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電報泄密門」,讓美英這對「密友」體驗不可承受之尷尬

「電報泄密門」,讓美英這對「密友」體驗不可承受之尷尬

一份蹊蹺外泄的外交密電,正在讓大西洋兩岸隔洋相望的英美兩國面面相覷,臉紅心跳。

在機密電報中,一向自視甚高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被英國駐美大使批得一無是處。一向被捧得高高的美英「特殊關係」立時栽倒在地,幾乎無地自容。

特朗普自然不甘受辱,連續兩天「回懟」;英國則趕緊發聲,一邊力挺大使,一邊也忙著補台。

大使發回本國的密電如何會泄露,並被媒體曝光?謎團還有待下令調查的英國政府慢慢解開,不過在此之前,先要解救的恐怕是「要涼」的英美關係。

美要驅逐大使?

被英國媒體6日曝光的外交電報中,英國駐美大使金·達羅克對特朗普極盡貶損,說他「笨拙無能」「不靠譜」「不稱職」,「職業生涯可能不光彩地結束」。他還把白宮內部衝突描述為「械鬥」。

第二天,特朗普立馬反擊,表示對簡報中的內容「不屑一顧」,並批評達羅克「沒有很好地為英國服務」。特朗普還戲謔道:「我們可不是那個人的鐵杆粉絲。」同時又很有姿態地說,「我也可以說些關於他的事情,但我不想費力」。

8日,特朗普繼續「開炮」,發了一篇「三部曲」推文,貶了達羅克,批了特雷莎·梅,捧了英國女王。

首先,特朗普聲稱不會再與達羅克打交道。「我不認識這位大使,但他在美國並不是個討人喜歡或受人尊重的人。我們不會再與他打交道。」

事實上,在去年3月的一場宴會上,特朗普還與達羅克緊緊握手。只是,現在回首那一幕,不禁令人心中一凜:台上如此親密握手,內心卻在狠咒對方。這種「高級黑」果然不是一般人能玩的。

批完達羅克,特朗普接著便狠狠「招呼」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抨擊她和她的代表們把英國「脫歐」搞得「一團糟」,還固執己見,不聽他的勸說和建議。

完後,特朗普筆鋒一轉,拋開兩人,面向未來,怒贊女王:「對英國來說也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他們很快就會有新首相了。我非常享受上個月那場精彩的國事訪問,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人是女王。」

特朗普的最新表態讓英美媒體敏銳地嗅出一絲不祥預感——總統要趕人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外事記者詹姆斯·蘭代爾分析認為,特朗普表示不會再與金·達羅克爵士打交道,無異於宣布這位大使是個不受歡迎的人。「這意味著東道國政府開啟驅逐外國外交官的正式法律程序。」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特朗普所說的『打交道』(deal)一詞是什麼意思。」蘭代爾寫道,如果特朗普說的「我們」是指他和他的政府都不會再和達羅克或他的工作人員打交道,那麼英國政府恐怕確實該考慮撤回這位大使了。如果特朗普只是表示他本人不會親自與達羅克打交道,那麼這位大使可能會留任,直到新首相作出新的任命。但是,達羅克也可能考慮辭職,雖然距離卸任僅剩幾個月時間。

《紐約時報》援引前英國駐美大使克里斯托弗·邁耶的觀點指出,現在要判斷總統的推文對達羅克的地位意味著什麼還為時過早。「是金再也見不到他(特朗普),還是不能再接觸白宮工作人員,比如白宮辦公廳主任?還是達羅克被拒絕進入國家安全委員會?」邁耶覺得特朗普的意思並沒有表達得很清晰。

不過,據彭博社報道,達羅克原本被邀請參加8日特朗普與到訪的卡達埃米爾塔米姆的晚餐,但因為特朗普的推特,美方取消了對達羅克的邀請。

達羅克是英國最有經驗的外交官之一,從2016年1月起擔任英國駐美國大使。此前,他曾擔任英國常駐歐盟代表和首相國家安全顧問。

英國亂作一團

「泄密門」的「亂源」英國似已亂作一團,內部傳遞出多聲部的聲音。

目前,特雷莎·梅政府並沒有要撤回達羅克的意思,相反還力挺達羅克。

據BBC報道,一名首相府發言人表示,英國駐美國大使得到首相的「全力支持」,儘管唐納德·特朗普表示將不再與他合作。發言人還說,大使們需要對派駐國的政治狀況做出誠實的評估。

不過唐寧街也表示,此次泄密事件是「不幸的」,英美兩國仍保持「特殊而持久的」關係。

BBC政治編輯勞拉·昆斯伯格分析,唐寧街的回應是典型的「謝謝,但是不用了」(thanks, but no thanks),是對這位美國總統在推特上發表的長篇大論的嚴厲回擊。不過,隨著梅和達羅克雙雙即將離任,梅的言論對現實不太可能直接改變什麼,這讓唐寧街10號多少能夠淡然處之。

有評論指出,如此表態一方面不會被國內反感特朗普的勢力批評,另一方面也把修復兩國關係的難題留給了下任首相。

「所有表態背後都藏著政治訴求和利益。」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高健認為,梅在任期內沒有與特朗普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其本人作為保守黨領導人,現在也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她的表態更加符合她的政治本意。她對「脫歐」的原始態度是反對的,與特朗普也一直持不同的政治立場,批判本身代表了她的態度。

另一方面,英國政府一些人士卻又表現出一種恐慌情緒,試圖趕緊「滅火」。

據悉,英國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本周將急赴美國致歉。在BBC的一檔節目中,福克斯說,他計劃本周訪問華盛頓,在與特朗普的女兒會面時將向她道歉。

「特朗普的國事訪問是英國為掩蓋分歧做的精心安排。這反映出英國官員的某種心態:一旦英國離開歐盟,他們將會多麼依賴美國。英國對泄密電報的恐慌反應也是如此。」布魯金斯學會歐洲問題專家托馬斯·賴特說,福克斯希望向特朗普女兒致歉的行為,同樣說明英國在「脫歐」之後,未來將面臨地位日趨下降的前景。

政治陰謀?私人恩怨?

由於電報泄密時機十分敏感微妙,恰逢英國國內爭奪首相寶座,選戰正酣之際。而誰將成為新首相又事關英國「脫歐」的未來方向。

為此,有觀點認為,此次泄密事件關乎英國保守黨內部的權力鬥爭,或者可能也與「脫歐」有關,不乏陰謀色彩。因為達羅克被認為對「脫歐」一事不太熱心,而此次曝光這些密件的英國記者是一名堅定的「脫歐派」人士。

然而,高健有不同看法。高健說,如果說是陰謀,第一,它的目的和訴求是什麼?把來自建制派的不力挺「脫歐」的駐美大使撤職,換上一個堅定擁護「脫歐」的人?第二,它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從目前來看,事件極大損傷了英美之間的互信,也極大中傷了特朗普本人的名譽。從得與失兩方面看,為了這個陰謀,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有人有意為之,任何泄密不可能無緣無故發生。」高健說。此前,英國國防大臣有意泄密,正是梅的權力地位處於弱勢時期,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所以出現泄密一幕。這次很可能是一撥極少數人的內鬥,是出於私人恩怨的算計和報復。比如某人與這個大使關係不好,向媒體泄密,然後達到撤換大使的目的。但是,不太可能是保守黨高層比如鮑里斯·約翰遜級別的人故意作出的指示。

但高健認為,泄密事件本身反映了英國政治特別是在「脫歐」之際處於極其混亂的動蕩時期。「渾水摸魚者大有人在,因為玩政治小伎倆的成本很低。這些人不會考慮國家層面的問題,大局觀很淡薄。」

同樣,在英國媒體看來,自己的大使也別光戳白宮脊樑,唐寧街10號也好不到哪去,彼此彼此。《金融時報》評論道,達羅克電報泄密事件本身也暴露出英國政府的「功能失調」。

一來,這件事暴露了英國政府在保密工作上的「漏洞百出」。這是不到三個月時間裡,英國政府內部發生的又一起嚴重泄密事件。今年4月,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因泄密被解職,據稱與其未經批准對外透露某些信息有關。二來,這也表明深陷「脫歐」泥潭的英國政府在外交領域也陷入混亂。

不會造成結構性衝擊

對國與國關係來說,尤其是盟國而言,任何泄密事件都是不可承受之尷尬。

幾年前震驚世界的維基揭秘事件,如同給國際政治投入一枚「核彈」,撕開了美國與盟友之間的虛偽面罩。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被美國外交官戲稱為「臉皮薄」「光著膀子的皇帝」,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被嘲「無能、虛榮、沒用」,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則被形容為一位「糟糕透頂」的首相,在「一場又一場災難中」蹣跚前行。

特朗普時期的英美「特殊關係」恐怕更經不起這種折騰。儘管特雷莎·梅榮幸地成為首位到訪白宮的外國領導人,她與特朗普之間也曾手牽手「秀恩愛」。但是,特朗普訪問英國卻好事多磨,一拖再拖。國事訪問最終成行後,官方層面的客氣終究難掩英國社會的怨氣,「特朗普寶寶」的抗議氣球也搶了41響禮炮的「風頭」。為了給「脫歐」之後的英美關係預先做好安排,梅也曾不遺餘力地討好特朗普,並發展了一種相互尊重的關係,但兩人從未真正在政治上建立良好聯繫。圍繞「脫歐」、貿易談判、伊朗核協議等諸多問題,雙方意見分歧也在侵蝕友誼。

為此,輿論擔心,電報泄密事件給這對跨大西洋夥伴製造的「轟炸」效應也不會小。

《紐約時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指出,特朗普的推特是對特雷莎·梅政府的「無禮告別」,並且幾乎已經宣布達羅克為「不受歡迎的人」,這是美國與最親密盟友英國之間的一道明顯裂痕。美英關係表面和諧,但其實早已出現問題。英國政府在伊朗核協議、巴黎氣候協定以及特朗普攻擊北約等問題上與美國已經分道揚鑣,鑒於英國脆弱的外交地位,此次泄密對英美關係具有極大破壞性。

布魯金斯學會歐洲問題專家托馬斯·賴特認為,特朗普做了太多惹惱以及傷害英國的事,目前美英關係整體相對糟糕,處於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但是,在高健看來,電報泄密這一偶發事件不會對英美關係造成結構性的根本衝擊。雖然與過去相比,英美關係的特殊性有所減弱,但是,基於傳統文化的緊密聯繫,意識形態的高度一致,「無論對英國還是美國來說,英美關係都是重要的,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雙邊關係,這一點牢不可破」。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認為,特朗普政府採取的「美國優先」政策多少損傷了美英「特殊關係」,這份機密電報的內容既表明英方一些人士對特朗普政府所作所為的擔憂和抱怨,也真實反映了美國與其盟友之間出現嫌隙。「至於事件會帶來多大的衝擊,還是要看雙方如何看待、處理這個問題。雖然暫時會給兩國關係帶來尷尬,但也沒必要誇大到很嚴重的程度。」

儘管泄密事件被《每日郵報》形容為「重磅炸彈」,但在《華盛頓郵報》眼中,這根本算不上什麼爆炸新聞。一是外交官們私下裡說駐在國的壞話由來已久,不是什麼秘密。在很多情況下,把這些評價和信息發回國也是駐外使節的一項重要工作,這有助制定外交政策。最極端的例子是希特勒統治德國時期,多國駐柏林大使在發回本國的信息中,幾乎異口同聲地把希特勒描述為偏執瘋狂、狂妄自大、精神錯亂。

二是電報里壓根沒什麼猛料,都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比如對特朗普的「差評」,這在華盛頓的外交使團、觀察人士中幾乎是「共識」。達羅克還試圖給他的英國上司們提出一些實用建議,幫助他們應對特朗普政府的混亂無序。儘管看不上特朗普,但是達羅克還是作出不帶情緒的判斷,認為雖然特朗普深陷醜聞,但仍可能會連任。「總的來說,泄露的電報顯示,這是一名嫻熟的外交官以一種非外交方式彙報了一個複雜而混亂的政府。」

只不過達羅克電報泄密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一般來說,大使們在派駐他國期間不會公開發表他們對東道國的真實看法,而是以後向公眾「解密」,通常這也是由學者而非記者來公布。但是,達羅克針對特朗普的言論不是自己主動發表的,而是被媒體泄露的。「這表明即使是關係處於鼎盛時期的強大盟友之間,外交也只是一種平衡行為,比表面上看起來要複雜得多。」 《華盛頓郵報》評論道。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所大學成立了智庫黨支部!帶領師生「加速跑」,用課題與論文寫好「中國故事」
引風氣之先的田漢,攪動了上海灘的一池春水

TAG:上觀新聞 |