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宋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及帖學的興盛,《淳化閣帖》影響深遠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聊聊宋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及帖學的興盛。
大宋江山的開創者,是宋太祖趙匡胤,由於實行了一系列措施,經濟的發展必然促進文化的發達,國家辦學校,民間辦書院,科舉考試的規模也急速擴大。這樣,知識分子的數量空前增加,社會地位也比歷代更為優寵,又加上印刷術的不斷發展,文人作品得到空前的流傳,反過來又促進了作家眼界的開闊與文化修養的提高。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宋一代三百多年間在書法方面的創演成就,雖不像唐代那種多姿多彩,但也名家輩出,燦爛光輝,而照耀書壇。
貼學盛行是宋代文化及書法昌盛的一個重要方面。後人治帖學,以六朝為主,晉人為宗。當時著名書家有羊欣、杜預、桓溫、孔琳、嵇康等皆善書,並享有盛名。晉代的索靖,傳有《月儀帖》,可窺見其筆法。還有名書家謝安等。陳隋間的智永。六朝書家中以晉人最為鼎盛,可以說晉人的書法為帖學極致。晉人書中當推王家書。王家書中,首推二王,成為帖學的宗師,書法盛傳於唐宋以後,從而為宋代的帖學盛行準備了極為充裕的條件。
宋代的帝王們,雖不像唐代的帝王們那樣多的擅長書法,但提倡書法者也是不遺餘力。尤其在提倡文教方面有著顯著的功績。如宋太宗為了保存前賢書法名跡,及能廣為流傳起見,曾在淳化三年,下旨將內府所藏的以前各代名家手跡,令擅於書法大臣與精於刻石的名匠,鉤摹上石,共刻成十卷,印刷成帖,名之曰《淳化閣帖》,後簡稱為《閣帖》,成諸帖之宗。「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十卷」。當初在皇宮內建立了一座大殿名叫「淳化閣」專門存放這部法帖。
自宋太宗公開秘藏,而匯刻印刷成帖,傳於後學的精神感召,有宋一代的刻石印帖的風氣,到處風起雲湧。如宋徽宗於大觀三年,命龍大淵集刻內府所藏真跡,名為《大觀帖》。宋《大觀帖》在諸匯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享有很高的聲譽。此帖由於刻於太清樓下,故又名《太清樓帖》此帖的妙處在於豐腴沉著,起訖轉折鋒穎如生,直同手書。模刻之精神,似《定武蘭亭》、太宗的《晉祠銘》、北宋拓《聖教序》。還有宋高宗的《紹興國子監帖》、宋孝宗的《淳熙閣帖》,及《潭州帖》、《絳帖》、《臨江帖》、《汝州帖》、《二王府帖》等。至於明代翻刻《淳化閣帖》就更多了,在這裡從略。宋代所刻的叢帖,多數宗於《淳化閣帖》,只是內有增減另立名目。
這些宋刻叢帖,其共同的特點,主要是或補《淳化閣帖》之不足,其中包括增補,或糾錯等;或純是翻刻。所以宋代《淳化閣帖》的出現,為宋代官私刻帖開創了風氣,到了南宋,其風更甚。趙子昂說:《蘭亭序》「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不僅《蘭亭》,當時據《淳化閣帖》輯再翻之帖,亦不計其數。
《淳化閣帖》問世,說明當時宋太宗皇帝如此重視其書道,以朝廷之力來治帖,其意義是極其深遠的。它表明了宋皇帝熱心藝術,對內府所藏的秘帖進行了一次較為系統的整理,這還是第一次,其意義是很大的。因在印刷術尚未發達的宋代,朝廷不惜力量將內府的秘物進行複製,使得人們不易得見書法名跡得以見之,並得以流傳和保存下來。以後就有大量翻刻帖和其他叢帖似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
所以,從我國書法角度來說,宋太宗在我國皇帝書家功勞簿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同時,以這種刻帖的方法,以此來宣揚歷代書跡,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創舉。故自王著摹刻《淳化閣帖》以後,直接影響了宋以後近一千年注重帖的風氣。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書法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書法藝術水準。願與廣大書法愛好者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書法文化。
※淺談書法結體三原則,搞懂書法結體其實也很簡單
※淺談書法與毛筆的關係,「惟筆軟則奇怪生」
TAG:維知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