兒的優秀。兩個女兒,十幾歲就被譽為「音樂神童小姐妹」,大學就讀於哈佛和耶魯大學。不僅學業優秀,還陽光自信。

在女兒們看來,正是媽媽的嚴格,給了她們贏得自信和獨立的底氣。

安傑拉?達克沃思教授(AngelaLee Duckworth)通過研究發現:一個人能否成功,堅毅(Grit)的品質起了重要作用,這種品質的作用比天賦等因素更加重要。

堅毅即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耐力、專註投入和不懈努力。

安傑拉指出,很多世界級大師的成功都是經過了長期的刻意練習,他建議,讓刻意練習成為一種習慣。

孩子需要的不是跑完一場比賽的能力,而是跑完整個人生的持久能力。

這種能力,源於我們給予孩子的愛和光,更源於孩子在適度壓力和積極情緒中挑戰自己所獲得的自信。

不要讓孩子過早地使用放棄的權力,否則,孩子會錯過本該擁有的精彩。

三、父母巧引導,成就孩子「不放棄」的人生

孩子尚小,還不懂得怎樣為自己的人生掌舵。父母們要多多監督和引導,帶他們慢慢長大。

1、多多共情,與孩子的感受對話

在熱播劇《少年派》中,學霸錢三一用獎學金為媽媽買了一個項鏈。感激媽媽一直陪伴他,引導他,成就了他的優秀。

原來,錢三一八歲時,因為不想練鋼琴,跟媽媽慪氣,扯斷了媽媽的項鏈。媽媽非但沒有怪他,只默默接納他的情緒,安撫他。

孩子在學習中有情緒、想放棄是常態,孩子的情緒發泄恰恰是和父母另一種形式的溝通。

神經學家Allan Schore博士認為:

「孩子的神經機制尚未成熟,在面對過大的挑戰時,還無法有效調節本能衝動造成的巨大壓力,只有在成人的幫助下,才能逐步調節情緒衝動。」

共情和理解是平復情緒的「大殺器」。

孩子有情緒時,父母不要只關注孩子的行為,而是要和孩子的感受對話。

多理解、多共情,幫他們清空情緒垃圾,重新出發。

2、巧用「輕推」,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李亞鵬的女兒李嫣小時候很喜歡彈鋼琴,但有一次因為考試失敗,發脾氣說不學了!

待女兒情緒平復後,李亞鵬對女兒說:

「你不想學鋼琴了,沒問題,人生總要面臨一些放棄和失敗,但是你才12歲,你要不要讓你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啊?」

爸爸的話讓李嫣冷靜下來,重新參加考試,順利通過。

當孩子出現畏難情緒時,常常產生「我不行,我做不到」的無力感。輕易放棄和過度強迫,都會讓孩子逃避,不自信。

這時,就需要父母從背後輕輕推孩子一把。

心理學家表示,輕推並不是強制,是在孩子情緒穩定時的一種鼓勵。

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多傾聽和陪伴孩子,讓孩子產生對抗挫折的內驅力。

3、利用登門坎效應,設置合理目標

朋友的女兒上三年級,活潑樂觀,尤其擅長文藝。表演、繪畫、說相聲樣樣拿手。

有段時間,朋友發現女兒情緒很低落。一問才知,她因為數學成績差,一度很挫敗。

朋友幫女兒設定了每學期提高10分的目標,鼓勵女兒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只和自己比。

每次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朋友都會及時鼓勵。慢慢的,孩子不再逃避,儘管還不是很優秀,卻一直在努力。

在給孩子設定目標時,不妨試試心理學上的登門坎效應。

將較高的目標分解成不同層次的小目標,讓孩子逐一實現目標,體驗成功。像一級一級上台階一樣,一步一步登上高處。

當孩子體驗了更多的成功,心裡的底氣就會越足。

我腦海中常常浮現兩幅畫面,孩子質問我為什麼不逼他學棋時埋怨的眼神,和孩子拿著書法獎狀,飛奔進我懷裡時燦爛的笑臉,我慶幸,我沒有說:「給你選擇權」。

沒有人不愛孩子,然而,愛不是放任,更不是放棄。

保護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用好習慣和內在的、沒人能夠帶走的自信來武裝他們。

父母教給孩子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不放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社會複雜,培養孩子臨危不懼的應變力,家長可以如此做!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受益的才能是孩子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